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2009-06-20王景婧
王景婧
摘要: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适宜的交流能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关键词: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128-03
一、引言
在一些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笔者认为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行为,更是以人为本的行为。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个性和特点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知识的过程,交流可以促进教学。
二、教学中的交流
1、交流的定义。交流就是要向对方传达正确的信息,并有相应的回馈。在教学中,交流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交流在教学中很重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在适合他的方式下学习。如果教师想知道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那就得与学生交流,交流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的信息。
人本主义理论中的教学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如何学习知识,还要教授学习的手段。教师应当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认为,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和内在自由性的人。他们还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绪,注意调节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生学习的动机可以是为了交流,为了成功,为了扩充知识,为了奖励或者为了减少交流障碍。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可以是老师、家长和朋友的鼓励和关心,年龄越小,这些对他们的影响更显重要。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很友好,学生会很喜欢上他的课。罗杰斯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选择和个性,研究学生的反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学习的方式方法,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
按照罗杰斯对于教与学的观点,我们认识到,学生了解自己,并需要有安全感地与人交流。因此。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实践表明,在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总是试图保护自己,担心失败、批评和竞争,甚至体罚。在语言教学中,课堂活动和教学工具要用的有意义,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自然地交流。教师应该坚持人本主义的观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地反馈教学成果。教与学的双方相互起作用。
2、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学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由于知识建构不同,教师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如果相互之间要更多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有良好的关系是很必要的。
人类具有好奇心,学习的过程就像是主观建构,或是对事物和环境的理解,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传输知识的过程。教师先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为他们安排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加教学活动。
对于教学,建构主义特别重视学生的理解,而且不是表面上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仅仅想通过提问“你懂了吗”、“会做了吗”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学习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应该利用和设计一些真实性学习任务来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答问频率很高,其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决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意义建构。真正的信息交流,应该是基于二者有效互动基础上的交流。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该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而不能受所谓教学时间或教学任务的限制,放弃这类包袱或简化对这类问题的解决。进行好这样的反馈活动,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重新梳理和调整知识结构,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建构知识。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变成发展的现实,并产生更大的发展可能。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育以人为本,对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耐心,变得更加适合和有效。
三、中国教育的现状
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传统文化和经济状况的影响,教育受到“填鸭式”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传输给学生。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要通过各种难度考试,才能到更高层次的学校继续深造,很多同学因为没通过分数线,被挡在了学校大门外面。应试教育也有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削弱了人本主义在教育中的影响。
实际上,素质教育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知识、发展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
1、教师的定位。课前,教师参考辅助资料认真地备课,课堂上,教师认真讲课,写板书,学生在下面仔细听课。这一场景在教室里屡见不鲜。教师重复着习惯的动作,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成了忠实的听众。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与学生仅有的交流就是带有强制性的传输课本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得不遵守原则,被动地学习。一堂课结束后,教师便离开教室,和学生没有交流的时间,两者间的代沟或者障碍便慢慢产生了。
当今的教育过于重视智力教育,如理解、记忆等能力,但忽视了意识、态度、兴趣和感觉等方面。老师留给学生很重的家庭作业,增加了很多压力和负担。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教师过于关心学生。教师几乎要尽其所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这使学生有了依赖性,总是等着老师来解决问题。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就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课间,教师主动找学生叙寒问暖。面带微笑。学生可以和老师像朋友一样交流,但是,学生只会告诉老师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
这种拉拉家常的信息对教学并没有帮助。
如今,教师们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并积极改进,人本主义理论被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辩论有争议的问题。
2、学生的反应。为了在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教育工作者们寻找了多种方法来讨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很多学校设计调查问卷,每学年学生要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测评。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测评被当事人老师知道后受到惩罚。有些学生也会怀着渴望改变现状的心情如实地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令同学们失望的是,那都仅仅是一个测评,老师教学的方式方法都不会改变。一些教师不是很在意学生的建议,还是坚持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发生,比如,组织师生座谈会,让教师现场聆听学生的心声,讨论如何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座谈会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有的教师参考学生的提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掌握现实情况,笔者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320名初中生做了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了一些教学的现状。
在这些学生当中,7.9%的学生从来不和老师交流,49.8%的学生很少和老师交流,18%的学生想和老师交流但是因胆怯而没有实现,只有24%的学生经常接近老师交谈,说说自己的想法。
32%的学生认为和老师没有共同语言,68%的学生认为是由于自身的胆怯,没有和老师交流。61%的学生是因为老师看上去很严厉而没有和老师交流,24%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14%认为和老师聊天是巴结老师的行为。
学生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学生通常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言语和行为来判断老师的性格和喜好,甚至不足。如果他们发现老师是可亲可敬的,他们会主动减少防备,慢慢地接近老师,和老师聊天。相反,他们会与老师保持距离,在听课的时候带有戒备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想法很重要,当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性格有所了解,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可以指导学生走向成功,激励学生,自信地进行之后的学习。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教师应该认识到,不是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是怀着当公务员的理想来学习的,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理想和个性。对于有些人来说,当公务员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会计师是最好的事情。
问卷中还提到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什么样的老师不受欢迎。
受欢迎的老师有:94%的学生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75%的学生喜欢幽默和蔼的老师。73%的学生喜欢有发散性思维的老师。55%的学生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的老师。此外,还有一些受欢迎的特点被提到,比如,尊重学生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愿意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在课堂上创造活跃气氛的老师,带教具上课的老师,语言丰富的老师等等。
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有:78%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照本宣科。40%的学生不喜欢老师拖堂。65%的学生会在枯燥的课堂上犯困。
还有,没时间和学生交流的老师,没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课堂上拉家常的老师,课堂板书杂乱的老师,不受欢迎。10%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像是雇主和员工的关系,极少的同学认为是相互认可的朋友关系。当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54%的学生会在与老师的眼神相撞时打招呼,62%的学生主动地与老师问好。23%的学生会绕道而行,装作没看到老师。
3、交流的必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适宜的交流能帮助教师正确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在想什么,思考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最后达到教师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成果。
四、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交流模式
1、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交流技巧的好处。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是拉近师生关系的好方法。
在教室,学生的课堂反映直接反映了教师教学的成败。如果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他们的脸上会表现出轻松的表情,相反,他们会表现得一筹莫展或是心不在焉。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短暂的停顿都能传达出他们在想什么,这些反应都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在课外,交流是搭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交流能带你走进学生的生活圈,了解他们生活中思考的一些问题,了解学生的个性,而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教师运用交流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改正缺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轻松的心情有助于学生培养兴趣。开发创造力,调动情绪。这些都是必要的。当学生认为你很有亲和力的时候,他们会更好地融入课堂,会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哪怕曾经完全不感兴趣的科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来源于对授课老师的欣赏和敬佩。也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很多实验说明,在良好的感情下,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和发挥。因此,要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以承认,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对学习的参与性得以增强,由此对新知识产生主动的意义建构。
2、如何把交流技巧引入英语教学中。关于如何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提出了他们的看法,55%的学生选择课堂上与老师配合,42%的学生认为课间与老师聊天,只有少数几个认为选择师生座谈会,30%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及时解决问题。总之,大部分学生渴望与老师建立和谐的氛围。
影响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因此,每位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素质。保证做到在课堂上充满情感地教,让学生充满情感地学习。
首先,教师要知识渊博。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谈吐要得体。如果你想得到学生的尊重,你应该选择容易理解的词汇和学生交流,这样可以拉近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当学生提问时,你能清楚地解答,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很佩服,也很欣赏知识渊博的老师。教师应该具有亲和力,哪怕只是一时的,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善意的微笑和关心是很有帮助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点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引入创新的理念和实验经验。教师要注重仪表、语调、肢体语言。如果你穿着过于时尚或者过于彰显个性,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你的服饰和妆容上,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以上所提到的内容可能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快地记住学生的名字。如果你能在第一堂课后就叫得出学生的名字,他们会认为自己已经受到老师的重视。这也是大众普遍的心理。教师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当学生进教室的时候,微笑着欢迎他们,或者坐下来和学生聊聊天,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爱好、兴趣、理想,以及困难、希望。你对学生说的和做的都是在展示你作为老师的个人魅力,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和
素质。展示对你教学有用的个性特点给学生,加深学生对你的好感。
第三,教师要有熟练的教学技能。学生喜欢感兴趣的话题,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他们学起来才会不乏味,有干劲,也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如果你的科目很枯燥,你也要寻找切入点,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对于这些科目,要注意及时地停顿,让学生加以思考,教师最好要了解学生上课的反馈信息,记下信息,分类总结,整理这些信息作为改进教学的建议。
教室是一种特殊的交流场所。如果你想要真正的交流,你需要把教室加以改变,比如天气、服饰、健康、心情和图片,世界知识,小镇的环境,体育赛事,电影,歌曲,学校,朋友,兴趣,角色扮演等。
如果你要讲新单词,你首先要做一个动作,然后再拼写出单词。比如“跑”、“写”这些单词。学生可以边跑边读“跑”,边写边读“写”。以此类推,教师给出这些单词的同时也伴随着肢体语言。通过游戏不断复习和巩固这些单词,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短语的句子的同时做动作,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较难的句子或短语。
第四,肢体语言作为一种常用的交流技巧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对学生投来关心的目光能鼓励拘谨、害羞的同学,给他们增加信心,站起来提问,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对于教师来说,这很容易做到,只是一个眼神而已,但是对于学生,那意味着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信任和希望。严厉的眼神可以对上课做小动作的同学以警告和提醒,让他们把心收回到课堂上来。无论多么调皮的学生,他都能明白看到老师严厉的眼神,应该停下手里的小动作。在教学中,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要走下来,走进学生中,给学生你就在他们中间的感觉,既是对学生的提醒,也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你可以在过道中来回走,时不时地停下脚步,站在某个学生身边,这样还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在跟着你的思路学习,如果是,可以和他有个“对话”,如果不是,要提醒他。如果期间有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如果回答不上来或是回答错误,不要急于更正,让他们说明自己的解释,然后引导和提示他,让他真正理解正确答案的原因。
五、结论
理论和实践证明,交流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式。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都从理论上说明,交流可以减少学生对老师的防御性,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调查问卷的结果告诉我们,学生渴望老师的理解。希望能和老师交流,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文中提到的四种交流方式可以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总之,教师要坚持人本主义,主动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看到有效教学的回馈,教与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