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探讨

2009-06-19吴运友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

吴运友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和辉煌成绩。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变化,因此,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也需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高校事业;高校教育经费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111-02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实现了多元化,从单一的财政拨款、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已逐步发展到多渠道、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的基本格局。同时高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获得的科研及科技服务收入也明显增加,从目前高校经费收入结构的分析,高校的办学经费总量中,收费收入已占主要地位,以上情况表明,目前高校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自我筹资的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也必然会逐渐发生变化,向非全额拨款事业核算单位转变。

2.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民办高校和股份制高校等多种所有制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这部分高校的运行及财务管理大多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其高效的办学效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示范作用日益显著,推动着高校财务管理向国际化方向前进。旧的传统高校财务管理观念及方法将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

3.随着近年来高校选择银行贷款作为学校加速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引起少数高校负债总额的持续高位增长,高校持续庞大的贷款规模,稳中有升的筹资成本,作为债务人的高校,由于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规避财务风

险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要求高校必须加强负债核算,确保财务安全。

二、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在缓解升学难而扩大规模和提升层次的双重压力下,财务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性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我们认为应进一步认清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思路,增强财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学效益为中心,努力坚持规范,着力推进创新。用创新的理念探求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的新举措,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与防范潜在风险的有机结合。

2.建立教育培养成本核算体系。教育收费具有非营利性、政策性和成本补偿性的显著特征。这几年高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设施,其所需资金除银行贷款外,自筹资金部分主要来自收费收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发明创造以及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活动的过程,也表明与企业生产的类似型和自身的渐进性。人才培养过程就如同生产产品的过程,这就为我们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论基础,即可以像企业那样,按照成本对象归集各项费用,计算人均成本。这样,各单位占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成本核算指标反映出来,财务部门通过对教育成本资料的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措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目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已是普遍现象,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创新财务管理理念,用符合市场规律性的观点解决教育的效益与效率的问题,传统的资金运作方式必须改变,在新形势下,对高校投资效益的关注度要进一步加深。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单位成本递增的行业。增加投入与提高效益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要引进资本运营这一财务管理理念,进行资本化的财务管理,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必须把每一项资金或资产当作资本去使用和运作,实际上是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对每项资金或资产的使用必须以获取价值的增值为取向,并竭力实现价值的增值。由于资本运营的核心概念是强调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和效率,注重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它是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学校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财务管理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虽然是人才集聚的地方,但是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担当财务核算和管理任务的财务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在观念上长期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部门项目预算和项目控制,轻筹资、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现象,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于高校发展需要。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在资产管理方面,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配置学校资源,防止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单纯求大求新;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使用效率低等现象的普遍存在;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无科学性等。

(二)提高融资筹资意识,学校的筹资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拓宽筹资渠道集聚资金,尝试多渠道筹资,把握不同时期高校的发展机会,与学校的现实资源和潜在的资源相适应。

如通过银行贷款、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及股票融资,利用加快应收款项和推迟应付款项管理进行短期融资、筹资。这些是高校财务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与当前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高校既是我国人才培养基地,也是我国科学研究与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丰富的研究和发展人力资源、长期的科研活动形成的科技成果等较大部分不能从反映学校经济活动状况的财务报表和资料中体现出来。科技投入重研究轻应用,重科研论文轻推广应用,重投入轻产出。资金投入效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四)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

1.高等院校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学校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包括:经济责任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内部分配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校内各级财务机构的设置及岗位责任制、规范学校经济行为的管理办法,保证学校各项经济活动正常、有序、规范运行。

2.制定出最佳的财务计划、加强会计核算和成本费用控制,实现最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利用学校各种资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3.及时、真实、完整地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为学校领导经营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依据。

四、高校做好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财务管理滞后的结果,直接制约高校的融资和学校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高校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不能充分反映单位的实际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状况。国有资产虚增和不实,净资产增长速度慢,不能确切评价学校的融资能力;因此,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是加快高教发展,提高高校抗风险能力,迎接教育国际化挑战的需要。

首先,重视财务管理有利于完善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利用成熟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学校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加以纠正。

其次,高校重视财务管理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再次,重视财务管理可促进高校资金运用的科学化、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现在,高校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合并办学、合作办学提高高校资源的优化组合取得显著成效。高校规模扩大,发展加快,资金投入增加,更要求高校加强财务管理。在投资决策阶段,财务管理可以帮助高校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找到好的投资项目,做到科学决策;在资金运用的日常活动阶段,搞好财务管理可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对资金投入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后,重视财务管理可以拓展高校资金管理和运用的新思维。多年来,高校沉淀大量闲散资金,这些资金大多存在银行,而银行只支付活期利息。因此如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理财水平,可以使高校获取更多资金效益。如:利用定期存款、购买国债、债券等金融资产,实现资产增值。

猜你喜欢

高校财务管理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
e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探索
从公务卡实施视角浅谈如何强化高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