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阿曼苏丹民族遗产保护纪略
2009-06-19黄芸
黄 芸
摘要:文章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对阿曼苏丹这个被西方国家评为“由愚昧落后的中世纪国家一跃称为令人瞩目的现代化文明国家”,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分四方面作了简单评述。
关键词:民族遗产;艺术节;古集市;古城堡
中图分类号:K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114-02
应阿曼苏丹王国马斯喀特市政府邀请,受文化部和浙江省文化厅委派,本人有幸参加了第九、第十届马斯喀特艺术节国际手工艺展活动,期间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对阿曼传统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并对该国保护民族遗产的做法有一定的感悟。
阿曼苏丹国(Sultanate of Oman),是阿拉伯半岛南端一古老国家,与阿联酋、沙特、也门等国接壤,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家喻户晓的《一千零一夜》中《辛巴达航海历险记》便源于此地。阿曼自现苏丹兼首相卡布斯·本·赛义德于1970年登基执政以来,实行自由和开放的经济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制度,遵循中立、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近40年来阿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得以迅速起飞,2008年阿曼人均GDP约24000美元。
一、从马斯喀特艺术节看其文化遗产保护
马斯喀特艺术节的举办就是卡布斯实施自由开放政策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艺术节由马斯喀特(Mascat)市政厅出面和外交部联袂举办,邀请数十个国家的艺术团体、贸易主体,在一些公共场合进行多场艺术演出、展览展示以及自由贸易,当地政府为每个团体配备工作人员安排吃、住、交通,并承担相应费用。据统计,每年的马斯喀特艺术节能吸引约100多万的国内外游客。
艺术节展场主要分为两个区域:位于阿萨巴(Athaiba)的世界村以及位于库鲁姆自然公园(Qurum Natural Park)的遗产村。主会场设在库鲁姆自然公园,库鲁姆公园内的活动可分为三大区块:本国传统文化展示区、国外特邀艺术团体表演区、国际手工艺展区。最富特色、人气最旺的是其本国传统文化展示区,现场类似我国的庙会,悠远的传统文化在此被唤醒。在持续一个月的艺术节里,从四面八方驾车涌来的阿曼人,在首都最大的库鲁姆公园里重新体会古老的文化与历史:包括造船、椰枣树编织、陶艺等手工艺的呈现;年轻人在长者的指导下,现场表演烹制阿曼人最喜欢的传统甜食“哈瓦”。一口被称作莫扎的大锅里放着面粉、鸡蛋、糖、酥油、藏红花粉、印度小豆蔻、栗子、玫瑰香水等原料,经过约两、三个小时的熬制而成,大锅的下面是燃烧极旺的桑木木棍火炉;年轻貌美的阿曼女子围成一圈跳着古老的民族舞蹈,身着民族服饰的孩子们欢唱着阿拉伯歌曲;一些家庭骑着骆驼和马,穿行于集市间,进行着手工艺品交易;喊价声不绝于耳,商人们在激烈地讨价还价,做着牛羊马匹的交易……阿曼人在这里重温着阿拉伯半岛古老的氛围。只是公园外宽阔马路上不时飞驰而过的各式豪华轿车提醒着人们,生活早已现代化了。
艺术节开支庞大,但马斯喀特市政府仍坚持举办,国王的目的不仅是将阿曼的文化传统及珍贵遗产介绍给世人,更主要的是想通过艺术节繁荣阿曼的文化,增长国民的见闻。每年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举办艺术节,只为治邦兴国、振兴民族。
行走在艺术节现场,满眼是幸福洋溢的阿曼人,不得不让我们对卡布斯国王的卓越领导才智由衷地敬佩。阿曼的百姓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自觉地成为了文化遗产的直接传承者。不由联想起我国自2006年起设立的“文化遗产日”。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设在每年六月第二个周六。这天,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庆祝、纪念活动。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是我国广大百姓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相约、相会、牵手的日子。
马斯喀特艺术节和我们的“文化遗产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真正的“文化惠民”工程。只有更多百姓乐于接近、走进、热爱,进而疼惜、保护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而自觉地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保护并传承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从百姓日常服饰看其民族传统保护
阿曼是一个民风非常纯朴,古老文化传统保持得非常好的国家,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不忘保持它的民族传统。所有正式活动,如国庆、重大活动、婚庆,从国王到百姓,从王公大臣到普通居民,男性都会身着民族服装,就是一件大袍,头上缠着围巾,紧紧地盘绕在头上,头巾缠好后,必须留一个巾角垂在左耳边,腰上还别着腰刀。腰刀代表着男子成年,是身份地位和富有的标志。刀呈弯月形,刀鞘用银线装饰,刀柄有用象牙做的、有用犀牛角做的、也有银、骆驼骨、木头或是塑料的。
艺术节期间我们有幸去古城尼兹瓦(Nizwa)一游,汽车在不到塞埃(Seeb)的地方,驶入一片戈壁平原。随行的陪同人员穆阿兹(Muath),是阿曼最高学府苏丹卡布斯大学经贸学院的学生,他向我们介绍,不远处的Samail有一家织布厂,专门生产阿拉伯式的头巾和裙裤之类的民族传统纺织品。
织布厂属阿曼苏丹国民族遗产与文化部。作为阿曼境内为数不多的几家轻工业工厂之一,政府的目的不仅仅是致力保存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确保民族古老工艺的继续流传,不受现代化发展威胁(引自阿曼苏丹国新闻部)”,更为重要的一点,即是保护民族的特性和政治的时尚不受侵犯。阿拉伯人最早发明头巾主要是用来抵御恶劣的沙漠气候,但如今头巾已不仅仅是一种服饰,它还具有政治、文化意义,已成为阿拉伯男性成熟和民族主义的象征,成为旗帜、面罩和盾牌的代用物,成为一种政治及时尚宣言。这也是阿曼政府开办Samail织布厂的真正目的。
其实,从阿曼政府“民族遗产与文化部”的取名也可看出,把民族遗产放在首位,然后文化部,就说明它对它的民族遗产保留非常重视。
三、从阿拉伯市场看其传统手工艺保护
在马斯喀特海滨大道附近,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阿拉伯市场——穆特拉市场(Mutrah Souk),专卖阿拉伯的特色腰刀、大袍、香水、乳香等,店铺非常密集,道路纵横交错,极其狭窄,很多地方只能容两、三个人并排走过,但人气非常旺。不光有很多外国游客,当地人也经常到那里去散步、购物。市场在当地的地位有点类似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庙。但略有不同的是,这个集市迄今仍保留着浓郁的阿拉伯特色。市场里当地特色的小礼品随处可见,但可以看得出,这些小物件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也都不同程度地融进了新风格。
这类的传统手工艺市场在阿曼很多城镇都可以看到。阿曼政府对传统的民族工艺十分重视,为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工艺,民族遗产与文化部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如拨专款改建和兴建一些传统的工艺品厂,重金招募擅长各方面技艺的老艺人,并由政府出面在主要城市设立零售商店,以直接购买并出售的方式使产品流通,以期通过这一措施将传统工艺商业化,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其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类工厂同时也成为职业培训中心。政府的这些举措使得手工艺人得以依赖其手艺谋生,并直接从中受益,对手工艺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阿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地向世界推广它丰富的文化资产。1994年是阿曼的“民族遗产年”,以在全民中普及民族遗产保护意识。阿曼年轻人得以有更多机会对本国丰富的民族遗产有更深的客观认识。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阿曼人意识到手工艺传承对一个民族传统的延续是多么的重要。
可以说1994年的民族遗产年对保存其艺术与传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阿曼政府还在继续努力,并制定更多的计划以避免传统文化的消失。政府一系列关于传统手工艺保护措施的实施,使阿曼民众越来越深切地了解、热爱自己的国家,就如马斯喀特艺术节的成功举办。
四、从现存古堡看其世界遗产保护
阿曼不大,国土面积仅是浙江的3倍,但却有着丰富的世界遗产。国王卡布斯16岁赴英国学习,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军事学院,曾在英步兵团任中尉,在他的带领下,阿曼成为阿拉伯世界极度西化但却不失中古韵味的国家。
阿曼有1700公里的海岸线,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历史上共建造了500多处城堡,风格迥异,构成了阿曼独具特色的城堡文化。
这次有幸到阿曼境内的世界遗产之一巴赫拉堡(Bahla Fort)参观。巴赫拉堡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从12世纪到15世纪末统治着这个地区的巴努·内布罕(Banu Nebhan)部落,修建了这座用于防御的城堡。城堡的废墟有着长达11公里的土制城墙,规模庞大。复杂的通道、精密的镶嵌技术、拱型窗户、木制的活动遮阳窗、雕刻的门窗等,充分显示了阿曼人的智慧与建筑技艺。由于从未重建过,城堡保存着许多原貌。但也正由于缺乏保护措施,每年雨季都会有大段外墙坍塌。1987年城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由于土壤的风蚀退化,在1988年12月9日世界遗产大会第12次会议上被纳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直至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后,巴赫拉堡才脱离了“濒危”境地。
其实在巴赫拉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阿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阻止城堡的进一步毁坏,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时也使部分城堡失去原貌。后经过反复论证,并邀请国际权威人士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制定完善的修缮计划,避免重建;成立遗址委员会,对城堡的外部环境进行恢复;组建专业维修队,及时抢修并实施跟踪;编写详尽的文件。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城堡恢复了旧貌。
除了巴赫拉堡,我们还去了古城尼兹瓦(Nizwa)的城堡。尼兹瓦是阿曼内陆最大的城市,距马斯喀特约2小时车程,有“回教世界的珍珠”之称。城堡建于1668年,是阿拉伯地区最大的圆城堡。城堡花十二年时间建成,核心部分是一个直径45米,高35米的圆形塔楼式堡垒,有七道大门,地下室是监狱,城内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城堡内部布局合理,设计精心,易守难攻,当时是用来抵抗葡萄牙人入侵的防御措施。
阿曼政府非常重视这些散落于各地的古老建筑,对它们进行了精心的维修和保护,并视之为阿曼文化旅游的重点,向世界各国游客隆重推荐。但是苏丹卡布斯的一席话却让我们陷入沉思。他指出,阿曼应开展有管理的、高品位和文化含量的旅游,而不是完全开放的、没有任何约束的旅游(苏丹卡布斯29周年国庆讲话),所以阿曼欢迎“负责任”的游客去旅游观光。这席话让我们联想到国内早期一些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以及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危害。当然,让我们深感欣慰的是我们的政府也已经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越来越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保护。
阿曼不大,但却留给我很多反思,应该说,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如同阿曼举国上下非常尊重国王卡布斯,正因他的开明与开放,阿曼得以飞速发展。中国的百姓同样生活在幸福之中,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开放、民主的政府。
苏丹卡布斯有句名言:“一个人如果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谁忘记自己的遗产和历史,谁就像一个不知其父的孩子,成为迷惘的迷路人。”在接受一家意大利媒体采访时,他说:“没有根,就没有发展。”正是由于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阿曼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成绩斐然。
“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留给我们的是感动过每一个人的民族精神和灵魂,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延伸,是一种生命颂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一个民族才能有别于其他民族,“形神兼备”。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民素质,凝聚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