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氮磷钾肥“3414+1”试验

2009-06-25韩志军韩太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关键词:施用量单株有机肥

韩志军 韩太科

摘要对龙塘镇水稻进行了“3414+1”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750kg/hm2、200kg/hm2、58kg/hm2,单产最高,达9 437.50kg/hm2;其次是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00kg/hm2、100kg/hm2、58kg/hm2,单产为9 312.50kg/hm2;不施用任何肥料的处理产量最低;施用有机肥的产量为6 729.17kg/hm2,略高于不施肥的处理。

关键词水稻;“3414+1”设计;施肥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1;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13-02

为解决石阡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盲目、过度施肥现象,笔者于2008年实施“3414+1”田间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石阡县水稻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龙塘镇大屯村外寨组,海拔511m,土种为浅脚烂泥田,肥力均匀,前作油菜。

1.2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宜香527,由石阡县农技服务中心提供;供试肥料为氮肥(尿素:含N 46%)、磷肥(过磷酸钙:含P2O5 16%)、钾肥(硫酸钾:含K2O 50%),均由石阡县土肥站统一提供,有机肥为牛粪。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1”设计[1],即N、P、K 3因素和0、l、2、3 4个施肥水平,0水平为不施肥水平(空白对照),1水平=2水平×0.5,2水平为当地最适施肥水平,3水平=2水平×1.5。加设1个有机肥处理,共15个处理,不同处理的N、P、K施用水平及田间实际施用量见表1。2次重复,共3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4m2(6m×4m),各处理小区间筑30cm的埂,埂高25cm,各重复间和各处理间开大沟筑埂隔开,水分单独进、单独排,防止水肥串换,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1.4栽培管理

试验于2008年4月10日育苗,5月30日移栽,各小区施肥量按试验方案要求施用,尿素50%作基肥,30%作分蘖肥,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穗肥。在移栽后7d,施用稻田除草剂15包/hm2,全生育期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共计5次,基本控制了病虫害的危害。

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水稻平均株高106.4cm,第5、10、14处理株高都达到了110cm以上,处理2最低,只有95.6cm,这个处理的N肥施用量为0;平均穗长为25.55cm,其中以处理4最长,达27.30cm,比对照(处理1)平均长3.9cm;单株有效穗数平均为11.09丛,其中以处理11最高,单株的有效穗数达13.1丛,不施肥的处理1,单株有效穗数只有8.0丛;单株平均穗粒数为167.93粒,其中以处理12最高,穗粒数为185.00粒,而不施用肥料的处理1只有150.20粒;15个处理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平均千粒重为29.14g;15个处理的平均产量为8 405.56kg/hm2,最高单产为处理11,达9 437.50 kg/hm2,比对照(处理1)增加3 187.50kg/hm2。施用纯有机肥的产量位居第14,产量为6 729.17kg/hm2,略高于不施肥的处理。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在5%水平下,处理11、5、14、12、3、10、6、9之间没有差异;而它们与处理4、2、15、1有极显著差异;处理13、8、7与处理2、15、1也有极显著差异。

2.2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进行极差分析,当处理间差异显著时,用新复极差法进行检验[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3),处理间F值=9.718>F0.01=3.698,说明处理间差异极为显著,水稻产量与N、P、K肥施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而重复间F值=0.003

2.3土壤养分贡献率

处理1与处理6的产量相比,基础土壤肥力产量占施肥区产量的71.42%,说明该土壤属中等偏上肥力;N、P、K缺素区的相对产量分别为:81.28%、87.67%、95.96%(一般相对产量小于50%时,土壤养分含量水平为极低,50%~75%为低,75%~95%为中等,95%~100%为高,大于100%为极高),说明该土壤N、P属中等水平,K为高水平,说明施肥中应重点考虑氮、磷肥的投入。

3结论与讨论

研究认为,N、P、K必须配合施用,才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无N处理区产量最低(无肥区除外),仅为7 166.67kg/hm2,缺P区处理4和缺K区处理8产量差异不大,但也低于N、P、K全肥区。施用纯有机肥的处理15产量略高于不施肥区处理1,说明该地区种植水稻不能单纯施用有机肥。处理11的产量最高,单产达9 437.50kg/hm2;其次为处理5,产量为9 312.50kg/hm2;产量最低的是处理1,仅有6 250.00kg/hm2。与不施肥区相比,施肥区各处理均有极显著增产效果。

水稻合理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但施用肥量超过一定范围后,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下降,如磷、钾肥的“3水平”(过量施肥水平)处理的产量低于相应的“2水平”处理的产量,这种现象反映了肥料报酬递减律[3]。

4参考文献

[1] 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2006(4):36-39.

[2] 戴平安,刘向华,易国英,等.氮磷钾及有机肥不同配施量对水稻品质和产量效应的研究[J].作物研究,1999(3):26-30,42.

[3] 董素钦.应用“3414”设计研究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的效应[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2):60-62.

猜你喜欢

施用量单株有机肥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红松种子园单株ISSR-PCR遗传多样性分析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4种农家有机肥对当归增产效果试验初报
覆盖防草布的蓝莓树施用有机肥技术
油页岩灰渣有机肥在白桦地的试验研究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旱田土壤调理剂改良酸性土壤的合理用量及蔬菜增产效果研究
磷肥不同施用量对辣椒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有机肥施用应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