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09-06-29李建英
李建英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实践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深厚的根源和基础,要提高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设计,允许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培养观察力,增强思维敏感性
物理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思维的前提是观察,不仅要学生注视实验,而且要培养学生搜寻每个细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联想。通过实验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通过实验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的条件,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做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爱护实验仪器的良好习惯。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使学生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顺其自然地理解,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从实验中来。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总结规律,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到要学好物理必须自己动手,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才能进一步深化对物理知识的认识,这是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激发兴趣,发挥思维积极性
从教师的演示到学生的操作,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可以发展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根据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克服惰性心理和畏惧心理,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做实验成功的喜悦。仪器的选用,应尽量能给学生安全感,消除他们的顾虑。
满足学生好奇、操作欲实验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兴趣。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试“发现”,还有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学习的欲望。
鼓励学生“随意”支配自己的实验即让学生不死守教材,发挥自己的独创性,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完成自己的任务。例如初中电学实验中,教师交代注意事项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短路”来观察实验现象,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机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每次实验都有新的发现,新的独创。因此,在主动探索知识很浓的氛围中,学生会自觉、主动、认真地完成实验,并寻找自己所需要得到的东西,满足他们的欲望。
及时反馈实验结果,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操作过程与对实验数据的处理通常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显得随便,常常觉察不到自己操作上存在的错误与不规范。就处理数据来说,因为学生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册中,而且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在实验册的批改中难以发现。另外,教师对学生在实验时出现的抄袭数据、凑合数据的现象也得不到及时反馈而难以发现与纠正,即使教师在批改实验册时发现,并在课堂中加以指正,也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触动不大,长此以往,学生肯定无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为此,可以将学生的数据或图表拿到讲台上展示。
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的实验要求学生操作时动作要迅速,把握时机,在实验过程中填好数据。做完实验后应及时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看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创新设计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接受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活动,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独创性表现应给予充分肯定,即使是极微小的一点成功,也应热情鼓励,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课本中的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基本要求得到一定的定性掌握,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设计性实验要求,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既掌握课本知识,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维能力。例如用天平、烧杯、水、刻度尺测出某液体的密度的实验,教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得出最后结果。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判断、设计思维能力得到更深入的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深化、活化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物理景象。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情操。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