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2009-06-29左俊生
左俊生
新课程的主旨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新能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思维,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资料显示,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抑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新力可言。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时,要把有无创新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新的火花。
在理解品味语言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1)语言动态分析法。有的用词造句看似普通,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读一读、想一想是难以体会其中奥妙的。这时就需用比较的方法(一是省略原句原段中的某些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二是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联系实际、还原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2)想象法。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具体方法有图文对照想象、联系实际想象、拓展延伸想象等。3)感情朗读法。有的文章用眼看,不一定能充分体会它语言的艺术美,而只要读一读则可比较细致地体会,如节奏美、音韵美等,连意境美、思想美也可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上《乌鸦喝水》一课时,笔者找准切入点,让学生续编故事,训练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人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习也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2)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转为己有;3)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4)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再要求学生自学,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而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小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创新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的美好理想,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英才。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内邱镇校区前鲁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