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2009-06-25韩治国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民众政府

韩治国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和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国内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自己一点见解,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被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确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领域之首。

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工作的一项有力的改革和保障措施,利用电子政务的优点,可以促进政府部门在工作模式和管理观念上的改革,实现由原来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程度,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客服一些官僚主义,而且,利用电子政务,可以极大地提高广大公务员的素质,使他们满足组织和管理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从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政府通过网站发布一些与政府或政策有关的静态信息,例如一些法律、制度、手册、通讯录等等。在这个阶段,政府与民众都处于被动关系,两者没有任何联合或沟通。

第二个阶段发展到了政府和用户的单向互动,在这个阶段,政府在网上发布与政府工作和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并利用互联网向用户提供一定形式的一定数量的服务,但政府不利用互联网回答用户的各种询问,也不能受到民众用户的一些反馈信息。

第三个阶段实现了政府与民众的双向互动,政府与民众通过网上通讯或电子方式完成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个阶段,通过互联网构建的电子政务完成了政府和民众的有效的沟通,政府随时通过电子政务征求民众意见,民众也可以将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询问或建议,并通过互联网与政府进行讨论和沟通。

第四个阶段是真正实现了电子政务的功能,也就是网上事务的处理,在这个阶段,民众可以完全通过互联网完成一些事务的申请,而政府也完全通过互联网完成受理过程,电子政务才真正的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电子政务的实现必将导致政府机构结构上大的调整,也会导致政府运行方式的改变。

相对于国外的电子政务事业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并且,基础条件显著较差,国内电子政务普遍存在着重新建轻整合,重网络轻应用,重电子轻政务,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网络普及率较低,导致政府在电子政务普及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低,及时政府各机构能够很好的开通网络化电子政务,仍然不能在短时间内被民众普遍接受。

(2)信息资源开发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实施建设,由于信息资源的开发严重不足,造成了大量的“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如果没有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支持,没有成熟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为支撑,电子政务的发展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3)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问题方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和网络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各部分党政部门一般利用局域网实现电子政务的实现,网络中一般无服务器,大部分都接入了互联网,这样,就导致互联网和内部电子政务办公网相互之间未能实现完全的物理上的隔离,这样,导致在保密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一些人为或非人为的原因,造成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机密信息泄漏和一些重要数据丢失等安全事件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也成为我国发展电子政务事业中不可回避的一项关键性问题。

(4)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导致了“信息孤岛”现象非常严重,由于发展缺乏宏观上的统一规划,“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交互性和开发性等自然特征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5)一些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缺乏整体策划,建设目标不明确。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方面一直都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为了信息化而建系统、建数据库,但并不明确电子政务建设到底能为民众干些什么东西,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建成的系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全球性的网络化、信息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法上的革命,意味着政府办公的公开化和透明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办公方式的一种趋势,必须针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特点,将我国的电子政务协调、统一地发展起来。

电子政务涉及到的技术和学科比较多,当前利用比较多的主要包含:网络和网络安全技术,PKI技术,跨平台的安全信息交换技术,中间件技术,工作流和系统工作技术,以及大型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挖掘技术等等。由于各方面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电子政务的软件平台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案,当前采用的多为B/S实现和采用XML语言互联网形式,以及典型的三层结构,包含分离的客户端、应用端和数据库服务器端等等,(下转第173页)(上接第154页)它们在功能上减少了相互之间的耦合性,增加了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伸缩性,以及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首先,在网络架构方面,为了安全性方面的需要,国家安全保密工作相关部门规定:为了保证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的网络必须建成内网和外网结合的方式,内网包括局域网和连接政府各办公部门的专网,对于各部门的电子政务的各种内部业务主要在内部局域网内运行,出于功能上的需要,政务公开和与民众有关的网上交互办公业务在外网上运行,政府部门间内部信息交换和协同办公必须在内部专网上运行。对于某个级别的政府的电子政务需要基于城域网络专用平台上运行,对于上下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则基于纵向网络平台上运行。内部局域网和专网与外部网络之间通过专用的硬件保护连接,使内网和外网在不连通的情况下进行网络之间的安全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从而可靠的保证信息的安全,专网和内部网络之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逻辑上的隔离,保证业务信息的有序和互不干扰。电子政务的建设进程依赖于网络平台的建设,网络平台是建设和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

另外,电子政务利用系统层网络提供系统的网络通信和系统服务等内容,主要包括面向核心应用技术的安全操作系统,另外还包括符合国家应用系统建设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多层网络隔离系统,网络的数据访问层集成各类数据资源、提供系统跨平台分布的数据资源访问以及各种处理服务。信息交换层支持跨平台应用集成的各种解决方案,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面向各种政务信息及公开数据的交换标准。构建公文和各种重要信息的信息交换平台,促进各种信息在专网、内网以及外网之间的共享、交换过程。网络应用层基于构件技术构造面向政务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框架,提供快速部署应用系统框架的方案,建立如OA系统、内部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等政务应用系统,以及网上审批等各种业务的在线管理系统。

在电子政务的实施上,针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电子政务网络独立化、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以及利用不完善等特点,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遵循“统一领导和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网络建设要统一规划,实现整体上下各部门网络共建,从而达到网络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审慎规划,小步快走”的指导思想,根据各部门可政府机构的实际情况,从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开始,锻炼人员,取得使用经验,在取得使用经验和效果的基础上,加快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速度,尽快发挥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优点。政府信息化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另外还要注意利用原有的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和各种软硬件资源,政府网络的主干和新建的局域网要跟上发展的要求,并有足够的冗余度和Qos,对于已建成的网络资源,争取将原来孤立状态下的各部门网络经过改造后有效融合起来,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国家的电子政务相应的应用标准没有出台之前,要尽量利用好已有的应用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从而节省政府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民众政府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
信城通:与中国电子政务共同成长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