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研究探析
2009-06-24郑金帆
郑金帆
关键词:福建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古代文献
摘 要:通过对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研究的范围的分析,对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研究现状进行思考,探讨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132-03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历史悠久,三四百年前,福建建阳麻沙镇家家印书,土特产就是书。所谓福建古代地方文献,就是福建地方文献与福建古代文献的交叉,指与福建有关的、时间上溯及久远的文献资料。其内容具体涉及福建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科学、乡土风情等各个方面。主要是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内容。其中,哲学又可分为先秦哲学研究、汉至清代哲学研究、论理学与宗教方面;历史除了通史、断代史外,还包括人物传记、族谱及一些风俗习惯等;地理则包括综录、方志、类志、名胜至、游览(纪行)、舆图等。可以说福建古代地方文献囊括了当时福建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顾颉刚在为《中国地方志综录》作序中写道,“记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 记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 记经济则有户口、田赋、关税;记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奇观、祥异;记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就体现了地方文献的涉及面之广。
1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研究的范围
1.1从内容上划分
严格意义上来说,要了解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研究的范围现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一是以地区为主,不管其作者是来自哪个地区,其研究的是福建地方文献即可;二是以作者为主,只要是福建籍人士,研究古代地方文献也可以包括其中;三是专门记载福建特定区域的文献。从内容上来分,福建古代地方文献主要包括:福建地方志、福建相邦人士的私人籍、福建地方人士的学术著作、福建地区的科技与经济的史料、家谱祖谱、碑刻资料等六大类。
1.1.1 福建地方志
地方志,素有“地方百科全书”之美称。地方志详细记载当地的历史、地理、人口、赋税、物产、名胜、人物、艺文以及大事记等,对于资治当代、通鉴后世都是很难得的文献。福建地方志是以一定的体例记载福建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或某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著述。依照方志记载内容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综合志、专志、部门志、杂志等。综合志是记载福建某一地方各方面情况的综合性志书,又包括一统志、省志、府志、厅志、县志、乡镇志、边关志、卫所志、土司志、岛屿志、乡土志等多种类型。专志是以某一特定的自然、社会现象为记叙对象的方志, 例如物产志、水利志、气象志、矿产志、食物志、轻工业志、书院志、人物志、经籍志等,现代志书还有商业志、教育志、军事志、司法志、交通志等。部门志是记述福建地方某一行业部门情况的方志。杂志多是私人的撰述,不以官府修志的通用名目命名。但它们所记述的,都是有关一地的舆地、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现象,而没有像通志那样完备、系统。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是地方志的主要特征。
1.1.2 福建相邦人士的私人籍
福建相邦人士的私人籍主要指福建友谊之邦的人士写关于福建地方各个方面的著作,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描述福建的状况,较客观地反映了福建的地方面貌。
1.1.3 福建地方人士的学术著作
福建地方人士的学术著作主要指福建地方人士文集、笔记、日记、信札,这是研究某一地方有影响的人物的重要资料,往往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补其他地方文献资料信息之不足。
1.1.4 福建地区的科技与经济史料
福建地区的科技与经济史料是主要记述福建地区某一地方的社会发展过程的史书。又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两类。综合形的史料一般记载某一地区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专门形的史料则记载科技经济领域某一方面的发展情况。
1.1.5 家谱祖谱
家谱和族谱统称为谱牒。谱牒是以封建氏族制度为基础、以家族为范围,记载一家一族的兴衰迁居、世代流传、人口繁衍、家规伦理,以及族人的田庄田产、生死嫁娶、功名业绩等情况的家族史。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态。它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近四千年来,家谱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古至今,我们的先民们编制了难以数计的各类家谱,虽经岁月浸蚀,流传至今的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是值得研究人员重视的珍贵资料。
1.1.6 碑刻资料
碑是历代最为普遍的石刻,人们往往于碑上镌刻文字,以记述功德、欲传后世,包括刻石、碑碣、摩崖、墓志、石阙、石经、造像记以及一些杂刻题记等。碑刻资料带有实物资料的二重性。由于我国有记事刻石的优良传统,各地都有为数不少的碑石,流传下来的碑刻文字,既不易被人破坏,又不易被篡改,上边的文字记述了当地的人、事、物,有其独特的价值。
1.2 从时间上划分
“福建”之名,自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设立“福建经略使”始,而至元正十六年(即公元1356年)才设立“福建省”。福建历史上相当于省级机构的首次建立,应当上溯到南朝陈永定(公元557-公元559年)年间设立的“闽州”。之前,现在福建的区域或属扬州,或属江州,或属东扬州。尽管如此,大致在现在福建这个区域内,那时也有独特的名称,它或称“七闽”,或称“闽中”,或称“闽越国”,或称“建安”,或“建安”、“晋安”并称,等等。在对福建的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时间范围上,把福建地方文献分为唐以前的文献(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闽越文献)和唐代以后的文献。
2 福建古代地方文献的现状
2.1 对家谱族谱的研究
家谱族谱是福建古代社会基层组织和宗教文化的折射,对研究闽历史名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福建民间纂修家谱之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是为了维系宗族制度、巩固宗族团结、扩大宗族活动而为。《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一书著录了中国27个省区的家谱共2811种,其中福建省75种,居全国第9位。实际上,现存的福建家谱的种数则远远超过此数。通过对《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进行统计,发现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族谱就有46种(其中有四种缺页)。福建省图书馆现收藏有1500种5000多册各姓族谱文献,涵盖120多种姓氏。但其收集的范围不仅仅包括福建地区,还扩展到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家。从文献的可靠性上来分析,大都认为唐以前的家谱史料基本不可信,唐至宋元的可信可疑,明清至今的基本可信。
2.2 对地方志的研究
我国现存地方志有8000多种,约占现存古籍的10%,清编地方志约占现存总数的80%,起码有6000种。福建的地方志现存约350种,其中清代地方志就有151种。福建省现存的三种宋代方志中,二部为泉州人编纂的,即梁克家的《三山志》和黄岩孙的《仙溪志》,另一种为赵与沐的《临汀志》(原书已佚)。梁的《三山志》是福建现存最早、最好的福建地方志。全省各府、州、县、镇的各种志书基本具备。此外,还有杂记、山水志、寺庙志、名胜志、水利志等各种专门志书近百种。宋代开始,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福建在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据《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统计,现存就有千余种清代以前的闽人文学作品,从中可以展现古代福建区域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创作概貌。
3 今后的发展方向
福建地方文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实现福建地方文献研究从工作经验型向理论指导型转化
加强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功能,要求理论研究者多深入实际,务实求真,业务工作者多思考,互相交流。加强福建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体系研究,引导福建地方文献业务研究和业务工作走向深化和完善。
3.2重视福建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
采集文献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提,应该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古籍文献的采集工作。研究显示,相当数量珍贵的孤本文献流落在外,尚未被研究者发掘,有些是私人所有,有些是单位收藏,还有甚者已飘洋过海了。如何找到这些遗失的珍宝,是我们更好地开展古代文献研究值得思考的课题之一。
3.3重视用户需求研究
结合本地实际,引导并规范地方社会需求,使福建地方文献工作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之路,主要通过细化需求研究,采取个案服务和跟踪预测服务等工作方式。重视用户需求,也是古籍整理工作和商业化结合的一种方式。
3.4加强福建地方文献专业队伍的建设
当前的福建地方文献工作者除了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外,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也很重要。加强对福建地方文献研究队伍中高学历、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在实际中摸索一套实用的培养方案;加强对实际工作者的业务教育和进修再教育,使之制度化。同时,要大力加强福建地方文献理论研究者和业务队伍的交流,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3.5 还应该建立建全福建地方文献网和数据库
福建地方文献工作网的建立和发展,为建设福建地方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提供了最根本的组织基础。在此基础上即可建立福建地方文献数据库,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福建地方文献信息的存贮与检索, 形成福建地方文献信息存贮与检索网络。建立有自己馆藏特色的数据库,比如对福建较为有名的私人藏书家的藏书进行数字化,对福建籍台湾政客的家谱族谱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地方文献网,等等。
参考文献:
[1]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组.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R].1986.
[2] 林永祥.福建省图书馆历史文献信息的收集与利用[M]//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
[3] 方宝川.加强福建古代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EB/OL].(2006-09-13).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gb/content/2004-06/15/content_592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