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究
2009-06-20陈敏
陈 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金融风险问题之一。文章首先根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和相关数据。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处置情况。其次分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机理和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196-02
一、引言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我国商业银行居高难下的不良资产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快速发展,影响了我国经济金融健康运行。关于不良资产分类,按照国际惯例,从动态的风险监督角度出发,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法,不良贷款包括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四类。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后,银行不良资产就是指后三类贷款。按照我国传统对贷款质量的划分,将贷款划分为四类:正常、逾期、呆滞和果账,银行不良资产是指“一逾两呆”。即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1998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明确了“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的定义,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大部分都是贷款,在实务操作中,对贷款以外的非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是一项难度很高、工作量很大的工作,数据统计也很困难。因此迄今为止,中国各大商业银行以及银监会公布的正式数据,均为“不良贷款”这一口径。由于上述原因,尽管“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是两个从内涵到外延均不同的概念,本文所称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如未另外指明,即指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以来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阿罗和德布鲁(AFIOW and Debreu)就以严密的数理统计研究方法,证明了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各种有价证券来防范金融风险,将金融风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法博齐(Frank J.Fabozzi)和莫迪里亚尼(Frallco Moghani)认为,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浪潮,其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发行证券本身,而是在于这种金融工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中介方式,在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架起了更有效的融资渠道。国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发展较快。张超英、翟祥辉(1998),全面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国外实践和一些典型案例。尹龙等(1999),从制度方面探讨了证券化发展的动因。何小锋等(2002)提出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一个核心原理、三大基本原理”。李勇(2005)系统地论述不良资产证券化,论证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在国内外关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机理和效应,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与管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1995年,银行业经营管理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及各商业银行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近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占其贷款总额的25%。虽然这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这几年为上市进行准备,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同时,1999年成立的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约1.4万亿元,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减少起到了很大作用。公司分别主要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大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在2001年以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是机密数据,因此,当时对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数据多用估计数。2002年开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开始向社会公布。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体上实现了余额和比例的双下降,到2008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已经降低到6.1%,国家对控制不良资产已经见到成效。尽管如此,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不良资产的处置现状。不良资产同优质资产相比,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冰棍效应”。因此不良资产的处置涉及到资产价值回报问题。银行业不良资产如果持续得不到有效压缩,将进一步危害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历来是我国银行业乃至监管部门相当重视的问题之一。不良资产处置主要是指对于不良资产的债权人而言。将存量不良资产通过特定的方法转化为现实的现金流或者可以预见的现金流的过程。主要分成两类:(1)不良资产的传统处置方式:催收现金、债务重组、以资抵债和呆账核销。这几种处置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直接,法律关系较为清晰,缺点是无法对不良资产进行批量处置。处置速度缓慢。效率低下。(2)不良资产的创新处置方式:贷款剥离、债权转股权、打包出售和资产证券化。债权转股权比较受政府和企业欢迎,但是其适用范围窄,对象要求比较苛刻。打包出售面临着定价难题,而资产证券化能批量处置、分散和回避风险。有效降低银行融资成本,改善财务结构。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机理及效应分析
1、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机理。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使利润最大化,资产利用率最大化。假设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总利润TI,证券化所能产生的总收益TR,证券化所需要的总成本TC,则有:
TI=TR-TC
设有1,2……n种方法来处置不良资产,将会带来TI1,TI2,TI3,……TIn种总利润,若第k种方法带来的TIk最大,公司将会采纳第k种处置方法。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成本主要由资产本金成本、坏账准备成本、利息成本和发行成本四部分组成。设第i期发行证券资产本金成本Fi、发行成本率为ril,坏账准备金率为ri2、证券票面利息率d3,那么总成本就可以表示为:
TC=Fi+Fixril+Fixri2+Fixri3
一般认为,发行成本率、坏账准备金率和证券票面利息率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做调整的,为固定比率,那么TI的关键仍然在于TR。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有两方面,即出售证券的收益和该部分收益再投资而产生的收益。那么则存在短期收益sR和长期预期收益E(LR)。由于E(LR)是个预期值,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受SR的影响。
设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短期收益SR。和长期预期收益Em(LR),由此用资产证券化的方法来处置不良资产原因在于:
SRm+Em(LR)>MAX{TR1,TR2,……TRn}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最优选择便是资产证券化。由上述式子也证明了走证券化道路是正确的。
2、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效应。(1)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这种先进的融资方式来处置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对资产的优化组合来迅速地回收资金,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获得较高的回收率;另一方面,利用不良资产证券化取得的资金收益投入到其他金融资产等领域,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减少处置成本损失。更重要的是,资产证券化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之间架设了一座便利的桥梁,有利于增强各个市场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2)优化投资渠道,创新投资工具。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为国家企业吸引更多资金,积极盘活企业单位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质量和数量。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用,也会产生新的投资工具,与此同时各种投资机构的偏好和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投资市场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资本市场将会越加繁荣,进一步促进各企业的发展和壮大。(3)为寻找有效道路具有指导意义。我国由于历史、体制和经营等多种缘故积压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虽运用了多种方式来处置这些不良资产,但仍然没有得到很完美的效果,甚至在以前的处置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少量新的不良资产。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若能够获得成功。并建立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无疑将会为大量不良资产寻到一条有效的出路。同时也为其他存在不良资产的国家提供了理想的方法和指导性建议。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1、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1)首先对贷款进行分类,建立资产池,再根据银行所出售贷款的性质、期限、损失发生的概率等情况,将相似的资产归集到一起组成新的资产集合,才进行资产证券化。(2)设立特别目的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来作为证券的发行机构,以完成真实出售(Ihe Sale)。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较短时间内建立SPV还是有一定难度,但是并不是不现实,先通过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逐步向sPV的模式靠近,充分处理好不良资产,最终建立SPV,并不断巩固其核心地位。
2、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在RTC处置不良金融资产的过程中发展成熟起来的,近年来获得了迅猛发展。被证券化的资产种类越来越多,在规模方面。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总额也在不断的壮大。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是根据《韩国产业银行法》于1962年4月由政府出资设立、采用股份公司形态的特殊法人实体。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成为亚洲证券化技术的领先者,其在利用资产证券化来处理不良资产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我国借鉴。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问题,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克服依靠传统的思维和方法处置不良资产而导致的“周期长、成本大、效果差”,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我国商业银行要降低不良资产所带来的风险。必须要强化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首先,要完善审贷分离决策机制,坚持集体审批和个人负责制。特别是数额较大的贷款,从贷款投放到投产后的贷款回收,都要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再者,要完善风险监控机制,主动着手排除潜在的风险,将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同时也要增强信贷决策信息的反馈功能,提高风险控制的质量。
五、小结
综上所述,有效地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改善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降低金融运行风险的关键,但是我国证券资产化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经济环境、法律框架、市场条件等外部条件还不够成熟,不良资产证券化道路仍存在一些阻碍。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分阶段地、逐步地改善资产证券化的有关基础条件和制度环境。而由于我国东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处于不平衡状态,可以先选择金融业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进行试点。累积和总结实践经验以后再向全国范围推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试点工作一定要慢慢来,要讲求“稳”、“准”,不要急于求成,一步一步地做。如果试点工作成功,就可以快步向全国推广,这个时候的工作则要讲求速度和质量并进,这样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将能够有效的解决。
责编:芝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