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2019-07-1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张依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张依帆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现阶段已经步入了转型升级的轨道,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经济转轨和产业转轨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向,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反弹。为了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我国于2016年重启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尽管从总体上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已经步入了科学化的轨道,在丰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良资产证券化仍然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和突出矛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构建更加完善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运行体系,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特征
1.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以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设立特殊目的信托,并以资产未来处置收益为支撑,在公开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获得发行收入的结构性融资行为。
1.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十分突出的特征。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结构设计、产品评级、资产估值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大的难度,这也使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别是由于不良贷款具有一定的“损失性”,这也直接导致回收时间以及回收金融都无法得到有效的确定,由于现金流缺乏稳定性,必然会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的要求较高;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参与主体也相对较多,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说,参与主体至少包括投资者、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受托机构、评级机构、主承销商、评估机构等,由于参与主体相对较多,这也使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运作时间较长的特点;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具有估值定价难度较大的特点,特别是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时间较长,这也直接导致利率变动、处置收入、市场环境、时间安排等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估值定位难度较大,这也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之一,需要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具有交易结构设计十分复杂的特点,这也使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要求较高,如何更有效的拉长产品付息周期以及防范、分散风险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通过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自身的特征,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安排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不良资产证券化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2 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不良资产证券化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殊性,对其基础资产要求较高,尽管国家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但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还没有深刻认识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因而在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缺乏重视,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个别商业银行还没有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作出系统的安排和设计,特别是缺乏对不良贷款的有效统计和分析,同时也没有构建更加科学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进展较慢。还有个别商业银行在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尽管也进行了设计和安排,但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缺乏科学性等。
2.2 不良资产证券化组织不够到位
对于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说,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规范化。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时间相对较长,这也使其具有组织难度较大的问题,直接导致一些商业银行在实施的过程中不重视组织机构建设。特别是由于证券发行的过程中参与中介机构多、信息披露要求高,协调沟通一致难度较大,特别是评级机构为保障优先级的AAA级评级安全性,对不良资产的现金流认定、评估定价较为审慎,部分银行还存在大量资产定价差异较大而被剔除的情况。再比如还有个别商业银行没有将这项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组织领导不够到位,缺乏与相关机构的战略合作等。
2.3 不良资产证券化标准不够明确
从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情况来看,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未来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存在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特别是由于缺乏对数据的深度统计分析、对定价机构的深入研究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标准流程的制定等,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还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不良资产证券化进程,因而无法取得更大的突破。一些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由于对这项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的运营体制、运行机制、流程标准等缺乏规范化,甚至出现了一些混乱,制约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有效实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4 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缺乏创新
从当前一些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情况来看,尽管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且也积极推动这项工作,但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比如个别商业银行在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不良资产证券化规范化不足;再比如还有个别商业银行不重视沟通与协调机制建设,监督、考核、控制不够到位。还有一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与各相关机构和单位有效沟通与协调,而且也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当中,不良资产证券化效率较低。
3 不良资产证券化科学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重视程度
对于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使商业银行步入更加科学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也要在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方面取得突破。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不良资产证券化上升到战略层面,按照国家的要求和部署,大力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理念,将不良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特别是要从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条不紊的运用。要进一步加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力度,对国内外成功模式进行研究,并找出适合自身的路径,提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效性。
3.2 构建不良资产证券化组织模式
商业银行要把不良资产证券化组织模式创新作为推动这项工作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组织体系,使其能够更具有专业化。要大力加强不良资产证券化组织机构建设,为了能够使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效运行,商业银行可以组建专业的机构,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组织、落实、监督、考核等,强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效实施。要大力加强不良资产证券化组织领导,可以组建“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委员会”,除了专业组织机构之外,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的各个部门都要加入到“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形成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强大合力,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3 建立不良资产证券化标准体系
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自身也具有较强的特点,要想使不良资产证券化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必须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要着眼于提升不良资产证券化整体效能,对数据的深度统计分析、对定价机构的深入研究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标准流程的制定,使不良资产证券化更加规范有序。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运营体制、运行机制和流程标准,强化体制机制的长期性、根本性、规范化作用,并且要在提升不良资产证券化制度执行力方面下功夫,国家也要在这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不良资产证券化标准体系、流程体系、业务体系作出明确的规定,便于商业银行以及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机构和单位操作。
3.4 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创新
在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不良资产证券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且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当证券化资产出表后,要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着眼于提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效性,切实加大考核管控工作力度,既要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落实主体责任,同时也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责任制”,确定不良资产证券化完成时限。在此基础上要切实加大考核力度,并加强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力度,最大限度防止公开市场违约。
综上所述,尽管不良资产证券化得到了国有的高度重视,而且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组织实施,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操作难度较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积极探索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在加大不良资产证券化重视程度、构建不良资产证券化组织模式、建立不良资产证券化标准体系、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在国家更加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新形势下,不良资产证券化必将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而且也会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创新、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将起到更多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