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009-06-19张祯凤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路面

张祯凤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道路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和检查是保证质量最重要的一环。文章主要探讨了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141-02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一种高级刚性路面结构形式,使用极其广泛,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总量持续增长,交通流量、交通荷载、轮胎压力不断增加,如何控制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成为施工的关键。沥青混凝土面层作为公路路面基层上部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直接承受交通车辆车轮荷载和大气、降水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必须具有平整、坚实、耐久、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等多方面性能。但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造价高,较容易发生质量缺陷,往往导致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对容易出现的缺陷,分析原因,预筹应对措施,避免较大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必要的。

一、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一)沥青面层压实度不足的问题

1.石料的压碎值偏大、针片状含量较大、棱角少,导致石料易被压碎,集料间的嵌挤效果差,沥青混凝土易失去骨架支撑。细集料的当量不足,矿粉的0.075mm通过率小,较粗;配合比设计或调整时,4.75mm筛孔通过率或矿粉添加量小;沥青拌和楼的风门开度太大,或称量不准确,矿粉添加量偏少,导致0.075mm的通过率太小,填充料偏少。

2.石料或沥青加热温度偏低,造成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偏低;沥青混合料在运输时未做好覆盖,使沥青混合料温度降温太快;在摊铺时已达不到温度要求;碾压时,压路机不能紧跟碾压,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散热太快,温度达不到碾压温度,使沥青混合料不易压实。

3.骨料在滚筒里加热时间太长,由于骨料相互间碰撞,造成粗集料破碎较多,沥青混合料骨架受到破坏,使沥青混凝土级配发生较大变化。

4.摊铺机的参数特别是夯锤和振级的设置太小,易使初始压实度太小;沥青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太快,压路机跟不上碾压,沥青混合料降温太快,沥青混合料不易压实。

5.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离析面未及时用细料填补,造成该离析面粗集料集中处填充料不足,压实度不易达到。

6.压路机碾压不规范未按试铺确定的方案进行碾压,压路机出现漏压或少压,碾压重叠宽度不足,压路机速度过快。

7.试验室取料没有代表性;分料及抽提、马歇尔实验操作不规范;击实温度太高,误差大,造成马歇尔密度偏大。

8.钻芯取样及切除时对试样造成破损,使试样的马歇尔密度偏小,压实度不足。

(二)沥青面层泛油的问题

1.原材料污染。采石场的加工场粉尘太大,加工好的石料未作好防污染措施,加工好的石料被污染,粉尘含量大;4#料的砂当量不足;拌和楼的料场未做好防污染措施,粉尘含量大。

2.拌和楼除尘不净。拌和楼的除尘设备出现问题,如除尘布带未及时洗、换,风门开度太小等;集料潮湿,除尘时间不够;拌和楼随意提高拌和产量,导致集料除尘时间不够;拌和楼的称量系统出现问题,矿粉添加量太大,导致0.075mm的通过量偏大,或者沥青添加量超过要求,油石比偏大。

3.配合比不准确。由于石料的级配不稳定,集料偏细,未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导致细集料偏多,碾压时细集料易被集中在表面,由于细集料表面吸附沥青较多,胶轮碾压搓揉后导致该处沥青混凝土泛油。

4.复压遍数过多。胶轮复压未按试铺确定的碾压遍数施工,导致胶轮长时间的搓揉后,细集料被搓揉集中在

表面,由于细集料表面吸附沥青较多,导致该处沥青混凝土泛油。

二、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与其他产品一样,沥青混凝土路面也是工、料、机三个主要因素结合而生产出来的。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就是对工、料、机的管理与控制。

(一)对人的管理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和主要岗位(含管理人员)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或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的人员操作或管理。要有明确、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要有严格的奖惩措施。要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与产品的质量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既有干好的技能,又有干好的愿望和动力。要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产品质量重要性的教育。特别是各级领导者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思想。

(二)原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对用于永久性工程的材料,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质量检验,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保证使用的原材料全部合格。对各种混合料的管理与控制。首先是抓配合比设计。使用于生产的配合比设计理想。然后是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对沥青混合料来说,一是控制好油石比和矿料级配。二是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温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两个问题控制好了。质量就有保证。对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混合料主要是控制好水泥、石灰等稳定材料的剂量。这是保证强度符合要求的主要因素,不得减料,必须用足;其次是生石灰消解要充分,过筛要严格,防止未消解的石灰块,否则将造成路面拱起;此外,含水量要适当,否则难以压实。

原材料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缺少专门按规范要求规格生产各种粗集料的厂家和产品,特别是底、中面层所需的粗集料尤为突出。大多是用其他用途的碎石代替。给矿料组成设计带来了困难,通常很难配出较理想的合成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用量大的地区,有关部门应注意开发沥青混合料用的碎石和石屑。关于沥青质量的问题,有些沥青的质量不稳定。使用前应从沥青供应厂、沥青供应站取样检查。不合格的沥青不得运往拌和厂;在使用过程中应按规定的时间和次数检查沥青的质量,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沥青。

(三)对施工机械的管理

先进、良好的机械设备是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加快进度与改善劳动条件的基础。机械管理主要是让各种路面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状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拌和厂和工地应有一个精干的机械维修小组并配备足够、适用的机具和易损零配件。一旦发生故障应能很快排除或修复。各类操作机手应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运行。漏油的机械、车辆不应上路,以避免给路面造成污染和损坏。

(四)沥青混合料摊铺时的质量控制措施

1.沥青含量的直观检查。如果沥青料黝黑黝黑,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圆锥状或混合料在摊铺机受料斗中“蠕动”则表明沥青含量正常。如果混合料特别黑亮,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平坦状或沥青结合料没有充分烘干,表面上看起来沥青太多,如果混合料呈褐色,暗而脆,粗骨料没有较完全裹覆,受料斗中混合料不“蠕动”,则表明含量太少。

2.混合料温度。沥青混合料在正常摊铺和碾压温度范围内,往往冒出淡兰色蒸气。沥青混合料产生黄色蒸气或缺少蒸汽,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通常在料车到达工地时,测定混合料的温度,有时在摊铺机后测定。每天早晨要特别注意做这项检查,因此时下承层表面温度和气温都较低,平时只要混合料似有温度较低现象或初次碾压,而压路机跟不上时,则应测定温度。测量铺层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的触头插进未压实的面层中部,然后把触头周围轻轻用足踏实,目前也有许多地方采和电点温计测定。

3.厚度检测。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应经常检测虚铺厚度。

4.表观检查。未压实混合料的表面结构无论纵向或横向都应均匀、平整、无撕裂、小波浪、局部粗糙、拉沟等现象,否则,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摊铺中的质量缺陷及防治对策摊铺中常见的质量缺陷主要有:厚度不准、平整度差、混合料离析、裂纹、拉沟等。为了防止和消除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质量缺陷,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浪形基层的摊铺。不必考虑摊铺厚度的均一性,实际的混合料用量应比理论计算的要多。在波浪地段,即使摊铺得很平整,在碾压后仍会出现与基层相似的波形,因此对有大波浪的基层应在其凹陷处先铺上一层混合料,并予以压实。

(2)摊铺机的操作及本身的调整摊铺质量很大,摊铺机速度的改变会导致摊铺厚度的变化。为了保持恒定的摊铺厚度。当速度变快时,厚度调节器就稍微向右转动。当速度减慢时,则稍微向左转动。其调整量还应根据混合料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3)沥青混合料的性质也是影响摊铺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混合料的性质不稳定,易使摊铺厚度发生变化。如果温度过高,沥青量过多,矿粉掺量过多等都会使铺层变薄。

(4)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与矿粉过量减小其承载力,所以熨平板的工作迎角应增大,使铺层增厚一些,这种混合料还容易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温度应控制在140℃~160℃的范围内,当高于此范围后,混合料变软而承载力大大降低。温度过低时,混合料又会变硬,当矿料中的大颗粒尺寸大于摊铺厚度时,在摊铺过程中该大颗粒被熨平板拖着滚动,使其最大粒径小于摊铺厚度的一半。

(五)沥青混合料压实时的质量控制措施

1.碾压温度。碾压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质量。在实际施工中,要求在摊铺过程完毕后及时进行碾压,一般来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压实温度110℃~120℃之间,最高不超过160℃。

2.选择合理的压实速度与遍数。对减少碾压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施工中,保持适当的恒定碾压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速度控制在2~4km/h,速度过低,会使摊铺与压实工序间断,影响压实质量,从而可能需要增加压实遍数来提高压实度。碾压速度过快,会产生推移,横向裂纹等。选择碾压速度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碾压速度,从而减少碾压遍数,提高工作效率。压实质量的检测应根据合同有关文件的规定及要求进行。主要检测项目有压实度、厚度、平整度、粗糙度,而且要求表现密实均匀。当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后,其缺陷一般很难修整。对于一些较大缺陷,如厚度不足,平整度太差,松散、泛油等应及时返工,即使已成型也要返工,对松散、泛油往往是局部返工,而对厚度不足或平整度太差的往往要求一段落返工。当然,经济损失是较大的,因此,现场压实过程中质量的检查与问题的纠正是十分重

要的,要努力把缺陷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好不出现返工现象。

三、结语

沥青路面平整度涉及的面很广,影响因素多。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是人员、材料、设备的合理配置。在施工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克服不良人为因素,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严格控制各种试验及检测。施工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加强管理,精心组织施工,才能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J 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03.

[2]郝培文.沥青路面施工与维修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路面
用艺术修补路面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
BFRP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配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