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专业应对金融风暴影响的教学策略

2009-06-19蒋晓鹃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学生就业金融风暴旅游专业

摘要:文章介绍了对待金融风暴的旅游业的悲观论者和乐观论者两种观点,政府和旅游行业对金融风暴的应对措施。高职院校在面对金融风暴时,需要鼓励学生的信心、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外语水平、启迪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力,以期在未来创新旅游行业。

关键词:金融风暴;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200-02

2008年金融风暴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美国政府曾提出让一些收入不稳定、信誉等级较次的美国家庭获得自己的住房,所以就鼓励投资银行向这类人群发放房屋信贷,次贷是高风险性,银行为了降低风险而过度采用金融杠杆而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当美国金融风暴呼啸而来之时,我国旅游业面临很大的困难,必然直接影响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

一、金融风暴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情况

(一)2008年旅游业的同比增长情况

2008年是个多灾多难的年度,在金融风暴之前,国家的旅游业就已经呈现增长放缓,甚至是负增长的情况。据国家旅游局统计,8月份,累计过夜旅游人数同比出现负增长。8月、9月、10月,入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97%、-5.94%、-3.22%,接待外国游客人数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33%、-15.1%、-11.5%,过夜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38%、-8.6%、-5.95%,旅游外汇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28%、-11.36%、-8.11%。1~12月累计,主要城市接待人数为12416.87万人次,同比增长率为-1.51%。这些都表明,旅游业在2008年举步维艰,有专家指出,受金融风暴的更大影响到2009年中期才会表现出来。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gdstats.gov.cn/tjsj/lyy/default.htm

2008年广东省的旅游业总体接待人数同比增长率在9月份尚未出现负增长(见图1),但是旅行社组团次数同比增长率自1月份开始就呈现负增长(图2),而且与2007年相比下降甚多。这表明广东省的旅游业在业务量上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但整体行业水平比全国其他城市还是相对比较景气的,但是业务量的减少会对部分中小型旅行社的运营造成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广东本地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

(二)“十一五”旅游业的就业目标与从业人员素质

“十一五”全国旅游发展思路提出,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达到98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就业50万人的目标。从2008年的旅游业发展趋势看,这个就业的目标会多少程度受到影响。事实上,在金融风暴之前,我国旅游业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游在民众中的形象差,这些客观因素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都有一定的影响。据统计,2006年9月,全国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达47.27万人,其中执业导游32.05万人,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80%,初级导游占97%,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人数少,兼职导游比例越来越高,兼职导游已超过60%。[1]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状况会影响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和就业心理,也会减弱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士气。

从目前旅游业的就业目标及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来看,未来的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会逐年增加。一方面是行业本身受金融风暴影响直接,其次是行业升级的需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及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会限制一部分新生力量进入这个行业。旅游专业学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导游经验的提高,还有对旅游行业、酒店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三)对待金融风暴影响的两种观点

面对金融风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悲观论者声称,“金融风暴袭击旅游行业,大量导游将无事可做”,预计2009年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危机;乐观论者认为,尽管目前旅游业发展存在一些困难,我国旅游市场仍然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企业应从“危”中寻“机”,旅游行业此时可以全面调整,提高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挖掘旅游行业的文化价值。从目前媒体报道情况来看,持乐观态度的人多些。

2008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欧中合作论坛”探讨主题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旅游如何携手发展,走出困境”。国际旅游联合会主席埃里克·杜吕克持乐观态度,他指出:“我们要发展负责任的旅游……积极地开展文化旅游可以被看作未来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出路。”有专家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中国宣布为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形下,旅游这个部门还是有进一步发展机遇的。危机应对得当,可以转化为机遇。

这两种观点无可厚非,因为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大量导游将无事可做的现象也会发生,那主要是竞争力弱、素质需要提高的导游从业人员,真正高素质的导游人员,旅行社和酒店的经营管理人才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这种观点提醒旅游业从业人员要有危机意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持乐观的态度者,主要是看到中国旅游业的前景问题。国家对旅游业的支持、扶持,地方政府和旅游业本身的自身创造力,在开展文化旅游、提升旅游业质量、开拓旅游价值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危机是发展的契机,在危机中对整个行业进行调整、整顿、培训、开发创新产品等措施,将会促进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二、面对金融风暴旅游行业的促进措施

2009年1月13日,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国家“十一五”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方针“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资源配置、联合协作,重点推进,协调发展”的指导之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根本目标。国家将从转变工作方式、拓展服务范围、调整评价方式和加强依法行政四个方面促进旅游业的振兴和发展。许多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拓展地方性的差异化旅游产业,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打造旅游产业文化为“软实力”产业。旅游业具有“怀徕远人”的功能,打造民族国家的历史、人文与地理吸引力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调整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创建由非营利性的旅游研究单位,专业的旅游策划、融资、营销公司和专门的旅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构成的“服务于旅游企业”的相关企业。形成宏观与微观、务虚与务实、理念与操作、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层级性和差异性的产业分工结构。

开拓旅游行业的相关产品。旅游业成为“无边界产业”已经为业内人士所肯定,旅游可以围绕资源、市场、地方文化、人文艺术等方面拓宽产业面,多方面开拓旅游行业本身的价值,实现产业的增值。

三、面对金融风暴旅游专业的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对行业依赖性非常大,当行业快速发展时,由于专业人才紧缺就会扩大招生规模,而在面对行业危机或困难时,很难在短时间内缩减招生规模或是让学生转换专业,因为其他行业也都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并提供较为广阔的相关专业知识背景,以便毕业之后可以在相关专业获得长足发展。高职院校应对金融风暴的教育措施有哪些呢?

(一)鼓励学生在金融风暴中树立信心

高职学生和社会接触比较多,他们对于金融风暴和行业的发展非常关注,但他们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就业问题。面对着广东地区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总是问:老师,我们该怎么办?旅游专业可以作为一个终身从事的职业吗?作为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旅游是人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是增加阅历、增加知识和品性的最好的方式,这个行业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旅游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全面了解与旅游相关的知识、技能,以更好的方式为人类服务,自己也从中获得人生价值。所以,旅游专业的学生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动自己的学习动力,开拓进取,从金融风暴中学习,吸取教训。

危机意识是旅游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心态。要思考这个行业今天所面临的一切危机,要有这个意识,不断思考怎样才能度过危机,自己如果是一名旅游从业人员,该如何去处理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相关的旅游知识。同时在生活中磨练自己的品性:诚信、努力、坚毅等。因为金融风暴的触发点就是人们的诚信危机,因为过度消费而造成的无力偿还。个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个体的内涵、知识能力素养等,学生对未来的恐惧与担忧是因为对个体能力的怀疑,学习越多这些困惑就会越少。

(二)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文化知识、导游才艺、经营管理、人际沟通)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外,学校也要在增加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做更多努力。首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旅游行业知识的资源;其次,开设导游才艺课程,尽量释放学生的束缚与固有的胆怯之心,使其尽量表现自己;第三,模拟旅行社经营管理,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旅行社经验仿真试验,让学生全面了解旅行社业务,让学生创新旅行文化产品,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第四,开展大量的人际沟通能力训练、演讲与辩论赛,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沟通,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意义感与价值感。

(三)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外语水平

尽管广东处在开放的沿海,离香港和澳门不远,但是多数学生的视野并不是非常开阔,对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了解甚少。旅游业是一个高度文化性的行业,对学生的教学一定要唤起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能力,让他们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对外语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尽管受金融风暴影响,国外入境游可能受到影响,但是世界人对中国的渴望与向往却不会减弱,未来的旅游行业,将会接待更多国家的游客,旅游专业对语言的要求绝对不能放松。教师的作用就是用各种方式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与渴望,并适当引导他们,让他们达到理想的彼岸。

(四)启迪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度理解力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事实上,要激发学生对文化的深层理解力,不断探索本土文化的根源、深邃意义,采用研究的视野去理解周边的文化。不断开发本土文化的价值感染力,进而促进本地旅游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社会学、文化学研究方法的培训,让他们利用节假日进行调研,不断扩展自己对文化的狭隘理解,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学校教育的功能是有限的,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和大量失业、就业难的问题上,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学校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面对危机的时候,在反省与改革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行业的了解,在对未来的判断基础上,以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引导和素质的培养为己任,以负责任的态度,培养未来负责任的旅游业人才。正如杜吕克呼吁“我们要发展健康、负责任的旅游”,高职院校也要培养“健康、高素质、负责任的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研究院.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09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看好中国旅游[EB/OL].http://travel.sohu.com/20081127/n260898069.shtml

[3]金融风暴与挑战[EB/OL].http://hi.baidu.com/f4jenny/

blog/item/1824c7036815bc084afb51f2.html

[4]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旅行社业生存四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9-01-07.

[5]2009年广东旅游业展望:谨慎而乐观[EB/OL].www.0769hotel.com.

作者简介:蒋晓鹃(1975-),女,湖南长沙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学生就业金融风暴旅游专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即兴伴奏对高校钢琴学生就业的作用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上海船舶行业迎击金融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