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聊天室:打开心灵一扇窗
2009-07-01苏秀扬
苏秀扬
福建省龙岩一中
维护学生的话语权
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发言,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发言;没有发言,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地方发言。我们有时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权益,使学生有话无处说,而网聊,就维护了学生的个人话语权,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下面是我QQ的一组留言:
枫子:您批评教育我,我原本心里也是服的,但是我不能接受您那种方式。
Jenly: 我想到学生社团应聘,我妈反对,真气人!难道成绩不好就不能进社团?
小石头:我爷爷刚查出(癌)的时候,我很怕,我每晚担心他躺下第二天再也醒不来了。但没有人说破,叔叔姑姑们在爷爷住了四天院后接他回家,一切似乎没有变化,我感觉到爸妈微笑背后的沉痛,人活在谎言中,很累。我最讨厌谎言,但我知道,一定时候人人当说善意的谎言。
学生网络聊天的内容,个性鲜明,涉及面广,聊学习、家庭、交往、情感困惑、娱乐等。QQ是学生人际交往的新形式,为学生拓展了说真话的时空,维护了话语权。
但不少学生认为在网上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而可以滥用自己的话语权,我们的工作是进行教育和疏导。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双休日学生休闲活动”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学术性专题演讲、阅读音乐欣赏等知识性活动;参与如球类、游泳、舞蹈等体育性活动;参加爱心义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通过讨论,形成正确的休闲价值观。
维护学生的隐私权
家庭矛盾、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暴力隐患等方面的因素正日益困扰着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困惑和错误意识在涉世不深的学生的脑海中潜伏下来,积压在心头,造成思想混乱,容易给教育留下隐患。QQ聊天可以为不愿与人说、或者不愿与人面对面说的学生提供交谈的平台。利用QQ维护个人隐私权,实质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体现人文关怀,真正把学生当“人”看待。
例如,一位网名叫“飘”的女生在QQ上向我讲她的情感困惑,她能对老师说,表明对老师的信任。
另外一个叫岚岚的学生要求退宿,我问为什么,她只说不习惯。她家在乡下,城里又没有亲戚,家庭经济不太宽裕,不可能退宿。我后来通过QQ,才知道原委,是因一次拿错同学的洗发水与宿舍同学闹矛盾,她总是躲避着别人的指责,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我与她QQ聊天,摘录几段:
岚岚:我知道人不能只考虑自己。我与人交往时表现得过于敏感,有时处理不当,我也不够宽容。
岚岚:被冤枉的滋味快让我发疯了,我真想报复她们,我也真做了,我扔了她们的参考书,弄坏了她们的梳子,挤掉了她们的牙膏等,但我决没有偷钱!我发誓!
在聊天中我严慈相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理解她的遭遇,同情她的处境,又严厉地批评她的错误。对她的报复行为,她也明显有了认识,经努力她终于回到集体之中,她现在很阳光。我也实践最初给她的承诺,不把她的事宣扬出去,以维护她的隐私权。
QQ给学生提供倾诉心事、发泄情感的环境和场所,便于老师把握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认知怠惰。保护隐私权实质是保护其自尊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以耐心、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使其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和尊重,进而引导其自我分析。所有聊天的效果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否则就不能达到疏其心、导其行的目的。
掌握德育主动权
QQ缩短了师生心理距离,让学生大胆向老师诉求。老师要及时地进行“感情投资”,QQ群里常有“乍暖还寒,勤添换衣服”“祝福××生日快乐”“过两周要考试了,记得及时全面复习”等留言,都感化着同学的心灵,学生也就由难于诉求到大胆诉求了。
同伴互助是网络德育中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下面是一位外县生的留言:
我品尝到远离父母的怀抱的滋味,品尝到失去宠爱无助的况味。我害怕照镜子,不知镜中人又瘦几分,害怕孤独的夜里,那份身在异地的疼痛的守望,害怕睡不着时毫无心绪、漫无边际地想着不该想的……
我将此留言提交同学QQ讨论,让同学开导她,帮助她,同学跟贴劝说,归纳为:迟早要离开家庭展翅高飞的;周末到同学家去吃饭或住同学家;上高中后白天鹅成丑小鸭的心理体验大家都有;我羡慕你的独立,你定能比我早成熟,等等。同学间的交流与沟通,比老师的教育更管用,他们能说出一套又一套的办法,同伴互助成为具体的行动。
在QQ上交流要恪守平等原则。比如问题学生容易出“问题”,是因为在学校中受批评多,在家庭中受责骂多,在亲友中受歧视多。对这些人的教育决不能简单批评与表扬,否则不经意间会强化学生的叛逆行为。而要进行教育疏导,特别是注意用词和语气。例如北京奥运火炬象征性接力活动,每班推选10名同学与祥云火炬亲密接触,班委酝酿初选名单时,我QQ上有留言:
仔:请问咱班让谁参加?什么条件的人参加?
(你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仔:你给个条件吧。
(本周内,能把教学楼卫生死角清理干净的人去,能把教室天花板蜘蛛网扫除的人去,能准时独立完成劳动任务的人去……)
仔:都没有人做怎么办?太多人做怎么办?
(没有人就提别的条件,太多人就选第一个认真接受条件并努力去完成的人……)
仔:那必定是我们这群人参加了,谢谢你的条件!
我的条件让仔等人乐意接受,他们六个真的按要求做了,能从他们嘴巴里说出“谢谢”是不容易的,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班的火炬手。我知道,问题学生喜欢选择,愿意接受有附加条件的选择机会,这也是我惯用的“温和干预”策略。
责任编辑/孙 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