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

2009-06-25李春善王有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

李春善 王有宁

摘要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互助县水土流失为例,揭示青海东部县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危害性,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279-02

水土流失不仅危害农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耕地养分流失造成河湖富营养化等,我国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3]。现以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互助县为例,探讨该县水土流失现状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1互助县水土流失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互助县位于青海东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处,地理位置在东经101°46′00″~102°44′15″,北纬36°29′30″~37°09′30″之间。水土流失是互助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据2000年全省第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表1、表2)显示,互助县水土流失面积2 470.7km2,占总面积的70.19%,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 270.0km2,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51.4%,占青海东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同类侵蚀的9.47%,年土壤侵蚀模数为500~2 500t/km2,土壤流失量63.95万吨,占全县土壤流失总量的11.67%。中度流失面积687.0km2,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7.81%,占青海东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同类侵蚀的8.58%,年土壤侵蚀模数2 500~5 000t/km2,土壤流失量225.6万吨,占全县土壤流失总量的41.16%。强度及以上流失面积513.7 km2,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20.79%,占青海东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同类侵蚀的9.53%,年土壤侵蚀模数5 040t/km2,土壤流失量258.6万吨,占全县土壤流失总量47.17%。无明显流失面积890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6.49%。

由于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湟水支流两岸的一些山坡,表土流失殆尽,生态条件极为恶化,对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造成坡耕地表土大量流失,地力递减,土地贫瘠,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恶化。据调查,互助县每年土壤流失总量5 083t,相当于49.5cm厚的253hm2耕地土方量,每年随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肥9.5万吨,其中有机质1.7万吨,氮肥5 000t,磷肥1.85万吨,为了维持再生产,每年需花费大量劳力在土地上平沟填壑,并施入大量商品肥料。另外,沟壑扩展前进,不断蚕食坡面,使沟壑面积不断扩大,形成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造成洪水、泥沙下泄,冲毁耕地、淤积水库、堵塞河道,给河道治理带来困难。互助县现有水库涝池近100座,总库容2 400万立方米。对蓄水抗洪、调节水量、发展农牧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淤积损失库容60万立方米,严重影响了灌溉与防洪效应,每年还需要大量劳力开展渠道清淤工作。互助县50mm以上的降雨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汛期过程中,局部地区山洪发生频率较高,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可见,互助县水土流失形势严峻,加强有关研究与治理十分迫切。

2水土流失的原因

2.1自然因素

互助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4副区,沟壑密度大,对水土流失影响最大。坡向和坡形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阳坡坡陡,坡面破碎,植被覆盖度低,侵蚀强烈;阴坡坡度平缓,坡面较完整,多耕地,且有比较完整的山梁地貌,侵蚀轻微。另外,据对气象资料分析,该区降水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降水的70%,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是暴雨,最易破坏土壤结构,产生山洪和泥石流,是导致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因素。从土壤条件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浅山区,主要为淡栗钙土,母质以黄土、第三纪红土为主,质地为粉砂壤土、轻壤土或粘壤土,有机质含量很少,结持力差,保水保肥能力低,在地形陡、强度侵蚀地段常出现裸露的黄土及红土母质。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中主要有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樵柴、基础建设落后等。随着人口的增加,丘陵山区和海拔较低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靠陡坡开荒广种薄收来增加粮食产量,大规模的垦荒,使天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不仅加剧了土壤侵蚀,而且在地质地貌具备的情况下,还导致新侵蚀沟的形成。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一些生产建设单位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

3水土流失的防治

3.1加强水土保持规划,进行水土流失分区治理

根据互助县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治理方向,参照青海东部土壤侵蚀分区的方案,将互助县水土保持区划为浅山强蚀区、脑山中蚀区和高山轻蚀区3个区,突出反映了各乡镇沟壑密度、气象特点和侵蚀程度等差异。互助县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湟水1级支流地区的浅山各乡镇,包括西山乡、东山乡、蔡家堡乡、高寨镇、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塘川镇,在山梁处侵蚀方式以雨滴冲击引起的溅蚀、地表径流造成的片状侵蚀和细沟侵蚀等水力侵蚀为主。山坡处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很活跃,侵蚀方式有沟蚀、面蚀。陡坡悬崖滑坡、崩塌、泻溜等重力侵蚀突出,脑山中蚀区侵蚀方式主要是以片蚀和细沟侵蚀等水蚀为主。在区划的基础上分区重点治理,以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2加强植被和水资源保护,搞好生态水利建设[3,4]

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最重要因素,植被生长茂密的地区往往是水土流失轻微的地区,要加强植被的保护与生态恢复,以保护现有植被为主,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项目建设。生态水利是以恢复和维护流域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科学防治各种水灾害,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作。因此,水利建设事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建设的成败。

4结语

互助县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是青海省农业集中地区,也是水土保持重点县,努力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对促进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5参考文献

[1] 李运学,邓吉华,黄建胜.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05-107.

[2] 徐世晓,赵新全,孙平,等.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31-34.

[3] 王跃,周林.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18-19.

[4] 姚蓉.陕西北部水土流失区特色农业初探[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5):186-191.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
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桐柏县小流域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