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的学问
2009-06-25陈鹰
物理教学探讨·初中学生版 2009年1期
陈 鹰
要想比试出谁是“绝对”的大力士,最公平、最过硬又最简易的办法莫过于找个沉重的物件高举过头了。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举重就荣列正式比赛项目。
千万不要以为举重只是“一举之功”的“力气活”。这个短短几秒钟之内的“举手之劳”却包含了丰富生动的物理学知识。有人把举重的要诀归纳为“近、快、低”。
从提铃到举起,都要求杠铃尽量贴“近”身体纵轴,否则便会因重力和惯性产生的力矩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杠铃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或接近两脚形成的支撑面中心,有利于发力并减少无用和有害分力,并充分发挥身体的杠杆作用。
“快”的价值在于以爆发力赋予杠铃足够的加速度和上升高度。优秀运动员提铃时,杠铃垂直上升速度约为1.6 m/s,出现“超重”现象。发力峰值达到人铃重量之和的1.5倍以上。迟缓的动作必然导致事倍功半,是举重的大忌。
“低”的要领在于发力后体位迅速下降。由于提铃高度不可能与肩平齐,而只能拉到腰部,这时必须赶紧“放下身段”,充分利用宝贵的零点几秒时间,抢在杠铃下落之前将胸部降低到横杆之下并将它稳稳接住。人体重心下降速度之所以能够超过自由落体,是因为用力向上提肘时,反作用力能够使下蹲加快。剩下的事便是靠着强大的两腿和躯干力量站立起来了。
举重选手最动人的姿态要数高高举起杠铃的瞬间了。如果说双臂形成的V字象征胜利,那么这种V型姿势确实和胜利大有关系,因为较宽的握距有利于减少需要举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