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思路

2009-06-29李红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16期
关键词:就业产业结构河南

李红艳

提要近年来,河南总体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落后,就业压力巨大,经济和就业之间矛盾突出。本文研究认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民间创业,发展县域经济,组织劳务输出将是促使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河南;经济;就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总体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但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生产总值仅1.5万元,位居全国第16位。同时,河南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者素质总体偏低,这使得一方面全省总体就业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业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非常突出。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实现经济和就

业的协调发展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一、河南经济发展与就业现状

(一)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和跨越,但仍存在很多问题。1、总体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但人口基数大,人均水平低;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不合理。2007年全省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5.0∶29.3,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4.3%,呈现出工业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但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11.7∶49.2∶39.1)相比,河南省的一二产业比重偏高,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3、城镇化加速发展,但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在扩大。2006年全国城镇化率为43.9%,河南为32.5%,比全国低11.4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五位;4、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方式不均衡。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8亿元,进出口总值128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4.4倍、2倍和4倍。2007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消费增长17.8%,投资增长是消费增长的两倍,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和出口拉动不足;5、民营经济对发展和就业的贡献日益突出,但仍面临发展障碍,在税收,政策、信贷等方面不能享受公平待遇。

(二)人口多,劳动者素质偏低,就业压力大。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07年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口总量已成为全省经济加速前进的沉重负担。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劳动力供需矛盾在相当长时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大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压力突出,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的思路

河南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人口数量庞大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实际上是河南的一个比较优势。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发展思路:在发展中实现就业,以就业促发展。在短期内,充分利

用河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河南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化人口压力为动力,借助多种手段、多项措施促进就业;在长期内,重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把劳动力资源优势变为人力资源优势,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实现经济的优化增长。

为了实现以上发展思路,需要抓好以下几点: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经济发展包含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就业同时受到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如前分析,河南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低,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高,这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吸纳就业;2、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劳动力的蓄水池,是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将有利于河南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的解决;3、发展县域经济,组织劳务输出,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严峻,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由于河南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发展县域经济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是当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

三、河南经济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经济发展和就业之间互相影响,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河南至关重要。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总体结论:结合河南的资源特点和人口特点,在发展中实现就业,以就业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1、针对河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步伐,提高经济总量中二三产业的比重,促使第一产业中的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

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从近期来看,政府应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财政投入为杠杆,从长远来看,加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学校教育培养方式,提高人口素质,把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满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充分调动民间经济主体的活力,鼓励民间创业。民营经济成分中,许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可以吸纳极大的就业量。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于就业增长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是它本身对劳动力的吸纳,另一方面就是促进其他部门吸收劳动力。在鼓励民间创业的过程中,政府应以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为指导,借助于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工具,正确对民间的投资活动加以引导,在信息、服务上给予支持。

3、发展县域经济,开拓农村市场。县域经济的发展意义至关重要,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开拓农村市场,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

4、有组织地实施劳动力转移。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政策支持,要对劳务输出积极引导,建立健全各级服务机构,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与用工单位、输入地区劳动力管理部门和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和谐的劳务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渠道。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世国.利用回归分析预测河南省第二产业总产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

[2]茹莉.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12.

[3]胡荣涛,徐扬.关于提高河南产业竞争力的思考[J].企业活力,2006.11.

[4]傅端香,张建香.河南省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5]梁湄.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

[6]张纯记.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就业产业结构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