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2009-06-29王东强陈天培

职教论坛 2009年15期
关键词:制度保障职业生涯应用型人才

王东强 陈天培

摘要: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已经到来,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开始关注会展人才培养问题,取得了大量卓越成果,但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悖论依然没有根本解决。突破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悖论的困境,可以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和制度设计。

关键词:职业生涯;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制度保障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教改研究重点项目《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0821107)

作者简介:王东强(1981-),男,山东菏泽人,重庆文理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陈天培(1966-),男,四川西充人,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区域经济等。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5-0035-03

会展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后出现的一个综合性更大、关联性更强、收益率更高的经济形态,在国际上会展业拥有“经济助推器”和“城市面包”的美誉。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已经到来[1],会展活动空前活跃,行业总规模年均增长20%,在全球会展界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今后3年,中国会展市场需要的设计人员将达到200万人以上。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会展业从业人员约有100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人员约为15万人以上,缺口极大。据新华社报道,深圳是重要的会展城市之一,但深圳会展市场的专业人员目前不到2000人,缺口高达50%,其中会展组织者、管理者、经营者、策划人员、设计人员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及了解会展行业并具有市场意识、外语水平高兼具多行业知识等能胜任跨领域组织会展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紧缺。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会展专门人才短缺的现实矛盾,催生了我国会展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国涌现了五十多家开设会展专业或课程的高校,不同程度地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

实践探索。

一、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悖论

(一)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看,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展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有学者把会展人才培养分为3个层次:核心人才、辅助型人才、支持型人才(许传宏,2005);有的提出把人才分为宏观管理人才,中观管理人才和微观管理人才(任国岩,2007)。二是对于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学者提出实施模块教学根据专业特点,按课程内容、性质将各门课程归类到相应的教学模块,实行模块教学,优化课程结构,注意探索综合职业素质的渗透与实施(饶雪梅,2003);有学者提出实行“产学研结合、教学研相长”的教学模式(周云峰,2005);有学者提出用分流与整合两种对策培养会展人才(张玉明,2005);有的提出会展人才培养可走“三位一引导”培养模式,即以政府为引导,在此基础上以会展企业为核心和培养方向、以高校教育为基础、以社会培训为辅助将高校、社会和企业人才培养三者相结合培养会展人才(刘学莉,2005);有的提出应以高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职业培训“行业协会及企业内部培训为辅的多层次会展人才培养体系”(刘萍,2006);有的提出按对应的会展工作环节和岗位编排教学内容,并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会展的主要工作流程(石兆,2006);有的提出高校会展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三种:第一种,以理论研究为重点,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第二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会展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培养模式;第三种,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会展业发展中产生的突出问题为目标的培养模式(邬适融,2006)。

(二)对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论

近年来,各类高校从各自不同的思维和逻辑来探索会展人才培养问题,取得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但是,目前,大多数开设会展专业的院系设置的专业课程多为依托原来专业开办基础的“会展+管理课程”的“组合式”课程[2]:如会展概论、会展营销、会展英语、会展礼仪、会展管理、会展信息化管理等。这种由所有的管理课程加上“会展”的专业限定组成的会展专业的理论架构,使会展成为一种附属而不能独立成为体系,也难以形成特色。结果,现实会展经济活动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会展业缺少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会展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悖论凸显;社会会展人才呈现“倒金字塔”,主要表现为高端会展研究人才的层出不穷,会展实务操作人才的尖端稀缺,是不折不扣的“盖帽”教育[3],它使整个会展行业在人才供应与需求上更加不协调。“倒金字塔”会展教育的畸形发展导致人人都向高职位看齐,最后是沉重的失败。会展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滞后,己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务开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的瓶颈。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会展经济的繁荣与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是造成会展业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而会展专业人才教育中凸显人才培养悖论的关键在于缺乏对会展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客观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自我观念,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制定出基本措施,高效行动,灵活调整,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执行、决策和应变技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顺利发展,并获取最大程度的事业成功。

人才短缺的信息表明,会展业是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尤其是随着多媒体、音响照明和建筑技术以及会展市场自身的不断发展、扩大与细化,会展从业人员面临着熟悉会展组织、策划以及运用多种媒体技术布置会展等诸多方面内容的学习;由于会展业涉及营销、公关、金融等多个领域,从业人员除了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外,还要视野开阔、经验丰富等,这就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倒金字塔”式人才结构,高校和个人必须对会展专业人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会展业进行细分,才能使会展教育更加专业和务实,对于社会的急迫需要更为有利,从而突破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悖论的困境。

(一)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要略

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分析现阶段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为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把职业生涯管理理念的渗入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高等教育潜力,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及社会竞争力。

1.职业生涯的规划

鉴于会展专业人才层次的多样性,大学入学教育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们所从事的会展行业和行业里的企业以及相关职业的情况,达到了解行业、了解行业里的企业以及相关的岗位和职业,要对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晰认识,知道这个行业目前的发展动态,了解该行业的运作模式,了解该行业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会展行业里的哪个领域更感兴趣,是会展理论研究、会展策划、会展设计,还是会展搭台、会展物流等实务性的工作,从而发现自己更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要能非常清晰地描述出自己所要应聘的岗位的工作职责(干什么),工作流程(如何做),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工作做得不好、一般、好、很好与非常好之间的区别)以及要达到一个很好的目标对人的素质、能力有什么样的要求,进而做好自己的人生事业规划,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2.职业生涯的管理

在对会展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引导而进一步确定会展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基础上,高校在专业学生二年级、三年级时可以允许学生在大学科范围内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在每个专业方向下设立研究型、创业型、技术操作型等专业模块供学生选择。其次要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通过科学地设计会展专业课程教学的类型、内容,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的再认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根据学生所确立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修第二专业,或跨专业选课,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第三,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4]。学校要将会展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职业训练情况、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规划专家给予的职业生涯建议、专业导师评语等资料分类归档,以便为用人单位更好地选择合适人才提供科学的依据。

3.职业生涯的发展

会展业是一项集全局性、专业性、操作性和政策性于一身的系统工程,会展活动涉及诸多领域,因此会展人才属于多种专业人才的集合,如从事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的项目经营型人才、为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专业服务人才、场馆建设与营运的场馆管理型人才等,不同类型的会展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亦有较大的差异。要实现会展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突破,必须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会展产业链涉及更多的是企业,因此,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与企业经济活动现实更加接近,一方面从企业层面结合企业经济管理知识掌握会展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既体现出“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名称特点,而且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经济管理理论特长,有效利用现有师资资源和专业能力发展会展专业,更有益于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实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从产品层面进行是操作能力的培养。最终,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形成高校、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可持续运行的机制[5],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合作教育后,能够真正将会展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具体实践要求上,建议会展专业学生可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选考会展策划师、营销员、物流师、人力资源管理员、货代员、报关员、电子商务员、调查分析员等从业资格证书,以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二)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效率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但从制度数量上考察制度并没有太大意义,正如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不少,但其中的有效制度缺少,无效制度太多,因而培养效率不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有的有效制度量是由有效制度需求和有效制度供给共同决定的[6],因此,我们从制度化的视角去考量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化和保障问题,对目前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良性发展也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1.完全学分制

传统高等教育的惯性,使得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学分制或多或少还带有学年制的色彩,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的建立与完善将是一个逐步深化、演进的过程。对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讲,“完全学分制”强调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从教学计划上看,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会展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从教学内容看,它是为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做准备,也是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个领域,以便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重新选择职业的余地,这充分体现了对会展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尊重;再者,针对会展专业的应用性强的特点,完全学分制可以将学习期限放宽为3~6年,便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正是由于学分制使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辅助会展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手段。

2.导师责任制

学生无论是在制定职业规划时,还是职业规划制定后,他对自己本身的特性、外界环境的机会和挑战以及该学科建设都不是很清楚,难免会有盲目性,会展专业人才需求更是如此,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世博会的有关调查显示,所需人才的核心就是会展运作人才,这其中包括会展、语言、公关、会展营运服务、展示工程等人才,其中具有系统思维和系统筹划能力的策划者、经营过大型项目的展览展示操作者,正是目前上海会展业较缺乏的人力资源。这就需要校方组织专门的会展老师来指导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会展专业方向,解答学生就业升学困惑。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修改会展专业学习计划,确定所选专业的课程结构及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在这里导师与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指导关系,导师对学生思想、科研、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事情都要挂在心上,及时给予指导,以保证学生的选课质量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

3.质量监控制

职业生涯规划是自我考虑个人的价值、智能、兴趣以及助力和阻力,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表现出较强的自由性。为了保障会展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进程的质量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呈多样化的趋势,应严格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构建专业、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在进行常规性教学工作“三段式”(期初、期中、期末)检查的基础上,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形成领导、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信箱、教学周报表、教学例会等多方位和多渠道的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7],全面收集教学信息,同时以评估为手段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促进会展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春雷.第四次浪潮(中国会展业的选择与明天)[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1:1.

[2]陈玲.会展教育与会展人才培养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6(5):56.

[3]郭肖华,余霖.关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3):105.

[4]李若凝,程柯.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7(4):10.

[5]王保伦.会展经营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0~261.

[6]王东强.制度化视角下的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探讨[J].乡镇经济,2008,26(04):87~88.

[7]路海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理论界,2007(5):123~124.

责任编辑徐惠军

猜你喜欢

制度保障职业生涯应用型人才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