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刍议

2009-06-26

文教资料 2009年14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问题

王 磊 章 燕

摘 要: 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高校实现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狭义学风的概念出发,针对高校学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外因与内因两方面分析原因,进而找准突破口,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问题 原因 建议与对策

优良的学风是优良校风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高校实现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高校的学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高校的发展质量,需要客观分析,理性面对,积极探讨解决方案。

一、目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1]

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貌,它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行为特点和风尚风气[2]。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及学校发展的不良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内驱力,主动性差,自律性不够。

由于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有些学生往往学非所愿、学非所长,又没有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对专业学习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丧失学习动力。还有些学生将学习当做一项父母、老师交待的任务,主动性较差。

2.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些学生学习还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实用主义”色彩突出,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些学生不能合理评价自身专业优势,不能客观定位个体就业前景,在实现个人理想、满足父母意愿和符合社会需求之间没能找到平衡点,迷茫与无奈影响了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进而影响了其学习目标的确立。

4.学习方法不适,学习习惯不良。

许多学生已经适应以往高中讲授式教学、“题海战术”,进入大学后,对于大学快节奏、自主式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适应;有的学生习惯过去老师和家长全天候的监督与管理,自我独立完成学习的能力较差,若不能及时调整,学习问题随即出现。

5.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

有些学生道德感弱化,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纪律松懈。甚至有些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沉湎于网络、恋爱之中,浪费了青春时光。

6.心存侥幸,作弊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临近考试只能靠“临时抱佛脚”搞突击,有的甚至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7.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进入大学后面临着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不能全面审视大学生活,不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进而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加之特殊群体如单亲、贫困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增加,学生主动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更加缺乏。

二、产生不良学风的原因分析

1.外因方面[3]。

(1)社会原因。大学生进入高校,半只脚已经跨进了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网络知识的较快普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随之进入“象牙塔”,学生们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各种不正之风时时吹进校园,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同学进入学校以后,不是把学习放在首位,而是忙于兼职、社交等,急于在社会里找寻自己的位置;而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在同学们中间流传,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以后出路如何,关键是家长有没有门路,学习好不好和自己以后找工作没关系,现在这么辛苦学习,简直是浪费时间;而有个别同学竟然信奉“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实在是让人无奈和感叹。

(2)学校原因。学校对学生学习风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教风、教学条件等。在教学管理上,教务部门处于想管管不了,不管又不行的尴尬境地,教务部门往往只能管理教师能否按时上课,对于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监控,干好干坏一个样,进而导致有些老师上课不认真,敷衍了事;在教风上,教师因为晋升职称等原因,科研压力较大,对于上课不够重视,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教学方式陈旧呆板,与学生缺少互动,导致学生上课毫无积极性;在教学条件上,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许多高校的教学硬件完善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许多学校出现教室、实验室、教学器材、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建设。

(3)家庭原因。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自认为在学校里只要混个学位证和毕业证,哪怕只有毕业证,以后父母肯定有办法帮自己安排工作,对于学习“六十分万岁”,学习要求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而相反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自我认同不高,认为自己再努力也不会有好的出路,干脆自暴自弃。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几乎不关心,很少跟老师联系,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全凭孩子的一面之词;而有的家长又是另一个极端,对于孩子的管教并不因为他所处环境以及生理、心理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对于孩子在校情况,事无巨细,必须了如指掌,让孩子十分反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2.内因方面[4]。

即学生自身原因,主要包括: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够[5]。国内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0%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是在强迫自己学习;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查中,有59%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任务,自身主动性很低。由此可见,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状态不好的动力性原因。

(2)学习动机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牢固。在当前的高招政策下,往往是分数至上,学生只是一味地认知学习,接受的都是同质化的教育,缺乏个体兴趣的培养与塑造,对于社会实践与经验学习重视不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连对什么专业感兴趣,自己愿意向哪些方向学习都不清楚,学生普遍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学,为什么学;另外有许多学生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是父母之命或是盲目跟风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且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加之对于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期望值过高,当进入大学后,自己的期望与现实差距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久而久之,厌学、逃学的情绪与行为就接踵而至。

(3)适应能力较差。许多大学生对于自身所处的学习环境不能保持良好的接触并主动适应,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能够妥善处理,不能够面对现实,出现问题往往选择逃避。

(4)意志品质差,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部分同学好逸恶劳,对于学习缺乏吃苦精神,对于自己要求不严,容易受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干扰与诱惑,不能够很好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

三、建议与对策

1.社会层面。

积极关注社会上不良因素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以正视听。对于社会特别是媒体的宣传,不能只为夺人眼球,制造轰动效应,过分渲染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要真正肩负社会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教育感化当代大学生。

2.学校层面[6]。

(1)领导重视。一个大学的学风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不仅只是学校教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事,学校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学风,把学风建设问题上升为事关学校生死存亡的问题,要有计划、有领导、有组织、有控制。

(2)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推进教学改革。只有与时俱进,深化制度建设,才能保证优良学风建设长期坚持下去。抓教风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严谨治学的态度、探索真知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制度,有效监管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抓教风促学风。此外,高校还应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3)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通过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科学分析专业发展前景、正确引导学生职业规划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注意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远大人生理想。

(4)不断强化优良学风意识和纪律意识。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诚信、勤学精神,教育学生严肃课堂纪律,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以自身实际行动推动学风建设深入发展。要把高校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实行学生干部选拔、评奖选优、入党、推荐就业等都与学风和学习成绩挂钩的政策导向,让学生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

(5)注重心理疏导,关注个体差异。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利用广播、宣传栏、网站等载体和方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二是经常性地举行心理学习讲座。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预防考试焦虑、乐观应对困难挫折等方面进行辅导。三是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有专门人员针对性地给予个别辅导和帮助。

(6)加强过程管理,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开展工作。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科学的学习能力;对于中年级学生,注重培养自我评估能力和综合发展意识,能够理智判断自身优势,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而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学会自我调适,在懂得自我解压的基础上理性择业。

(7)倡导精细化管理,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抓住四个“率”和五个“人数”,做好学风监督工作。四个“率”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考试不及格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研究生录取率,五个“人数”即考试不及格人数、留级和休学以及退学人数、考试成绩明显好转和明显下降人数、学习心理障碍人数、网络成瘾人数。

3.家庭层面。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的动机是“家长的期望”,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学生这一动机积极教育学生,另一方面也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消除部分家长不正确的观念,积极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争取家长与学校“同哼一支曲,同唱一个调”,两方面形成合力,督促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4.学生层面。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注重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理想与责任转化为学习动力,主动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与坚强的意志品质,排除内外因素干扰,直面挫折,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理想蓝图,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中去。

四、结语

学风事关学校建设,高校要勇于面对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认真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只要能够积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校学风建设就一定会打开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海英.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132-133.

[2]陈宗泽.关于学风的一些理论观点与认识[J].运城学院学报,2006,24,(3):53-56.

[3]郑欢,栗洪武.地方院校学生学风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61-62.

[4]方晓湘.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风建设的启示[J].科教文汇,2008,4(上旬刊):25-34.

[5]吴立全,李水童,张立菲等.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4):134-136.

[6]黎晖.对高校学风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2):25-26.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高校问题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