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电教击活音乐课堂

2009-07-01庹红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乐段电教乐曲

庹红英

电脑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多媒体融音响、画面为一体的直观形象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理解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很好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显示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和特殊功能。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计算机辅助教学潜能,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课堂效率。

1、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借助电脑自学生字,兴趣盎然,自学能力不断加强。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空山鸟语》这类作品时,可以通过电教媒体技术演示课件,伴随音乐旋律的变化切入相应的画面,采用音画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欣赏音乐的想象范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样,知识、想象、音乐的完美结合,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萌生喜欢音乐的兴趣。

2、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增强多元化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上,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如中国民间歌舞,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许多文化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仅学会一首歌,而且了解了一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例如《乃约乃》这首歌把湖南土家族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服饰等做成课件,并结合土家族的民间舞蹈《摆手舞》让学生观看,使学生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学生的认知活动自然由文字走向图像,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静态走向动态,由此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意境、形象美,在欢乐中接受教育,再现课堂教学的愉悦性与高效性的高度统一。

3、根据学生生理特点,采用多样的电教手段,扩

充教学容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还可通过模拟仿真的手段把抽象的道理、复杂的现象形象地表现出来,妙趣横生,淋漓尽致,大大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例如在欣赏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如欣赏《金蛇狂舞》时,轮到哪种乐器演奏,就在屏幕中显示哪种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既让学生欣赏乐曲,又听辨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乐器,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通过多媒体辅助,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鸭子拌嘴》的乐曲的发展顺序:“出发——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4次将4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哪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循环播放,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加深了解。例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时,乐曲中用小提琴、口笛等乐器演奏,既让学生欣赏乐曲,又听辨演奏乐器的音色,欣赏的难点也随之解决,从而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其次,音乐教学是进行创造教育、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这是因为作为创造教育的形象思维在音乐课上应用相当广泛,小学生又是以形象、色彩、声音的直观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巧用电教媒体,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能力。如教学《两只小象》时,结合这首歌曲中的两只小象走路样子,适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目的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首曲子都会给人带来遐想,留下美好印象,“闻乐而思”就是这个意思。“闻乐而思”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溢八方,悟及哲理。这就是对思维能力的锻炼。所以在平时接触音乐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仅靠听很难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往往兴致漠然,达不到预期的欣赏目的。运用电教手段,把音乐、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都同时参与到音乐欣赏中,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电教媒体科学、巧妙、合理地与优秀的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必将使音乐课堂情趣化,让学生学活。搭上电教媒体的高速列车,寓情于理,寓教于乐,给音乐教育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乐段电教乐曲
始乱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悲伤的乐曲
不算看
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非常规”曲式类型
——以乐段范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