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实现路径

2009-06-28张春明

消费导刊 2009年22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路径培育

张春明

[摘 要]自主创新可以理解为一种创新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发展战略。本文旨在明确自主创新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揭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 实现路径

引言

自主创新可以理解为一种创新活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应当有其主体和其包含的明确的创新形式。作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自主创新主要涉及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包括创新基础结构即创新要素的建设和创新网络系统建设。本文在明确自主创新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揭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实现路径。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以市场换技术,技术引进等措施没能使我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许多企业贪图引进技术所获得短期利润,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出现了“引进一消化一落后一再引进”的怪圈。作为对这种现象的反动,自主创新的定义应当强调创新的持续性,强调创新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认为自主创新的定义应该如下:

自主创新是企业为了掌握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培育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创新能力,以自我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创新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

自主创新的涵义

对自主创新的涵义可以有两个层次的理解,即理解为一种创新活动和理解为一种发展战略。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自主创新主要涉及国家自主新体系的建设,包括创新基础结构即创新要素的建设和创新网络系统建设。

作为一项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应当有其主体和其包含的明确的创新形式。事实上,就经济学本义而言,创新本质上是一种以获利为目的经济活动,创新活动的主体当然应该是企业。正是我国过去在科技活动没能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使得许多科技活动不以获利为目标,才使许多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指即企业是自主创新决策、投资的主体,是自主创新活动的主体,是自主创新获取利益和分配的主体。只有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有效地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自主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对于创新的积极性,并以创新的利润支持创新活动,使自主创新得以持续进行。

二、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实现路径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是技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只是企业的事,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技术自主创新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许多内容,但就技术自主创新层面来讲,宏观环境较之微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更为直接。这里的宏观环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环境,二是政府环境。

行业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成效。在竞争性行业中,企业将技术自主创新视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积极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企业才能立于不败,这是竞争行业中各个企业共同遵循的法则。此外,良好的行业环境中,企业之间是合作竞争关系,这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技术自主创新不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而是扩展到行业之中,大大提高了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

政府环境是以政府为主导所创建的企业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制度环境反映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上,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政府有责任通过法律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予以扶持。

(二)完善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是指专门协助高成长的新兴创新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有的也称为二板市场、另类股票市场、增长型股票市场等。它与大型成熟上市公司的主板市场不同,是一个前瞻性市场,注重于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增长潜力。其上市标准要低于成熟的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融资主体是中小高科技企业,推出创业板可以通过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

创业板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解决的是市场结构的大问题,从长远角度看意义重大。在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是为了给中小企业特别是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同时,这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一大批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中小高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融资发展壮大。

但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当然,回报可能也会大得多。各国政府对二板市场的监管更为严格。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通过“保荐人”制度来帮助投资者选择高素质企业。

因此,应不断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市场监管,为中小高科技自主创新型企业提供完善的发展平台。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要加快技术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还需要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加大力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立法上,政府应该掌握火候。知识产权保护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标准太低会失去鼓励和保护创新的作用,太高又会使本国企业受制于跨国公司,抑制本土企业发展。不仅如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还应该细化,避免模糊概念或遗漏环节。另一方面,基于国外跨国企业以知识产权打压排挤民族企业的现状,政府应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具体规定出防止滥用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严禁跨国公司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行市场垄断之实。

(四)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企业家的成长环境

1.自主创新,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取决于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要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国家必须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财富,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其次是需要营造重视人才的机制。完善企业用人制度和激励、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吸引国际优秀人才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中国不仅要留住自己的人才资源,同样也应该吸引世界各地多样化的创新人才来华服务。

2.对于自主创业型的民营企业家而言,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主要集中在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法律环境建设的任务包括完善私有财产保护、产权和专利保护等方面。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取消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家的市场准人和创新领域的限制,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现在在一些市场领域中,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受到“歧视”,不能享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在融资环境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家融资渠道和创新资金的支持,是当前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的关键。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是融资困难,而妨碍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通常包括:缺乏担保和抵押,融资成本高,资金来源有限,融资渠道少,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不健全,民

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足、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等等。因此,一方面要促使民营企业制度转型和管理提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另方面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最后建立起民营企业的资金融通体系,信用保证体系和创新促进体系。

3.对非自主创新型的国有企业家而言,环境建设的关键任务是经营者的职业化和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企业家的激励机制,解决国有企业企业家职业角色和创新动力不足问题。

企业家职业化是促进企业家队伍成长的重要前提。从一定程度上说,政企不分仍是制约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产生和成长的最大体制性障碍。椐调查,目前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还不发达,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国有企业家职业化还任重而道远。

结论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一种创新活动,也是一种发展战略。其培育的实现路径包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创业板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重人才培养、完善企业家的成长环境等途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J· M·伍德理奇,费剑平。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林文夫。计量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4]菲利普·阿吉翁、彼得·豪依特。内生增长理论[M]陶然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M]华宏勋,华宏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菲利普·阿吉翁,彼得·豪依特。内生增长理论[M]陶然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M]华宏勋,华宏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Antonello Zanfei。Transitional firms and changing organization ofinnovation activities。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1.24 2000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路径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探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