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清迈的故事

2009-06-29MINI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6期
关键词:椰汁信众咖喱

MINI

摊开亚洲地图,清迈只在泰国的北面占了小小的一个点,但也就是这样一个本应该籍籍无名的内陆小镇,却以其古朴的兰那(泰式)风格低调地吸引着各方朝圣的人,从不间歇。邓丽君在这里黯然而去,张国荣曾在这筑巢隐居,就算徜佯在清迈的小巷里,不经意间一抬头,身边走过的某个衣着平常拿着地图的背包客可能就是电视上热切追捧的大明星。

炎炎烈日

朵朵伞花盛开

清迈虽小,却应该是浓烈的,一如那还不到三月就已热情如火的艳阳天,一如那金灿灿红艳艳的咖喱料理。不过这一切却颠覆传统地出人意料,虽惊讶,却愉悦。

在清迈,似乎连心跳都能放慢下来。小城的节奏总是不疾不徐,任谁都是慢条斯理,也因为如此,清迈古城里、沿河一带几乎被咖啡馆所垄断。经常便有人挎着大包小包找间不起眼的店面,落脚便翻开地图奋笔做功课;而更常见的人,大概是戴着墨镜揣上一本旧小说话本,拖着凉拖,熟练地拐进某个角落挑张桌子点一份咖啡便窝在椅子上阅读一个下午,仿佛他已经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很久。在这样的时光里,星巴克反而失去它往日的荣光,尽管它仍显要地盘踞着城外的心脏地带,它的一侧是英国的老牌连锁店Boots,但在这里它们似乎仅仅成为一个路牌坐标而已。

如此宁静的小城,需要一些热闹来点缀。遍布全城的大小泰国菜学校变成了首选。虽然不及中国料理源远流长,但一想到加入其中就如泰国市集天空下的万国驴友大联欢就不免心存雀跃。食材大致与国内的老市场无异,活鱼、青椒、小米蕉,凡是看得见放得进嘴里的东西,似乎都可以用炭火熏烤一番。无论五大三粗还是娇小可爱,均被分配成一小小竹编篮,由老师带着在雨篷搭起的市场里搜罗一番。支锅起铲叉是一番讨论。虽口音杂陈理解各异但也乐此不疲。遇到真心求学的人那更是连一匙调味品的用量都要认真记录。一块小方巾,腰上兜上一块围裙布,就算金发碧眼也一副米其林二星的大厨模样了。

椰汁绿咖喱是一定要尝试的,虽有咖喱之辛,但混合椰浆浓香,口味较泰南平和许多;谈论最多的则当属芒果糯米饭,竹笼蒸出的泰国香糯米均匀拌上椰汁,再配以香芒提香提色,不唇齿留香也难。鱼饼也好虾球也罢,那—抹亮色属于荸荠椰汁羹。调色后的荸荠熟透后被裹上一层透明的玫瑰色在乳白的汤汁中若隐若现心旷神怡。

提着竹编篮从小巷中穿出,寻常见到沿街店面撑出一把把阳伞,伞花在赤日下朵朵绽放,虽不及博桑村的伞来得五彩斑斓精雕细琢,但伞下凉意如故。

折瓣荷花

静心礼佛

清迈热闹的只是寺院墙外。人世与出世,其实只有一墙之隔。这里寺庙众多,虔诚的信众更是随处可见。年纪尚小便进庙伺佛的僧侣更是司空见惯。

早晨在契迪龙寺(Wat Chedi Luang)便能看到布施的信众。寺内在那著名的四方形佛塔边搭建了一铁皮大屋,一早便有僧侣在里面诵经祈福,信众则围坐在屋外等候结束方行布施。契迪龙寺建于1411年,与帕辛寺并为清迈地位最崇高的寺庙。虽然契迪龙寺方塔已然破损不得复原,但背后的双龙阶梯森严依然,青苔挂绿的平台上供奉着一尊观音,边上,则是泰国倍受尊崇的国王坐像。

提及帕辛寺,是清迈最红的古刹,建于1345年曼格莱王朝时期,乃是清迈传统式的皇室寺庙。除了斜尖的屋顶与泰国皇家寺庙不同外,其雕梁画栋的图案亦独树一帜。此院是清迈传统寺院存留下来最完整的一座,主殿都是由上等木材造成,在寺内供奉的早期兰那式青铜佛像是1400年由邻城清莱请来的,四周墙上绘有栩栩如生的佛教故事壁画,还有工艺精湛的木雕,都足以代表清迈传统工艺。

古城北角的清曼寺则是另一种典雅,这是清迈的第一座寺庙,虽是曼格莱王所建。却透着园林气息。寺中林阴满径,花香扑鼻,放生的狗儿刨个草坑便能假寐,偶有人经过也不为所动。转入园后有15头大象承载的白塔,年代久远。塔身已泛黑,但大象的耳大如蒲扇,颇为可爱。

细观清迈大小寺庙,庙前有香火的地方,总会伴着折瓣的荷花,算是当地祈福的信物之一。虽然清迈游客如织,但似乎僧侣和世俗完全成了并行的两条线。居住在寺庙中的和尚眼神中流露出的平静足让人震撼于信仰的力量。虽然他们也渴望和外界交流,一如庙中所设的“MonkChatting”的标志,更多的时候,他们执著的是在世俗眼中不可企及的寄托,那么一道简单的洗塔工序,他们也一丝不苟虔诚如斯。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一墙之隔,却如两种世界。

周日集市

持续一晚的嘉年华

遇上周日,正对塔佩门的主路上待到傍晚六点,便会开始持续一晚的赶集,那场景,就像是狂欢嘉年华,不息的人流在狭窄的街巷间涌动,至于贩卖什么,那便是琳琅满目各出奇招了。虽然只有一条纵横的主路,无奈周边支路密布,以至于有时候看上什么东西,如果不及时把握,转了一圈估计就不知道何去何从了,当真应了那句“遇见就遇见,错过就错过”。

讨价还价在这里成了一种仪式,非得有这样一道程序,才算真正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谁让天天“Sawadeeka”(泰语,你好)的清迈人们除了微笑第二外语也不太灵光呢,有时候甚至要动用计算器。七除八扣,自己买还不够,甚至将围观一个手工围巾摊位的国际友人都联合起来,玩起了国际团购。

东西实在太多,看花了眼,索性连相机都收进袋子,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按计算器。只要卖衣服的地方似乎都有泰国特有的束腰一片的包裤,腰身特别宽,没有橡皮筋收缩,只能依靠两条腰带一捆一扎,虽然别致,却也不是任何人能接受得来。有些T恤则干脆打起大牌的主意,颇有些后现代的诙谐意味,写着CHIANG MAI大字的星巴克文化衫总让人不禁联想起那段著名的广告语:Good Guy Goes To Heaven,Bad Guy Goesto Pattaya。

除了鼎沸的人声,晚市中常出现一些流浪歌者、老人或学生组成的乐队,伴着吉他、口琴以及一些泰国当地乐器和声而唱。最吸引人的是一组盲人乐队,他们手持不同乐器席地而坐,领头人前放着一个募捐箱供人投放钱币。歌者虽盲,但所唱的歌曲调相当打动人,路人忍不住驻足旁听,不忍心就这样无视地走开。

猜你喜欢

椰汁信众咖喱
椰汁入菜添美味
椰汁、椰子水不一样
椰树牌椰汁新包装
不该举手时别举手
不一样的保龄球
咖喱传奇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世界末日
咖喱岛(九)
咖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