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09-06-20高翔李玉梅
高 翔 李玉梅
摘 要 目的:提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干扰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结果:显效6例,良效5例,进步2例,无效1例,有效率92.86%。结论:干扰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等优点。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干扰素 糖皮质激素 甲基强的松龙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8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因免疫异常所致的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ITP患者14例,应用干扰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4例ITP患者为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1]。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4~68岁,中位年龄40.6岁;病程1个月~2年,3例合并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皮肤出血点和瘀斑,2例月经过多,6例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血小板维持在(1.6~35)×109/L,平均9.0×109/L。
治疗方法:非合并糖尿病的ITP患者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g/日,静脉注射冲击治疗,连用3日,其后口服强的松,常用量为60mg/日,继续治疗,4周后强的松减为40mg/日,应用激素同时,用干扰素IFN-αlb 300万U,3次/周,肌注,连用8周。之后强的松渐减量为5mg/日,维持治疗6个月。ITP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g/日,静脉注射冲击治疗后,连用3日,口服强的松40mg/日,干扰素300万U,3次/周,肌注,连用8周。4周后强的松减为30mg/日,继续联合治疗4周,停用干扰素,强的松渐减量为5mg/日,维持治疗6个月。
结 果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记录治疗前后及治疗3个月的临床体征、血小板计数,疗效标准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1],分显效、良效、进步、无效4种。患者于治疗4周后血小板>50×109/L者7例,平均(52.10±12.50)×109/L,继续应用到8周,血小板>100×109/L者9例,平均为(102.12±26.10)×109/L,治疗3个月后,血小板>120×109/L者9例,平均为(124.10±34.16)×109/L。
本组14例,显效6例,良效5例,进步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86%。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急性ITP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及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2];慢性ITP则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均与免疫反应有关。治疗药物中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确切的短期疗效,但价格昂贵,疗效维持时间短,反复应用难以接受。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也常被应用,但也只是部分有效,减量或者停药后易复发,应用环孢菌素A、达那唑及中药等疗效不确切。糖皮质激素被公认为ITP的首选治疗药物,约有1/3患者可获长期反应,但在激素减量时病情反复,部分病例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明显[3,4]。干扰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具有抗病毒,促诱导分化及免疫调节和骨髓抑制作用。干扰素对ITP有效可能不是直接抗病毒作用,而可能是抑制了B淋巴细胞活性,减少了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同时干扰素可能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减少对血小板的吞噬及破坏,并可使促血小板生成素生成增加,激活骨髓巨核细胞,诱导分化促进巨核细胞增殖成熟并产生血小板。以上机制有待实验室进一步证实。应用干扰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ITP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由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糖原异生,使血糖升高和糖耐量降低,从而加重患者糖尿病病情,采用干扰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合并糖尿病患者可以大大降低糖皮质激素用量,缩短激素用药时间,减轻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尽管干扰素治疗ITP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可避免ITP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对机体的严重不良影响和反复应用丙种球蛋白的经济重负。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0-22.
2 吕冬梅.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20(1):172-174.
3 范淑兰.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5):453.
4 吴勤美,殷素珍,付丽娟.地塞米松合并泼尼松治疗ITP的疗效观察.浙江实用医学,2001,6(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