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有效途径研究

2009-06-25宋修勇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读书能力教师

宋修勇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的核心目标。自主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阅读,一种高品质的阅读。如何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来引导:定位、导序、导法、导思、导广。自主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能力、阅读品质提高,也提高了教师自身教学素质。

关键词自主阅读指导兴趣方法习惯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如何指导学生高效的自主阅读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何使教师的“导读”逐步变为学生的“自读”,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 定位:以学生为阅读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自主性是自主阅读的基本品质。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设计并组织各种方式的阅读训练,点拨、诱导,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等等。即使必要的讲,也应该注意适时、适量、适度控制,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

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高精能自探”。只有有了个性化的阅读,学生主体的个性必须得到尊重且得到充分、能动的发挥,学生在拥有对“文本”的自我理解并与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后,才有可能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深化,提升自己对“文本”更丰富、更深刻、更显教育意义的把握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把问题设计成有一定的弹性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能力提高的成就感。

2 导序: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指导各阶段阅读

遵循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我们可以从初中3年的宏观和每一节课的微观两个角度来体现教学程序的科学性。

教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师教学用书》,例如七年级是积累、理解阶段。重点训练学生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初步的记叙文阅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圈点勾画、摘抄字词的习惯。

教师对每学期的指导、训练重点必须了然于心,自主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梯度”、“力度”。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

从微观角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为“自主准备—交流初学结果—自主探讨—迁移运用—小结”的基本程序,体现“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分析信息→表述信息”的认知规律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构意义”的认识过程。

3 导趣:创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学校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创设阅读氛围,营造读书环境。班级适当订些报刊,布置 “读书园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园地”里展现,以便互相交流,创造浓浓的阅读氛围。

网络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形式,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新方式、新途径。但因为网络阅读容易产生“信息迷航”,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选择和处理信息。

老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首先要降低学生阅读的心理压力。以点带面,通过课文搭建学生走进名著的桥梁。

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同时,通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各种美,与情、景、人产生积极的健康的共鸣,这样以情品文,让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激发阅读兴趣。

4导思:重视学生迁移能力和质疑、创新等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文本中取得意义只是阅读的基本目标,决不能看作阅读的终极目标。必须指出,阅读综合能力并不局限于阅读理解阶段,还要关注阅读运用阶段。阅读教学重点局限与吸收、认知,不管表达、笃行,是不够的、片面的。我们完全有必要把“阅读表达、阅读迁移”列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强化“表达性阅读”。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老师适当指导学生做一些迁移性练习。如演课本剧、改写、写片断、评价等。

古人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要提倡、鼓励、肯定学生的质疑。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表现方式可以是续写、改写、仿写,也可以是小品设计、内涵分析、人物漫画、绘制图表等等,或比较阅读,或扩展阅读,或综合鉴赏评价,或再造作品境界,或填补艺术空白,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从课堂引向社会,从学习引向实用。

猜你喜欢

读书能力教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