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平等,共融超越
2009-06-21刘旭东
刘旭东
[摘要] 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确立正确的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际和谐,追求管理和谐,致力全面和谐,创建和谐校园,为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最佳条件,并从政策上、学习上、生活上对少数民族学生予以特殊照顾,使得他们在和谐、平等中实现共融与超越。同时,积极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 和谐 平等 共融 超越
确立正确的和谐理念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本质和时代特征,是高校行政管理实践的灵魂,也是对高校未来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实践的一种概念定位。北京大学始终以正确的和谐理念为指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学生利益协调机制,平衡各层次各方面利益,实现对人和物的理想协调,实现对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最佳的运作状态与管理效益。占学生总数6.6%的北京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在和谐的北大校园中享受到了平等甚至优待,从而在与其他同学的共融中实现顺利发展与超越。
1.为少数民族学生制定优惠政策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明确规定: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北京大学提档要求的情况下,北京大学依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但同时也强调: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属于降分投档考生(降低分数不得超过20分),在分数相同情况下优先录取。保证了更多的各省市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学习深造。
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北京大学设立学生奖学金,其中的光华奖学金明确要求501个获奖名额中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优先参加评选。
2.向少数民族学生付出特殊关爱
考虑到穆斯林同学的生活及饮食等习惯与其他同学不同,对北大校园环境不熟悉,所以,北大的在校学生在新生入学当天设立穆斯林接待站,尽可能地为穆斯林新生提供帮助。开学之后,他们还召开穆斯林同学迎新会;为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北大设有佟园清真餐厅,还在北大农园食堂二层开设清真窗口。
3.对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北大佟圆清真餐厅坚持“服务第一”的宗旨,餐厅内部干净利落,悬挂醒目的穆斯林横匾。注重不断提高清真饭菜质量,每年都派人专门到新疆大学学习厨艺,或者专门请新疆的厨师到佟园传授厨艺,以保证正宗的清真风味。
佟园把每年的开斋节也当作自己的节日,制作各式各样精美的民族菜肴、糕点等作为节日礼物,以自助餐的形式免费提供给每一位穆斯林同学。
4.与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共管共建
为把餐厅当一个家来建设,北大佟园实行共抓共管共建设的方针,从就餐的师生中挑选代表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作为“家里人”的每位成员定期与餐厅经理边吃边开“饭桌会议”,讨论佟园的事情。
5.同奥运西藏志愿者实现互帮互助
在服务于2008年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80名来自西藏的志愿者抵京次日,北京大学场馆团队就为他们举办简朴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带领他们熟悉工作环境及内容,补足场馆培训及岗位培训内容,积极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赛时状态”。西藏赛会志愿者与北大的场馆赛会志愿者混合编队,开展“手拉手”结伴计划,共同上岗,通过互帮、互助,实现了培训内容的深刻记忆和培训效果的内化。在11天的志愿服务中,北大场馆团队与西藏团区委密切配合,全力做好西藏志愿者的服务保障工作,北大给予他们特别周到的照顾,做到西藏赛会志愿者服务保障工作的全覆盖。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生命健康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北大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际和谐,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本关怀;追求管理和谐,通过对资源的最有效整合,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弱势群体得到尊重和支持;致力全面和谐,使师生互帮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从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校园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给人以前进的动力。北大正是在实现校园和谐的基础上,鼓励并感召了无数青年学子遵循温家宝总理“青年要关心祖国、关心社会、关心人民,要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的教导,走出校园,通过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等渠道,投身到支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西部工作中,构建和谐的学校之外的大社会。
1.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智力支持
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北京大学在支教工作中保持着“三个之最”,即: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支教工作的高校;是最先向西藏派出支教团的高校;是历年来向西部贫困地区派出志愿者数量最多、素质最高的高校。北大支教团志愿者们克服高原缺氧和语言障碍,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自发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观念的任务。北大学子们踊跃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致力于内蒙古少数民族居住区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为贵州少数民族居住区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办免费心理咨询热线;帮助推进西藏当地检察院建设,对干警进行业务培训……
2.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
每年暑期,北大都有几十支团队到西部地区开展社会实践,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提供科技、卫生、教育服务。2001年,北大组织“博士团西部行”活动,开展多个课题的深入调研。自2002年与南宁市签订人才智力长期合作协议以来,北大研究生会已派出多支团队赴广西实践考察。
3.向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优秀人才
北大营造献身祖国、服务社会的校园文化与舆论氛围,推广“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的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2007年,北大团委与云南省大理团州委联合建立北京大学研究生云南大理就业见习服务基地,组织北大若干名高年级硕士研究生,到大理开展为期2个月至3个月的挂职锻炼、服务工作。2006~2008年间,北大共有193名应届毕业生自愿赴西部地区的全部十一个省区建功立业。
北大青年学子在以实际行动支援西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奉献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对北大精神最生动的阐释,向社会与人民群众集中展现出当代北大学生积极向上、进取实干、扎根基层、造福社会的良好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刘和军.高校行政管理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咸宁学院学报,2007,27(4).
[2]杨小平.构建和谐校园重建教育新秩序.中国成人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