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糊性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2009-06-21游丽琴
游丽琴
[摘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对模糊语言现象的探讨,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判断来捕捉模糊语言的深层信息,使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模糊
一、引言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和存储器。阅读理解的实质就是对书面语言进行释义,以获取它所传递和存储的信息。模糊语言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往往产生歧义、隐晦、游移不定和难以琢磨,给释义过程带来或大或小的困难。这是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二、模糊语言性现象
1.词汇层面
主要表现为诸多词义产生歧义,词义之间游移不定。详见下列句子:
例1.They didnt reach home before night。名词night既有“天黑、傍晚”之义,也有“夜深、深夜”之义。这种词义间的游移让读者难以做出判断。
2.句子层面
主要表现为真实意图难以确定。在这一层面,句子的自然含义(Natural meaning)与非自然含义(Unnatural meaning)之间可此可彼,或者说句子的字面含义所反映的是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让听者难以确定。
例2.A:Its getting dark now;B:Oh!此句如果是主人对客人这样说,那既有可能是主人想挽留客人住下来过夜,也有可能是主人暗示客人离开。
3.语篇层面
表现为深层信息不易捕捉,在这一层面,模糊语言所包涵和传达的信息内容丰富,深层信息不易捕捉,语境对语义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
例3.A:These soldiers were lost in the thick forest for almost a month. They were all wounded, cold, exhausted and hungry as well, some even dying;B: Well, what happened at last? A:A woodman found and helped them go out of the forest;B:Well, theyre saved。在这部分语篇中,同一个语气词“well”,由于受语境的制约,B第一次说出时表达的是惊异和担心的含义,而第二次说出时表达的却是如释重负的轻松感,由此可见语境的制约作用。
4.语法和修辞层面
例4.It was a hot city, where Mr. Smiths father lived twenty years ago。形容词hot褒义可指活跃、有生气,而贬义则指淫荡、好色。可见,读者要破解这些句子中的歧义与游移现象单凭分析句子本身是难以做到的。
三、正确理解模糊语言现象的途径或方法
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现象涉及到语义学、语用学、语篇、语境、跨文化研究以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破解各种模糊语言现象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综合运用语义、语用、语篇、语境、跨文化研究以及逻辑推理等分析手段,透过语言材料的表象弄清语言内容的实质。
这是研究生英语多维教程中的一段语篇。文中动名词rebuilding和healing从字面语义上看分别含有重建和治愈之义;从语法上看又都是及物动词,其后都省略了相应的宾语。那么,被省略的宾语又究竟是什么呢?此时,如果我们仅囿于语法和语义角度就无法做出判断。但是,当我们转而再从语篇和语境角度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rebuilding后面省略的宾语是the broken social ties and community in American life。然而,此时healing在治愈这一含义下却找不到相应的宾语。显然,既然文章作者从语用学角度选择healing一词有自己的依据,问题还是要回到其词义上。除了最常见的治愈一义之外,healing还有消除不良影响等含义。此时,再回到语篇语境角度我们就会发现,在消除不良影响的义项之下healing的宾语当是the deleterious effects—especially on our young people—of the broken down of social ties and community。
四、模糊语言现象用于英语阅读教学
模糊语言现象的普遍存在及其含义表达上的隐讳性特点经常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困难和问题。但我们能够利用模糊语言现象的这些特点作为改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较为重要的模糊语言现象,作为教学重点或难点,以适当的问题形式将这些模糊语言现象交由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回答。
1.如何就各类模糊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就有关模糊语言现象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随即开始分析讨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提出启发性建议,引导讨论分析的过程不断接近事实,不必拘泥某种形式。
2.如何就各类模糊语言现象对分析讨论过程进行启发和引导
例5.“But what for?”I asked./“Wandering with arrest able offence,”he said./“What offence?”I asked./“Theft”, he said.“/Theft of what?”I asked./“Milk bottles”, he asked./“Oh”,I said.
这是《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一课中的一段对话。主人公在无辜被捕时与前来逮捕他的警察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中语气词“Oh”的语用意义就是模糊的。经教师课堂提问:What does the speaker imply when he utters“Oh”?学生们可能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如surprise, indifference, understanding,等。提问结束后,教师可将学生们的答案加以归纳,然后再提问题:Among the above answers which one(s)do you think will probably be the true one?随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经过初步的分析讨论,学生们的答案可能会集中在如understanding和indifference较接近事实的选项上。那么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讨论:Does the speaker have the two implications both in mind when he utters“Oh”?Why?这样,经过对语气词“Oh”的模糊含义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断深入的讨论分析,学生的回答就会进一步地接近事实,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自然就会不断加深。
3.如何从语篇(境)分析角度引导学生对模糊语言现象进行深层分析
例6.This is a love affair that annoys environmentalists, safety advocates and social workers who believe that the path to paradise is overlaid with the shining rails of mass transit. They see us packed into futuristic bicycles, not behind the wheels of what one fevered critic denounced as” insolent chariots……
该部分语篇的基本含义,是文章作者对环保主义者的不切实际的主张提出批评和进行讥讽。文中“futuristic”就是一个含义模糊的形容词,其诸多字面含义中没有一项与语篇的整体含义相符。在阅读中,许多学生对“futuristic bicycles”的真实含义感到困惑。在分析讨论中教师可根据语篇(境)的整体含义的要求,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futuristic有三个基本的字面含义:一是未来主义的,超前先进的;二是(预言)在未来发生的;三是未来学的。显而易见,第三层面与语篇内容毫无关联可将其排除。如采用第二层面,则可推断环保主义者们推崇的bicycles未来才能有而当前不存在。如采用第一层面,则可推断环保主义者们推崇的bicycles是超前先进的。但现实是,当前再超前、再先进的bicycles也替代不了虽不环保但却着实舒适快捷的cars。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做出判断:环保主义者提倡人们骑慢慢腾腾的bicycles来替代乘坐舒适快捷的cars是极其不现实的。经过启发引导,学生们会做出判断:作者在句中使用了反语(irony)以讥讽环保主义者们脱离实际的态度和做法。
五、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讨论—启发—引导-总结/归纳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对模糊语言现象的深层信息进行充分地挖掘和探讨,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推理、想象、分析、比较、鉴别和跨文化理解等外语阅读所需要的能力。此外,这种做法也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常晨光.英语习语与人际意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何维湘.跨文化交际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建波.模糊语言现象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