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产业转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2009-06-23刘桂贤李强
刘桂贤 李 强
◆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本文认为,城镇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乡村,成为乡村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城镇集中发展高端产业,乡村以“后发优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实现“城乡双赢”,促进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城乡产业转移 统筹城乡 城乡一体化
根据产业转移和区域分工理论,城乡要素禀赋差异,决定了产业存在梯度差。城乡产业梯度以及城乡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使产业存在城乡梯度转移的规律。城乡产业转移使城镇摆脱产业包袱,集中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乡村用较低成本引进相对先进产业,以“后发优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水平,实现城乡产业结构优化的“城乡双赢”。
内在机理
(一)城乡产业转移的实质
城乡产业转移实质是基于产业梯度的城乡产业接力过程。由于区位、交通、资源、市场以及政策等发展条件差异,一些企业最初在有利于其发展的城镇设立并集聚,由此带来城镇经济的繁荣,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交通、资源供给和产品需求等条件变化,引起某些产业从城镇转移到乡村。
城乡产业转移是城镇某些产业向乡村转移的现象或过程,基础是城乡产业梯度,即由于城乡经济、技术和要素禀赋不同,形成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的相对差异。城乡产业梯度决定了产业从较高梯度的城镇向较低梯度的乡村转移,当城镇某些产业不再具有比较优势时,会将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到乡村,选择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保持产业整体优势。
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城镇转移出相对比较劣势产业,集中力量发展更高层次的优势产业,由于更高阶段的优势产业具有远大于原来低阶段产业的预期收益,促使城镇优先发展该产业,乡村选择性承接城镇转移出来的产业。当城镇不肯转移优势产业时,乡村发挥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与城镇的同类产品展开竞争,使城镇不得不向新的主导产业转移,这样就形成城乡产业转移。
(二)城乡产业转移是优化城乡产业结构的过程
产业结构升级与主导产业转移需要资源从原有产业流入新兴产业,由于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将导致转移成本,城镇为了实施低成本的产业转移,将原有产业转移至具有成本优势的乡村,通过这种转移,城镇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腾出资源空间,乡村也能加速工业化过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建立起较完整的产业结构,因此城乡产业转移与城乡产业升级密切相关。
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劳动力素质提高,资本积累充足,技术水平较高,产业结构也不断升级;产业转移伴随着资本、技术转移,使乡村迅速积累稀缺的生产要素,不仅使产出能力提高,而且使乡村采用先进技术的产业增加,同时关联带动效应会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也会引起相关产业的变化,从而使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紧密联系,产业转移使城镇加快产业升级,摆脱了产业包袱,集中人力、物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乡村以较低成本引进相对先进的产业和技术,以“后发优势”尽快提高产业层次水平,实现转移方和吸收方的互惠互利。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城乡产业转移。
依靠产业转移统筹城乡发展的策略
依靠产业转移实现城乡一体化,要打破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制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统一、完整、可行的规划。同时进行配套改革,健全管理体制,解除城乡体制上的障碍,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
做好先期试点工作。重庆市和四川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先行先试城乡产业转移工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乡村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城市大工业向农村扩散。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为城乡产业转移园区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加大对农村工业化的支持力度,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国家工业化的整合。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使城市工业有计划地向农村和城市郊区疏散,利用腾出来的空间发展商业、金融业和其他第三产业,推动城乡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突出乡村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突出特色,形成品牌并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将现代服务业的经营思想和城市服务业的经营网络延伸到农村,实现城乡服务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戴宏伟,田学斌,陈永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2.吕政,杨丹辉.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4)
3.黄元斌.论城乡产业一体化[J].中国西部科技,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