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2009-07-01周汉斌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记录表道德行为品德

周汉斌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新课程所要求的重要评价形式,它具有人文性、过程性、多元性、开放性、发展性等特征。基于对小学品德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我们对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操作、评定办法等进行了重新调整和规划,力求使评价兼顾课内课外,体现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轨迹,以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

一、对学生品德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该把品德课堂变成激励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体验、养成良好品行的场所;一个给学生提供美好情感、正确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场所。为此,我们设计了“品德课堂观察情况记录表”(见表1),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

基本操作: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给相应的评价标志。如:学生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除了给予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外,还给学生贴上一颗小星星。学生把小星星收集在自己的成果袋里,并把它填写在品德课堂学习情况记录表里。

评定与奖励:每周教师统计一次,满10颗星可以换取一颗小金星,并把小金星贴在班级的《星光熠熠》栏目中并予以奖励。学期结束时,根据金星的多少评选出“班级之星”。

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涉及到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自信心、合作参与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而在实际操作中,基于品德教育的特点,评价的重点放在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究、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

使用“品德课堂观察情况记录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过程进行记录、评价、鼓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而“星光熠熠”栏目更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这个记录表也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二、对学生品德课外实践情况的评价

课外实践是课内学习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品德课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应把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性评价放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进行。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情况的监控和评价十分必要。

基本操作:小调查、小观察、实践园、回音壁、体验园、活动角是品德课外实践活动的项目,学生记录下每次的实践活动情况,并每周自评一次,各个项目的评价实行等级制,能进行实践活动的得一颗星,效果较好的两颗星,效果很好的三颗星。家长每两周评价一次,根据以上的等级划分评定,并要求进行简单的描述性评价。教师根据一周来学生在两节品德课中的表现和作业情况,每两周查阅记录表并综合评定等级一次。在“其他”栏目里,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填写。星级制的评定,很好地激励和调动了学生课外实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学生,道德成长的轨迹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真实的道德行为构成的。因而,需要有一种机制来引导学生珍视、累积自己的亲社会行为。“成长记录袋”记录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它是学生发展水平、努力与进步过程以及反省与改进状况的较为理想的评价手段。通过它收集、积累每一个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各种各样的文字、实物、行为资料,包括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表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学习心得、行为表现记录等。袋内包括:品德课堂观察情况记录表、品德课外实践情况记录表、品德课外实践活动观察评价表、“美德袋”、“漂亮的我”等。

“美德袋”是一份厚实的道德档案,它既是个人成长的见证,也是个人“品德资历”的象征,分教师用、家长用、学生自评用、学生互评用。通过“美德袋”这一评价反馈形式,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品德状况,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子女的道德行为和各种成绩,增强责任意识;教师能更细微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看清教育效果,为以后更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参考。

“漂亮的我”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卡片。其中有学生得意作品的展示,如奖状、获奖作品、书画作品、录音录像资料、作业本、活动照片等等;有学生获得成绩的经验介绍(“金点子”、“获奖感言”)等;还有“小秘密”,记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苦恼、不快和对老师、同学的建议与意见等。通过展示卡,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烦恼得以倾诉,自豪感得到充分的激发,而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总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道德行为的动力。品德培育源于个体道德自尊感的唤醒与激发。集体的认同是个体产生内在道德力量的最强大的动力。要使教育评价具有激励、扶植良好德性幼苗的内在机制,就应强调道德他评,以评他人的优点为主。这不仅能激起被评者的道德自尊感,更重要的是使评价者学会欣赏、接纳,体验敬佩、分享,蕴育宽厚、豁达的胸怀。倡导激励性评价,特别是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各有侧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空间,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二要突出品德评价的行为标准。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而目前的学生说与做相脱节的现象严重,这就需要行为准则加以判断。从行为上去评价学生的道德面貌,可以促进由知向行的转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三要强调品德评价的反思机制。进行品德评价,这是促使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而思想的矛盾运动是其变化的内部条件。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体验、分辨是非,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高塘小学)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记录表道德行为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从科学探索坊中的“被记录”现象谈开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好学者贤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
品德
远和近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