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初探
2009-06-30邱楠
邱 楠
摘 要: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开展,但是内部机制的缺失使得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入手,分析当前这一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4-0180-01
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心理等各方面进行疏导教育的第一线工作人员,对于这一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是成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整体水平的关键。就当前的改革成果来看,各高校对于培养和选聘优秀辅导员的外部制度已经确立,但是能够促进辅导员队伍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内部机制尚未真正确立,一些问题也未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文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入手,分析当前这一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专业化指的是某种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从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转化为专业性的过程。具体到辅导员的专业化,其内涵就是指依托专门的从业机构,在具备专业训练体系的条件之下,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专业的培养,使之全面掌握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并体现专业道德,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工作能力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全面有效、负有责任感地履行辅导员专业职责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一是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包括要求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也要具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此外,还要求辅导员个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并具备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理论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其二是对整个队伍专业化的要求,包括对辅导员队伍整体的专业化培训,以及保障人员组成的稳定性,并能够结合队伍工作的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2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对策
①明确职能定位,降低辅导员工作角色的不确定性。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学生日常管理,其中前者应当是这一队伍的工作重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的思想管理工作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定位并不明确,因此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职能也得不到明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导致在校学生的规模急剧扩大,辅导员所要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比重加大,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这进一步压缩了辅导员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时间分配。这种职能定位上的混乱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十分不利。因此,高校必须理顺辅导员与学校其他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特别是要明确辅导员与班主任、院系办公室和其他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分工,改变当前的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找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辅导员从繁重的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升辅导员工作内容的专业性,更好地发挥这一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
②完善辅导员的队伍构建制度,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当前大多数学校在辅导员选聘和队伍建设上单方面强调的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好和实际工作能力突出,但是却忽视了其自身的专业以及专业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辅导员并不重视对思想政治辅导工作能力的培养,而是仍旧在自己专业领域开展研究,而为数不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的高校辅导员难以形成高效的工作团队。因此,高校首先应当改革聘任制度,必须根据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辅导员队伍的人数和专业结构,从源头上优化辅导员队伍;其次,健全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制度,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培训课程的学习,提高其政治素养和工作水平,在搞好岗前培训的同时,加强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除了要具备为人师表的共性特征之外,还要政治立场坚定;第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仅要是整个队伍的工作内容专业化,而且还要具体到每个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上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细化,提高辅导员个体工作专业性;第四,提供完善的升职和提高待遇的渠道,提升辅导员的工作人情,保障团队人员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