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门:青少年网络犯罪有增长趋势等
2009-07-01
二部门:青少年网络犯罪有增长趋势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伤害和网络违法犯罪日益增多,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危险。为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开展了“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的课题项目。课题调查报告指出,根据公安机关公开发布的数据统计,1999年我国立案侦查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增至2700余起,2001年为4500起,2002年为6600起。上述数据表明,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此外,调查还显示:55.2%的青少年因上网导致身体不适;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而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可见,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由于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传播成本越来越低,传播手法更加隐蔽和快速,一些人出于不良目的将信息垃圾发送到他人的信箱或放在网上公告栏系统等一些信息发布点,使得青少年成为被动的受害者。
(人民网2009年5月15日)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很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00多名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越是在小学一、二年级表现抑郁和焦躁的孩子,到三年级以后越是成为被同学欺负的对象。令研究人员吃惊的是,一些刚入学时好斗的孩子,到三年级以后会变得抑郁和焦躁,而且更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研究人员推测认为,这也许是这些好斗孩子因他们之前的行为遭到的报复。负责这项研究的维多利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邦尼·利德比特说,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往往在学校不太会处理同学间关系,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及时帮助,这些孩子今后很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这一研究结果提醒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重视孩子早期心理健康,以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新华网2009年5月17日)
安徽:
返乡的父母成为留守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据对安徽省五河县21户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显示,希望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有7人,占33.3%;希望父母出去打工挣钱的有7人,占33.3%;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的有5人,占23.8%;表示无所谓的为2人,占9.5%。在对安徽省舒城县返乡农民工子女的调查中,在回答“你父母回家后,你感觉比原来幸福吗”时,90%的孩子选择了“很幸福”和“幸福”;调查还显示,在回答“你愿意你的父母今年再外出吗”时,回答愿意的占71.4%,不愿意的只有21.6%。调查还显示,父母与子女分开半年的占被调查者的24.23%,分开一年的占45.55%,分开两三年的占11.66%,分开两三年以上的占17.49%。留守儿童一年半载见不到父母一次,有的甚至三年五载也难见父母一面。
(《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