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 教学有度
2009-07-01黄静影
黄静影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这种“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层儿童的认知特点,形成具有学习坡度的层次和系列,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而且符合学生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没有系统地钻研全套教材,对教材体系和编写特点缺乏系统的了解,设计教学时,没有“瞻前顾后”,忽视了“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体系特点,遇到同一教学主题的内容,因采用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一位老师执教六年级的《民风、民俗大观园》(以下均为浙教版),围绕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与学生共同交流这些节日的缘起、风俗、人们的活动、个人的感受等。表面上看,课堂十分热闹,但其实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为四年级下册“共同生活的世界”这个单元中,有一篇课文《节日大观》同样讲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那篇课文侧重让学生了解独特的节日活动,分享节日的快乐。而《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虽然也是从“节日”切入,但侧重点在于对民风、民俗背后深厚文化底蕴的感悟。显然,执教老师因为缺乏对前面教材的了解,造成了本课时的重复,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即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如果执教老师对品德教材缺乏整体研究,对教材中这种主题“螺旋上升”的编排心中无数,目标的定位就很有可能偏低或拔高,课堂教学就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很有必要全面钻研整套小学品德教材,仔细梳理相同主题“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认真进行同主题研究。这样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通读整套教材,把握螺旋主题
由于教材编写呈螺旋上升的特点,我们应该“高瞻远瞩”,在教学之前,通读小学品德整套教材(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教材所覆盖的教学点,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在各册教材中的安排,才能找到同主题的“螺旋”之路。
例如:《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的第四单元“农村与城市的明天”,由《我家住在新农村》和《发展中的城市》两课组成。本单元的设计意图:A、了解农村与城市的变化以及因发展变化带来的重大问题。B、从整体上介绍农村与城市发展思路的调整,打造和谐社会。而品德教材前几册中也有相关主题的学习,我们可作一简单回顾。
农村、城市的变化主线:《品德与社会》第一册《七彩的社会生活》中《农产品的家园》,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以及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湖柚的旅行);《品德与社会》第二册《生我养我的地方》中《我来做个小导游》,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家乡特产知多少》在了解家乡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我看见家乡新变化》的《城乡巨变》《腾飞的翅膀》,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了解家乡的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品德与社会》第六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向我们介绍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政策使经济持续腾飞,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使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村、城市的未来发展这条主线:《品德与社会》第一册《七彩的社会生活》中《农产品的家园》,了解农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情况;《品德与社会》第四册《我看见家乡新变化》中《腾飞的翅膀》,了解家乡的新兴行业往往都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这是一种行业发展的趋势;《品德与社会》第六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走进新时代》明确指出:我国新世纪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的《我们的新住房》以住房为例描绘了小康生活的美好图景;《巨龙腾飞》中的《西部大开发》告诉我们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所以我们要开发西部,实现共同富裕。
弄清了上述背景后我们可以看到,本单元为学生呈现了更为完整、广泛的社会图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意识到作为小公民这一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随着年级的升高,不同的德目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坡度。如一、二年级的“好好学习”德目,三、四、五年级上升为“勤奋学习”“热爱科学”。一、二年级热爱集体的教育包含在“团结友爱”德目之中,三、四、五年级增设了“关心集体”德目,以强化、加深集体主义教育。一、二年级有“诚实勇敢”德目,到三、四、五年级上升为“诚实守信”“勇敢坚毅”“自尊自爱”。在这些德目中,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
象,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连贯性与渐进性。
二、正确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正因为教材编写体现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师了解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后,在教学过程中对目标的确立就既不会原地踏步,炒冷饭,也不会盲目拔高教学目标。
仍以前面讲述的《农村与城市的明天》为例。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教材内容编排上,这个单元与前几册同类主题内容有了以下变化:
立足更高——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前几册教材中,强调从一个局部感受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如在对比家乡的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当中感受家乡的变化,而本单元则要求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农村和城市的变化,如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增长速度,人均占有农产品数量等等。
探究更深——不仅关注眼前的发展,更关注未来的发展:前几个单元中,主要强调让学生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少探讨在这个发展变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本单元则大胆地把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作为重点暴露出来,如农村与城市的明显差距,城市发展过快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然后介绍城乡发展的新趋势。这是对学生作为公民的信任与尊重,也希望由此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参与与责任意识。
同样是“经济活动”内容的学习,三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要求学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三年级下册《我们生活的地方》要求学生“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到了四年级下册《放眼看世界》则要求学生“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上述三种同一主题下的“经济活动”由近及远,由低级向高级,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充分体现了“螺旋上升”的特点。
品德教师要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应该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牢牢把握教材在学生发展不同水平上所呈现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教学有度,真正体现编写者“螺旋上升”的设计初衷。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