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椒”现象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2009-06-20陈国治

经济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青椒青年教师群体

陈国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的青年教师因为收入和待遇上的问题困扰,有时表现出比较激烈的情绪,他们自称为“青椒”、“愤青”群体。如何在正视现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沟通方法,大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已经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突出任务。文章针对高校“青椒”现象进行了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100-03

某高校最近进行了一次青年教师的宿舍调整,因为学生宿舍不够,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从原来占用的学生宿舍里搬出来,到校外租房子住。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决定在青年教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青年教师们“群情激愤”,不仅与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争执,更有教师在网上匿名发表了一封致校领导的公开信。紧接着,校内外网民们的跟贴一个接一个,不仅对此事发表了许多激烈的意见,而且把日积月累起来的意见一起发泄出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由此使我们想起了许多年前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南京××大学一位青年教师的辞职信”事件——即南京某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因为工资待遇问题给学校领导写了一封公开的辞职信,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中央电视台知名节目主持人(北京某高校副教授)“阿忆晒工资事件”等。它们一经网络公开,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广泛讨论,并由此而引起了诸多青年教师的共鸣——网络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意见和言论。由此我们看到了全国高校中一个带普遍性的现象,即所谓的高校“青椒”群体(高校青年教师)的利益受损问题。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这一群体在高校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仅关系到目前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由于“青椒”们是今后高校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和情绪直接影响到未来高校的发展方向,还由于他们和青年学生联系非常紧密,因而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情绪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更不可小视。因此,高校的基层党组织面对这一突出的问题,决不能袖手旁观,而必须实事求是地对这一现象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沟通方法等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诚心诚意地为这一特殊群体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建设好我们的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

一、“青椒”——高校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青年群体

1、教师中的“弱”者。所谓“青椒”一般是特指在各高校担任教师的青年群体。他们大多是一群从校门到校门的年轻硕(博)士,刚从高校毕业又来到高校任教。虽然他们曾经是学业上的佼佼者,甚至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但相对于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中老年教师来说,毕竟是一群“初出茅庐”的新人(因此被他们自嘲为“青椒”)。

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看,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社会分层的问题,每个群体都应该处于一定的社会层级结构之中。并且每个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以及相应享受一定程度的财富、权力和声望。按照现代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迄今为止,在所有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社会分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分层是指建立在法律或规则和社会结构基础上的、比较持久的社会差别体系。人们可以从其拥有的社会理想事物如财富、权力和声望来判断某一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

毫无疑问,根据社会分层理论的观点,在我们这个长期以来十分讲究论资排辈的社会里,相对于那些“媳妇熬成婆”的中老年教师来说,“青椒”们即使再优秀,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在高校中的地位还是属于比较弱势的层次。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会有许多的无奈和困难。

2、工作上的“忙”者。网络上很多人曾经引用的一篇文章中列举了河南某省属高校一位青年教师的说法:自己学校的“青椒”很多,“青椒”们在学校里“做最累的活,干最多的事,拿最少的钱”。他们还经常在一起开玩笑:“院士的贡献还没咱们对学校的大呢:院士不来,学校一样运行;我们都不来,学校绝对停止运转。”

有一位网民说,他身为高校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艰辛感同身受: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不仅要千方百计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新的环境,而且因为要应对频繁的检查、达标、评估等等,忙得他们不可开交,而在工资收入、课题申报、职称晋升、决策权利等方面,许多青年教师却完全无法与老资历教师相提并论。但是,“青椒”们却要整日埋头苦做,挑最累的活、干最多的事,发更多的文章、出更多的成果,直到由“青”变“红”。这种青年教师成长的历程,也许正好诠释着国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传统观念。因此,他们无奈地认为,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等到年老了、出了名,就用不着再终日着急,可吃现成的了。只要你干得好,该你得的终归会是你的。

3、收入上的“贫”者。“青椒”们最大的意见在于,他们的付出与回报确实存在大量的失衡现象。而我们往往以长期以来秉承的人人都是“媳妇熬成婆”的观念来解释或者劝导。但是,有位网民就说,粗看这种“按劳分配、报酬守恒”的观点,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不然,危害大着呢。这种劳动付出与报酬取得时间的滞后,正严重阻碍着学术的进步和“青椒”们的积极性。青年教师们在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仍看不到自己报酬的增多,或是与个别不劳而获的老资历者相比差距太大,试问如何会有积极性;青年教师待遇偏低本身就是一种对青年教师的压制,无法为其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正处于人生压力最大开创时期的青年教师,各方面建设都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物质条件解决不好,必然影响工作上的投入。必须看到,目前,对于工资收入的抱怨几乎成为了高校青年教师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情绪也得到了媒体更多的关注。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就以《青年教师干得最多拿得最少?》为题,报道高校中那些自称“青椒”的大学教师们的抱怨。很多青年教师因此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的心开始“漂”了。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热衷于校外兼职、讲学、办公司;校内则补课、争项目、搞创收。于是“走穴”和学术造假便成为近来高校中流行的词汇,也成为教育界不可不面对的尴尬。应该说,这些青年教师所表达的困境并非“空穴来风”。据华东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青年教师马晓娜在一项《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高校薪酬制度方面的改革明显滞后,尤其是青年教师薪酬管理中存在着对内公平性不够和对个体激励性不足的问题,应该引起高校领导者的高度关注。

4、生活上的“苦”者。应该看到,“青椒”们正处于人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他们不仅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自立,而且面临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金钱考验”。一些家庭条件困难的青年教师,长期以来都是靠家里的资助,或者在大学期间已欠下了数目不菲的助学贷款和亲友借贷,有的甚至债台高筑。现在不仅要偿还债务,还要反哺父母、回报家庭。而目前收

入的窘困与生活的拮据使他们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有的即使安顿下来,但接踵而来的是生儿育女、小孩入托、上学等等琐碎的事务缠身,加上繁重的工作压力更会把他们压得透不过气来。因此,不少“青椒”为了家庭和生计,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和专业,选择了忍痛离开。“远走高飞”,到收入比较高的部门和专业去挣钱养家。特别是在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更是因此而无法留住人才。

由此可见,就整体而言,在财富与人生价值取向对比上,“青椒”群体富足感根本就谈不上;在收入与个人价值对比中,“青椒”群体受偿感最差;在面临巨大社会挑战面前,“青椒”群体安全感更差一些。故此,“青椒”群体“出家”和传销者有之,甚至自杀者和弃教者也有之,成为一个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的群体。

二、“愤青”——高校里无法回避的新问题

高校中“青椒”群体面对这些困境,在长期压抑和无奈之后,万般无奈之时也会借机发泄一下,他们或者是在私下议论,或者是在有关的会议上提出,有的则可能通过网络来尽情表达,难免言辞比较激烈,故他们在网络上被赋予了“愤青”(愤怒的青年)之称谓,甚至还有“青椒”:“愤青”的说法。这里我们姑且先不评论两者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但我们确实可以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过激的言论和有超前主张的年轻人,他们提出的一些话题逐渐成为高校校园的突出热点问题,街谈巷议,闹得沸沸扬扬。

显然,如果放任这些“愤青”者的言行,轻者会影响团结,重者有可能危害校园的和谐。这不能不引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细究起来,我们发现,产生“愤青”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高门槛、高期望与客观现实巨大落差的心态流露。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大量增加,加上各高校通过前段时期大量引进人才,高校的教师队伍已经逐渐成饱和状态。因此,高校吸收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使进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比如,某高校2008年招聘10名辅导员,限定是研究生学历,而来自全国的报名者就有近3000人,有的还是来自全国的著名高校。这种情况说明,一方面高校选拔人才有了广泛的市场,同时这也给青年学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为,有幸成为高校“青椒”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美好梦想。可是,越是这样,他们对高校“青椒”的期望值也就越高,而一旦进入高校,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较远,落差很大,就会感到非常失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随着失望感的增强,也就有可能成为校园里的“愤青”一族。

2、对工作中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的心理释放。在目前的高校发展中,各方面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在招生和就业等方面存在十分激烈的竞争,而且即使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也有着非常多的比赛和评比。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评估达标检查,教师的工作压力是越来越重,稍有不逊,就有可能受到各种惩罚,严重的还可能丢饭碗。同时。要想在高校中有所成就,就必须在科研方面有大的突破,“青椒”们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随着其他人、其他学校科研层次的日益提高,学校对老师的科研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考核办法一般又是以全国著名高校的考核指标作标准,这就给刚刚参加工作的“青椒”们更大的压力。一方面,他们很难在短时期内做出上档次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现在发论文,许多刊物要么看作者和单位的名气,要么就看经济实力,常常是层次越高,要价也越高。而这两方面对于“青椒”们都是难以应付的。因此,在这些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也就难免不成为“愤青”了。

3、对传统体制陈旧、待遇分配不公的情绪发泄。由于以往传统体制和其他各种原因,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还是根据职称和级别来确定各种待遇,而且随着各种因素的加入,不同层次的教师待遇也越来越大。在人事权力和经济收入等方面,仅从经济收入上看,有的就相差好多倍。拿讲课费来说。教授与助教的待遇就几乎相差一倍。还不要说基本工资相差就更大。同时,高职称的教师一般拿科研课题的可能性也要大许多。所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去竞争,“青椒”们就很可能处于劣势,这样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青椒”们与高职称教师的收入差距越来越远,也就难怪会成为“愤青”一族了。

三、务实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为“青椒”解困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基础和桥梁,必须充分认识帮助“青椒”克服困难的极端重要性,要看到高校“青椒”们不仅是我们高校工作中的生力军,而且更是高校工作的未来和希望。因此,要充分理解“青椒”们存在的实际困难,体谅他们产生各种疑惑的必然性,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出发,把关心和帮助“青椒”走出认识困境、调整好心态、谋求和谐的校园环境看作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

1、关心爱护,积极引导,帮助“青椒”们走出认识困境。要帮助“青椒”们走出认识困境,就必须转变观念,谋求和谐共生的校园环境。针对上述现象。在一段时间里,有人呼吁,应该大力增加青年教师们的收入。“只有收入上去了,教师们才能更安心于教学和科研,学术浮夸、学术造假等高校中的不和谐东西才能减少。”实事求是地说,虽然目前青年教师的经济条件总的比较困难,但是否只要提高待遇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呢?因此,前面那种说法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其中最典型的奠过于这样一种观点:近些年来反腐中揪出的那些巨贪中,有几个是因为生活拮据或待遇低下而不得不去贪污的呢?在很多贪官的忏悔词中,无一例外的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贪欲。他们因此反问:即使增加了工资,是否就能保证青年教师们不会为了想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依然故我地忙于“创收”,进而影响到教学和科研工作呢?更何况,谁又能准确计算出,该给他们增加多少工资?单位又能够拿出多少金钱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呢?

还有很多人表示,真正的成功者,在他们创业初期,哪一个没经历过苦难和艰辛?“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是惊羡它现实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一位署名为“风上漂”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评析“阿忆事件”时这样担忧道: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进行到今天,各种矛盾凸现,各种思潮喷放,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分化出现,许多人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很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没有秉持5000年来祖先传承的大度、乐观、融和的精神,看问题、想问题总喜欢与上比,向高里比,“攀富”心理严重,干事爱“面子”、讲排场,“如果国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心态问题,最终要吃大亏的。”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唐钧在分析“阿忆事件”时表示:收入差距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在教师这个职业群体外,在其他职业群体中也同样存在着。对这一点每个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正过着更为窘迫的生活。同时,他还表示,高校教师本来就会因为某些因素有着收入差距,尤其是那些选择文学、哲学研究的教师。他们通常清贫,但还是有那么多专家教授终其一生奉献于专业领域,“乐此不疲”。社会学家孙立平也曾在《转型与断裂》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表述:最近几年中,由于金钱评价标准的分量越来越

重,某些知识分子已经更多地与清贫越离越远。我们在为自己的困难愤愤不平之际,也不能不看看周围的客观环境,看看与自己相关或者相似行业的人们所处的情况,做一下对比,理解一下现实国情对我们的制约作用。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它本身就是一个讲究奉献精神的职业,只能通过我们的奉献行为,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正如一位高校老教授因此而感慨的那样,“某些教师有一种职业荣誉感的缺失”:如今的高校教师不应该仅将目光盯着高收入,而将当初自己选择献身这一领域、追求学术研究突破的理想搁到一边。当然,高校教师凭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合法收入是应当得到尊重的,高校也应该着手于薪酬制度方面的改革,从而保证对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切不可一味追求经济回报,将一切都与收入联系起来,否则将对高校教育和学界风气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喋喋不休于收入低下的同时,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当初选择高校、选择教育、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挣钱吗?”这些观念上的问题还是应该帮助“青椒”们认真思索,从而使他们走出认识困境,不要一味地沉缅于经济状况的困境中不能自拔。

2、改革人事管理体制,不拘一格用人才。为高校“青椒”创造平等竞争的成才环境。在我们端正观念的同时,并非不要进行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并不是不要实现内部管理的基本合情合理和公平公正。因此,作为高校内部,应当通过大刀阔斧地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逐步建立起奖勤罚懒的管理体制,用制度来进行管理,克服制度上的过大差距,体现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防止因人设事和论资排辈的陋习。现在许多高校逐步出台了一些很有改革创新意识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人事制度改革措施,破格提拔和晋升一批教学、科研都非常突出的中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赢得了广大青年教师的支持,就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推广。

与此同时,高校的领导者,尤其是党的基层领导者要特别注意用恰当的方式和办法去适时地开导和帮助他们,并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与矛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增加集体福利方面的待遇,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逐年得到改善,使他们得到心灵上的安慰,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克服消极的心理。

3、改革利益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绩效薪酬新体制。在今天的环境下,要想调动人的积极性,除了在观念上进行必要的说服教育以外,同样不可忽视利益分配问题,特别是利益分配体制的合理性。我们不能不承认,现行的高校分配体制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它基本上沿用了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分配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变化了的新形势,存在许多弊病。要变革这一弊病,关键是要改变高校薪酬体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实际绩效在整体薪酬中的权重,实行“按劳分配、兼顾公平、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原则。改善薪酬体制最关键的又是要改变体制建造主体的权利结构,吸纳更多青年教师代表加入决策圈,使他们有充足的机会表达自身愿景。当然,作为青年教师,也得理解和体谅中老年教师的辛劳,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因此而受损失。同样,决策者和老资历者还应对青年教师们多进行人文关怀,设身处地为“青椒”们着想,多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

4、创新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为高校“青椒”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在高校,要帮助“青椒”们端正认识,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关键是要建立起新型的管理体制。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合情合理的高校管理新体制呢?在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只有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因此。高校要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关键是考核制度要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家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目前许多高校正在逐步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业绩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以此作为高校改革的突破口,改变过去的不合理考核制度,用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做法的实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矛盾。但是,任何一种考核方法都会有它自身的缺点,任何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因此,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几乎是永远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就目前情况下,尽量使新的办法符合大多数人们的意见,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后再去逐步地完善和修改,以此达到基本的和谐。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青椒青年教师群体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彩泥变变变
——青椒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青椒就要这样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温室青椒高产栽培技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