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分组级 教学益处多

2009-07-01李巧燕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

李巧燕

摘 要: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体学生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体现科目的特点,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把重点放在突出素质能力方面,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若把学生按成绩一条龙分成“组级”,就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全班学生能保持积极有序的学习状态,达到“分层优化”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A、B、C、D级 分层优化 主观能动性 合作学习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大班普遍七、八十人。课堂上,不同个性的学生接受同一教师的学习指导,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法,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近几年,我大多数一接新班,开课前就在黑板上把全班学生按升级成绩一条龙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四个学习不同程度的学生,然后再把他们分成A、B、C、D级,如第一组四个学生分别为1A、1B、1C、1D级,依次类推,并规定A级为每一组的组长。这样,把学生分成组级,给教学带来许多益处。

一、学生有组级,便于教师有目的性的提问

现在多数教师一人带两个班以上,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是少不了的。无论是采用“开火车法”提问,还是采用在黑板上“画线交点”或是用手指定提问,效果都不太好。如果教师能根据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效果肯定不错。但要做到这点,教师除了要精心设置问题,还必须对全班学生了解且能熟练叫上名字。这对年轻教师来说还比较容易,而对年龄较大的教师来说却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带初三化学课的教师年年接新班,等到了解学生都叫上名字学生就快毕业了。假如一开始就把学生按成绩分成组级,教师不管在课堂上面对多少个新面孔,都能根据自己设置的问题随时进行有目的性的提问。

二、按“级”布置作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分层优化”

任何班级的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用一个目标去要求是不科学的。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的是相同教材和同一教学大纲,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而大多数教师会要求全班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这样就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跟队生“吃不了”的现象。在素质教育喊得响,应试教育抓得紧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自身的一些名、利,会逼着“吃不了”的学生“硬吃”,长此下去他们“消化不了”就会得厌学病,最后到干脆不学。“吃不饱”的学生会由此产生不健康的心态,要么嘲笑差生,要么骄傲自满。如果能在同一教学目标下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按A、B、C、D级来分别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能使全班学生得到分层优化。

三、发挥组长作用,改变教师的“苦、累”和学生的“懒、散”状态

知识的检查和落实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教师工作中最费时的一项教学任务。因为课堂上要求每个学生背的、说的、做的、写的以及课外作业的检查都需要教师来完成,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即使教师用了十二分的力量也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长此下去,教师感到苦累,而多次得不到教师认真检查的学生自控力稍差就会偷懒,学习意志力不强的学生也会看样不完成作业。这样班级就会出现许多散漫、偷懒的学生。若把学生分成组级,每四人一个组长,班级学生越多,组长就越多。由于各组组长都是A级学生,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好,相对来说各方面能力也不错,在班级威信高,自信心强,学习新知识快等等,利用他们诸多优点,在不耽误他们学习的情况下,让各组长充当“小老师”来检查督促本组学生学习,而组长的学习任务可由教师来把关,必要时教师可抽查各小组完成情况并予以通报。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培养了组长的管理、协调、组织等多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许多学生的“懒、散”习惯,使全班学生能保持积极有序的学习状态。

四、开展“组、级”竞赛,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精神生活具有矛盾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既自信,又不自信,对来自师长的帮助和指教既有依赖性,又有逆反性。每次考试排队,各科老师总是爱表扬前几名学生,批评讽刺后几名学生。这样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失去兴趣,因为他们清楚即使自己再努力也不可能考到前几名。如果把学生分成组级,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他人,也了解自己目前在全班所处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能使教师以每个学生的“级”作为起点来客观地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里所包含的刺激,会使学生努力调动内因的力量,用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昨天“作战”,从而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心。另外,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是大起大落,有的是直线上升,还有的是直线下降。原因除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非智力因素。如有的学生受不了“失败”的打击,一次成绩不理想就会失去信心而一落千丈,有的学生经不住成功的考验,一次考好就会被胜利冲昏头脑,等到下次觉醒早已和别人拉开距离。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不时地设置问题,经常开展组与组、A级与A级、B级与B级……的学生竞赛。尤其是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的成绩确定出A、B、C、D级应达的最低分数,划出进步和退步的学生,并把各组四个人的均分与其他组进行对比,然后公布优胜的组级,并特别表扬那些进步的组级,像D级达到了B级,C级达到了A级的学生,这样就会激发全班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从而很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培养合作意识,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都能够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人。相对来说,A级的学生比B、C、D级的学生成绩要好些。但在某些方面B、C、D级学生会优于A级,甚至某些问题上他们的见解还会高于老师。因此,课堂上,凡是多数学生能看懂学会的问题,教师千万别浪费时间,只需耐心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尤其是化学上的“探索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从设计-操作-结论,最好都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这样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遇和舞台,使他们打破以往的自卑,建立应有的自信。因为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这样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会促使学生自尊、自立、自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创建了“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适时进行“组级”调换,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因此,把学生分成组级,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一、两个月或一学期,某些学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像D级的会变成C级,B级的会变成A级,还有的变化更大。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了一段时间,有的组员不喜欢他们目前的组长,有的组长为了把本组搞得更好想挑选组员。教师不要嫌繁,这都是好现象。因为他们都有转变的意向,教师应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及时调换组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在班级授课制的国情中,分组级教学立足于中国普通初级中学的实际(大班授课制、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环境设施悬殊),更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因此,有益于教师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桂珍.浅谈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北方经贸.2001.(03)

2.曹钤.浅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星湖文苑.2003.(1)

3.刘芳,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

作者单位:盐化中学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实现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分析与研究
打造高效思品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