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亭与河南图书馆事业
2009-06-24翟桂荣
关键词:李燕亭;河南图书馆事业;河南大学图书馆;奠基者
摘 要:李燕亭作为河南高校首任图书馆馆长,民国时期执掌河南大学图书馆20余年,建国初期又担任新乡师范学院图书馆主任,是河南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为河南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河南省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李先生这一历史功绩至今仍未在业界得到正确的评价,亦未在图书馆学界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129-03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河南的图书馆事业有着悠久光辉的历史,殷墟的甲骨卜辞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皇家图书馆,两千多年前东周洛阳“柱下史”老子更是四海闻名的图书馆馆长。20世纪20至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在全国范围得到了迅猛发展,而河南的图书馆事业在当时亦走在全国先进行列。这一历史佳绩的取得,与时任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图书馆学家李燕亭先生关系甚巨。李燕亭参与领导的河南省图书馆事业,曾一时“成为冯玉祥时期的传奇时代”[1]。
李燕亭(1893-1964年),名长春,字燕亭。河北定兴姚村人。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理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化学系。1920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科学士学位。同年秋,由李大钊、郭须静介绍,以半工半读到洛杉矶华侨夜校做国语教员。1923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获生物学硕士,同年又在洛杉矶市公立图书馆学校毕业,并考察了美国东部各大城市的图书馆。1924年,应冯友兰力邀,李燕亭出任河南中州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理学院化学教授。当时曾出国留学受过专门图书馆训练的,全国只有区区九个人,可谓凤毛麟角,而李燕亭即名列其中[2]。民国时期,李燕亭执掌河南大学图书馆20余年,建国后又出任新乡师范学院图书馆主任,为河南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河南省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如此,李燕亭还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发起人和监察委员,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3]。令人遗憾的是,李燕亭的这一历史功绩至今仍未在业界得到正确的评价,亦未在图书馆学界受到应有的重视。
1 民国时期的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
1.1 河南大学首任图书馆馆长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河南中州大学,正值发展的大好时机,图书馆建设被列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建馆初期,校长张鸿烈聘请留美博士冯友兰出任文科主任,并参与图书馆的筹建工作。冯友兰从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长远目标着眼,力邀曾在美国洛杉矶市公立图书馆学校毕业、在图书馆学方面学有专长的李燕亭出任图书馆主任一职。1924年1月成立的河南中州大学图书馆,馆址选定在原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教学中心——六号楼。1915年破土、1919年建成的六号楼,是河南大学最早的中西合璧的宏伟建筑,建成后即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这一举措充分说明了学校在人才选聘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图书馆工作的高度重视。1924年2月,李燕亭依然辞去了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之职,赴汴就任中州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理科化学教授。
作为河南高校首任图书馆长,学贯中西、文理兼顾的李燕亭不辱使命,赴任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把中国传统的治学精神与西方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统一起来,很快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崭露头角。他积极传播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理念,并将其结合到实践中,使得河南大学图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和谐的发展,“设文、理、农、医四个分馆,成为当时全国较为先进的大学图书馆之一”。[4]
1.2 对河南大学图书馆事业之建树
李燕亭既有深厚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修养,又拥有西方科学文化的现代精神,可谓中西合璧的难得人才,故能够科学地发展建设大学图书馆。
1.2.1科学地发展建设图书馆
李燕亭大力宣传图书馆在大学的中心地位,多方筹措资金购置图书仪器,经常在校务会议上争取各界的支持,鼓励和接受社会各界为图书馆捐赠图书。1933年,校刊设立《图书馆购书一览》、《图书馆受赠启示》栏目,以吸引有识之士关心图书馆的建设。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先后为图书馆赠书的有冯玉祥、阎锡山、程砚秋、白寿彝等。1935年,成立了以李燕亭为主席的校图书委员会,并拟定图书馆发展计划大纲和各院系购书费用标准。校图书馆每年经费2万元,25%由图书馆支配,其余作为各学院购书费用。[5]在这位专业素质过硬的内行馆长的领导下,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1.2.2 中西合璧的图书馆精神
李燕亭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修养,又精通英语,熟知日语、德语,深得西方图书馆学的精髓,且文理贯通,故而在大学图书馆图书采购、编目等工作中能博采中西、兼顾文理。现存“民国文献阅览室”的图书期刊,多是20世纪20至30年代入库的,内封有精美的中西文合璧的印章标志。李燕亭除重视图书馆藏书建设外,还把掌握的先进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建成一个高效有序的图书馆,赢得了多方好评。原河南大学校长许心武、姚从吾,著名作家姚雪垠、苏金伞,旅美校友赵云章,著名学者任访秋等,都对民国时期河南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优良的环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
1.2.3 几十年专注于一馆
李燕亭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于河南大学图书馆,实践了一个近代图书馆学家终身服务于一馆的专注精神。他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均躬身实践,表现出多才多能的专家素养和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他将工作室与编目室比邻而居,亲自参加外文图书期刊的编目工作。他设定:“本馆图书分类系采杜威十进分类法,所编目录皆用卡片制成,每种书籍须用五种目录”[6]。这种不惮其烦为读者着想的精神,正是第一代图书馆人难能可贵之处。从中州大学到抗战前夕的河南大学图书馆,李燕亭所代表的先驱者们完成了由草创到初具规模的历史性发展,为河南大学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1.3 抗战时期对河南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坚守
1939-1945年,河南大学多次搬迁,辗转流徙到鸡公山、嵩县潭头镇、淅川荆紫关、陕西宝鸡石羊庙等地,可谓历尽离乱艰辛。李燕亭担负着组织员工装箱转运图书仪器的繁重工作。每次搬迁,校方总是派他作为新校址勘定的主要人员,每到一处他总想法把图书安置在相对安全的神庙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因陋就简开展图书借阅工作。1939年,学校迁至豫西偏僻山区的嵩县潭头镇,没有书架,就用装书的木箱叠架起来代替,真正体现了智慧与服务的图书馆精神。在潭头镇五年艰苦的岁月里,图书馆给学校师生带来了珍贵的精神食粮,河南大学的科研成果竟引起世界的关注。1945年10月在宝鸡东郊卧龙寺,时为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的李约瑟博士访问河南大学图书馆,对馆藏全套1400卷《道藏》倍感兴奋,并称赞这个图书馆藏书丰富[7]。
1944年5月16日,日寇血袭潭头镇,师生仓猝逃至荆紫关,公私财物损失惨重。李燕亭带领员工在西坪镇图书仪器转运站抢运回校图书馆图书71 125册,与1944年报告数77 966册相比,损失6841册[8]。校图书馆因设在上神庙幸免于难,但理、医两学院图书仪器俱遭兵焚,这给李先生精神上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当时理学院储备的图书仪器在国内约占第三位,“二十多年来惨淡经营的理学院的图书设备竟被日寇破坏无余!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愤恨填胸!”[9]时隔七年李先生还未弥补这一伤痛,可见他爱书爱馆爱校的精神已融进生命之中了。校史中写到“李燕亭教授两次谢绝朋友邀请他到四川重庆、陕西武功等后方学校任教的好意,将家属从四川万县接到潭头,与学校同甘共苦”[10]。1948年,河南大学图书馆迁苏州湖南会馆时李燕亭仍兼馆长,并请蒋复璁先生来校作学术报告[11]。每有机会,李先生总不忘谋学校图书馆事业之发展。
2 民国时期河南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作为民国时期河南图书馆界惟一一位有着留美经历的图书馆学专家,李燕亭对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甚为关心,贡献良多,在民国时期河南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实有不可抹杀之历史功绩。
2.1 组织图书馆协会,发展图书馆事业
早在1923年,李燕亭和杨昭悊二人在美国合译的《图书馆员之训练》一书中,就阐述了图书馆协会对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1924年5月,李燕亭刚到河南不久,河南省会开封图书馆协会宣告成立,举何日章为会长,李燕亭为书记。随之业务辅导工作也展开了,每月在各图书馆轮流开会一次[12]。这是继北京图书馆协会之后成立较早的地方性图书馆协会。当年,邀杜定友在开封举办了河南小学教员暑期演讲会。1925年4月,“由开封图书馆协会发起,上海图书馆协会筹备,在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大学)召开了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13]。之后美国鲍士伟博士来开封考察图书馆事业,李燕亭先后被推举为中华图书馆协会干事、监察委员等职,至1936年先后任满[14]。据1930年河南省教育年鉴记载,开封市有五个中华图书馆协会机关会员。李先生多次到(开封)河南省图书馆(鼓楼广场)、中山图书馆指导中外图书资料的分类编目工作[15]。省图书馆馆长井俊起先生凡事聘他做导师,由他定夺[16]。民国时期河南图书馆事业之蓬勃发展,李燕亭实功莫大焉。
2.2 对河南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贡献
冯玉祥主政河南期间,重视社会教育,将图书馆纳入社会教育之列,河南的图书馆事业恰如雨后春笋生长畅旺,图书馆教育亦提倡扩大化运动[17]。1930年,河南大学开设课程有图书馆学,主讲教师为李燕亭[18];1932年,河南举行暑期教育讲习会,有96县学员418人,历时一月,聘李燕亭讲授图书馆学,讲习会址借河南大学图书馆六号楼[19]。李燕亭用于教学的《图书馆学讲义》一著,也于1931年前后成书。1934年,河南省图书馆举办图书馆学培训班,请李燕亭讲授“养成图书馆人才”等内容,对职员进行业务辅导和培训[20]。正是在这样的培训和推广工作中,河南省的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1929年12月,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三次调查,全国图书馆总数为1282个,河南187个,仅开封市就设有50个,名列全国第一[21]。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1930年教育部调查,河南图书馆总数为305个。李燕亭参与领导的河南省图书馆事业,一时“成为冯玉祥时期的传奇时代”[22]。1936年,《申报年鉴》全国图书馆数统计显示,河南442个,仅次于广东,名列全国第二[23]。这些充分说明在“新图书馆运动”的“高潮期”[24],河南的图书馆事业是走在全国先进行列的。这其中,自然有李燕亭洒下的辛勤汗水!民国时期河南图书馆教育史上,李燕亭的活动和影响是一个不应遗忘、不容忽视、不可小觑的巨大存在。
3 李燕亭的图书馆学理念
李燕亭认为:要想图书馆事业发达,非得先研究图书馆学不可[25]。他与杨昭悊合译的美国J.A.Friedel《图书馆员之训练》(商务印书馆·1929)一书,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图书馆专业人员培养的专著[26]。他在授课讲义基础上编著而成的《图书馆学讲义》一著,响应了梁启超1925年所提倡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27]之号召,也见证了李先生在图书馆学教育和管理上的才能与智慧。该著糅合了《图书馆员之训练》一书的精神,以杨昭悊《图书馆学》体系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图书馆学体系,但更为简约,更加精益求精;语言更典雅、精炼,富有文采。它凝聚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位高校图书馆学人及管理者的深刻思考,在中国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学教育上应有一席之地。
李先生坚信:“要推广社会教育,要作民众运动,要救济失学的青年,要扶助国家以促进实业的发达,非致力于图书馆事业不可,因为这是极可靠、极有效的一个法门!”[28]他对于图书馆事业的期望很高,多次征引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琴森氏的名言————“有了第一流的人物,才能做第一流的事业……”[29]————用以鞭策图书馆员在学识、人品上力争上游。他尤其注重对图书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提倡有学者之风的图书馆员,并呼吁须提高馆员待遇,图书馆事业之发展才有希望。他的远见卓识至今仍熠熠闪光。
李燕亭早年抱定“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的远大志向赴美留学,主攻化学专业为的是实现“誓将实学归中土”的科学救国之理想,兼修图书馆学为的是圆其教育救国之梦想。留学归来后,他放弃在北京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贫瘠的中州大地,为河南文化教育事业和图书馆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桃李满天下,事业重汴京”。作为较早来到河南又在河南终身任教而鞠躬尽瘁的前辈化学家和图书馆学家,学识渊博的李先生为人低调,终生奉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生格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其品格风范浩长似水,永远值得后人缅怀。
参考文献:
[1][22]陶善耕.河南图书馆事业的冯玉祥时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6).
[2] 杜定友.图书馆学的内容与方法[J].教育杂志,1926,(9).
[3] 翟桂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李燕亭论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8,(2).
[4] 陈源蒸.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 王学春.图书馆学家李燕亭先生年谱简编[C]//李景文.文献信息工作研究新视野.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
[6] 李燕亭.图书馆概况[G]//河南大学一览.开封:河南大学,1930.
[7]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8] 河南大学校史组.河南大学校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9] 李燕亭.日寇对河南大学的浩劫[N].河南日报,1951-03-01.
[12][13][20][23]李和邦.河南省图书馆志略[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14][15]严文郁.中国图书馆发展史[M].新竹:枫城出版社,1983.
[16] 井其中.解放前的河南图书馆和馆长井伟生[G]//河南省政协.河南文史资料·第11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
[17] 何日章.河南图书馆之现状及计划[J].河南教育,1928,(1).
[18] 十九年度开设课程及选修人数统计表[M].河南省教育年鉴,1930:352.
[19] 河南暑期教育讲习会报告专号[J].河南教育月刊,1932,(12).
[21] 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三次调查报告[R]//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0,5.
[24] 吴稌年.论新图书馆运动的高潮期[J].图书馆,2007,(2).
[25][28][29]李燕亭.图书馆学讲义[M].开封:河南大学,1931.
[26] 吴仲强.中国图书馆学史[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27] 梁启超.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词[C]//中国图书馆学会.百年文萃:空谷余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