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2009-06-19曹玉华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零距离对接”人才的有效途径。它关系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校企合作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而由于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传统的不同,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长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因此,有必要对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行探析。
关键词: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教育传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087-02
一、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虽然是一件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好事,然而由于学校和企业所在的领域不同、性质不同、职能不同、追求的不同,因此,在合作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首先是政策问题。虽然我国现在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开展大规模的试点、试验,但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的准则和法律、法规,国家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其次是深度问题。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仍属于浅、中层次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距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职教育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再次是学校与企业存在诸多的矛盾。一是学习与企业的矛盾。目前有的学校对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常常给企业造成额外的负担,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故而企业对前来实习的学生不欢迎;二是专业和课程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教学课程基本上是按照学科进行的,一个学科,往往涵盖多种工艺;而一种工艺,往往凝聚了多种学科。学生到职业院校上学的直接目的是就业,所以希望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而目前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科学技术的基础为学生掌握技能、胜任岗位工作提供给帮助。很多学生一方面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习感到困难,另一方面,则抱怨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没学到多少东西。企业对学校的教育培训质量也不十分认同。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让高职院校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服务,只有依靠校企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建立校企合作长久运行机制的构想
(一)政府有效引导的动力机制
校企合作,总会受到自身地位、目标和直接利益的限制,同时还会受到调控能力、办学自主权和资金的制约,如果缺少政府的支持,将直接影响合作的运行和成效,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和服务的作用。如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主要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也就是TAFE学院。它是澳大利亚劳动力所需技能训练的主要培养基地,尽管政府是TAFE学院的拥有者,但每年向学院拨款时,是以教育和培训这个“特殊商品”的“购买者”的姿态出现的,即采用高效率的商业化方式。哪个学院教育和培训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且质量高成本低,政府就向哪一个学院拨款。这种拨款机制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的指挥棒。这种管理模式促使学院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效率地运用教育资源。虽说企业与学校合作可以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但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支出和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解决这个问题,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
(二)逐步建设一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教师应当在本专业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特别是与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实践有直接联系的知识,能够正确分析该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有一定课程开发的能力。在本专业领域掌握较广的职业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基础和能力,能够按照职业学习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和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具有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和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具有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要想把上述关于职业教育教师对职业描述变成现实,需要政策和实践方面的条件。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教师参与企业管理、课程开发、为企业咨询的机会增多,很多学校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教师的职责功能正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人们一直努力建设着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无疑是在实现职业教师专门化之前的重要举措。在上述所举的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的教师一般至少由3~5年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这是通过教师的招聘标准来实现的。TAFE学院的教师全部从有时间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例如,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是从注册会计师中招聘的。在澳大利亚,没有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职业教育教师的现象。教师在应聘之后,同时也是有关专业协会的成员,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
(三)要有合同和制度提供保障
合同和制度是实现校企长期合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平等协商、有约在先,合作才能持久,双赢的局面也才能稳固。校企双双权利与义务落实到位,在学校和企业都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比如学生顶岗实习,就要制定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方合同。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付出和收益,约定是企业因接受学生实习而从学校取得补贴,还是由企业付给学生工作报酬。校企双方尤其重视对实习学生的依法保护。并要由学校和企业协商办理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的具体事宜。
(四)建立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这种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最初形式,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因此,必须注重构建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站在企业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一是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加入企业员工队伍,利用学校资源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二是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同时,通过学生使用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设备进行训练,起到了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广告作用。三是借助于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高整体效益。高职院校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一是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合理设置专业,使之满足企业的需要。二是改变教学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三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懂理论,更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形成一套职业人才规格的考核考评体系
为了检验校企合作的效果,有必要形成一套学校考核、企业考核、社会认可的考核考评指标体系,以考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内容的科学合理的职业人才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庄泽,程无畏.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3]韩志刚.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
作者简介:曹玉华(1972- ),女,河南商丘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