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笔干气象,奇文递相传

2009-06-23

关键词:金瓶梅异化佛教

高 璐

《明清小说研究》是贾三强教授新近推出的一部著作,汇集了他近年来在教学与科研中所累积的成果。全书分为9章,各章独立,自《三国演义》而始,至《红楼梦》而终,分别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了9部最具影响力的明清小说作品。此书既广采诸家之长,又能够独出新意,富有学术创造性,融义理、考据、词章于一体,是明清小说研究之林的一部力作。

这部《明清小说研究》新意盎然又论证严谨。例如在《金瓶梅》一章中,作者指出《金瓶梅》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的变化,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的平等意识,已对传统宗法等级制度和观念,形成了强大冲击,从小说美学方面考察,作者认为作品正在由情节小说演变为人物小说,这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长篇小说中都有开创意义,因此,《金瓶梅》已可以称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近现代小说。在《水浒全传》一章中,作者指出,小说主题思想分为两部分,前边的官逼而民不得不反与后半部的招安归顺两种观念,同属作者肯定的,但相互之间有矛盾。历来的研究者对这个问题很难予以圆通的解释,但是作者另辟蹊径,从燕青与鲁智深这两个具有极高智慧的人物入手,他们能够看清义军在招安后必将陷入的悲剧结局,从而或遁入佛门、万事归空,或功成身退、归隐湖山。而他们善终的结局也反映出了小说作者对义军出路的一些思考,即造反者不要授官晋爵、封妻荫子,而最好是全身而退。此外,本书作者还独到地采用了西方哲学的观念,提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人物双重异化的观点,认为一是宗教层面上的,即对佛教宿命规定的异化,表现为追求鲜活世间生活的生命意识,一是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为社会主流价值对他的自由追求的异化以及他背离社会主流价值的异化,并且因此而将贾宝玉的性格系统划分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面来认识。这些观点与方法均为前人所未言及过的。这既是作者历年来勤奋钻研的结晶,也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明清小说研究》在学术上的创新扎根于作者深厚的文献考据功底。在《凌潆初与“二拍”》一章中,作者集中探讨了凌濛初本人以及“二拍”中的小说作品与佛教的关系。为此,作者曾对大量的佛教典籍和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地钻研,尤其是对凌濛初亲笔书写刻板的十四卷《维摩诘所说经》,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了历经数月的专攻。在《凌濛初虔信佛教》一节中,他从凌濛初所处的晚明时代背景、亲友影响以及个人原因出发,指出凌濛初在乡试屡次不利之后为归隐计而由儒入佛,并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论据。例如凌濛初所写的《游杼山赋》、所校勘的《圆觉经》、所亲笔书写刻板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署名自称“佛弟子”、自号“即空观主”,均体现了浓厚的虔信佛教的思想,而其最重要的作品“二拍”的价值观,也受佛教的影响甚深。这些严格从文献出发的、水到渠成的有力考索,为我们开掘出了“凌学”研究的新领域。

在体例结构方面,《明清小说研究》的每章首节都对本章所要论述的小说作品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背景综述。作者分别从小说作品的成书过程、版本、作者以及相关研究概况人手,一一做出条理分明的归纳与剖析,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资料如同一部部作品的发展小史,既能使读者对小说作品的背景情况了然,又能够为研究者进一步的探索提供按图索骥的便利。

在语言运用方面,作者一改时下许多学术著作故作艰深以至于佶屈聱牙的文风,运用平实生动的语言来对小说作品进行分析,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不但没有距离感,反而能够如故友一般促膝长谈。例如在对于《西游记》的禅宗主题这一极富思辨性的问题进行梳理时,作者能够如同抽丝剥茧一般从容不迫地条分缕析,逐层予以分析说明,但是语言却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读者如同冬日围坐火炉旁,听友人闲话家常,既能够了然于耳,又深觉“与我心有戚戚焉”。

在收获的季节里,能够让我们欣喜和感激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还有果实背后长年累月的辛勤耕耘与努力。作为一部既有学术功力又能够雅俗共赏的学术著作,《明清小说研究》在这个季节与读者的会面无疑将会为之带来别样的收获与惊喜。

责任编辑刘欢

猜你喜欢

金瓶梅异化佛教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佛教艺术
1949年后《金瓶梅》的几次出版情况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被视为“禁书”的《金瓶梅》将出版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
《金瓶梅》作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