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2009-06-18曾映兰郑金华张晓鹏
曾映兰 郑金华 张晓鹏
摘要: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新的社会需求下已经十分明显,素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本文详细论述了我校独立学院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学生反响强烈,效果很好,学院因此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并获得省重点教改课题的基金资助。
关键词:传统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导师制;选课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本身有实践性强,新知识、新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因而实践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虽然推行了各种改革政策,但一直沿用的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有越来越明显的负面作用。灌输了大量的知识之后,最努力的学生也只是在考试时能交上一份高分的答卷,不一定具有很好的动手能力,不一定能够胜任实践性的专业工作,甚至有些学生具有的专业个性和创新意识被低分扼杀了,致使毕业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独立学院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也就有了针对独立学院的一些疑问:(1)由于我们是借用了母体高校的老师,所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几乎只有课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钟,当学生在实践中碰到问题时怎么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2)学生来源不同于母体高校的生源,学生的起点相对较低,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这个专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呢?(3)我们办学的唯一出发点是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怎样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2具体改革措施
2.1提出导师负责制
导师负责制并不是我们的发明,它起源于牛津大学并且为牛津大学今天的成就立下了汗马功劳。“牛津的导师常与二、三学子相聚一堂,或坐斗室相对论学,或小饮于导师之家。导师视门人如子弟,门人视导师如良师益友。”
季羡林也说:“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我们不可能照搬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模式,但至少有条件给我们的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在学习中持续地给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导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有心灵和智慧的启迪。导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人类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技能、智慧和思想等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对而言,我们认为这些比专业的学习更加重要。
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进入学校,我们就会为其指派一名资深专业老师作为他大学四年的导师,每个导师指导学生不超过五名。这样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连续的实践条件,导师会在每周布置或提示学生做一些与所学课程同步的实践作业,在每个学期指导学生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实践项目。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由导师直接负责,到毕业时通过毕业设计检查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很快有一部分学生将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些小的程序甚至项目了。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兴趣就会更加被激发出来,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之后导师可以把手边的一些在研的项目特别是跟市场比较挂钩的项目交给学生,如果没有项目,那么就模拟一些开发型项目交给他们去做。不论做得好与不好,学生都将从中得到相当有益的锻炼。一句话,这种实战性的学习一定要成为我们教学环节中最重点的部分,不能是形式。唯有如此,才可能让学生拥有实战经验,并且能够很好地与别人协同合作。为什么现在我们有相当多的学生要通过培训结构找工作?其实就是补这一课。我院95级有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成绩一般,在学校因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由老师组成的课题组工作,后来凭借这项经验找到了高薪的工作。
导师负责制只要真正地实行起来,效果是明显的。我们的学生将少走许多弯路,很快在专业方面建立自己的自信。实践证明,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找工作也不再那么难,完全有可能超过重点本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待遇。
2.2建立高质量的管理员队伍
我们对学生的管理应该用多角度的模式进行。首先设有专门的学生管理工作处,进行统一和全面的管理;其次我们每个班配备有一名专职班主任,班主任基本上是全天候与我们的学生在一起,不仅帮助我们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还可以在方方面面给学生出谋划策;再有给低年级每班还配一名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作为辅导员。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的学生会和团委会,在工作能力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改进,知识面的拓展,兴趣的提升等方面都可以形成对学生的管理。
当然,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课堂上,教师要少讲一点,讲精一点,讲巧一点,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求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重点问题的“讨论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就会明显好转。课外教师可以设疑布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学院可以通过多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编程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例如举行正规的全院乃至全校编程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校甚至全国的编程比赛;以班为单位举行各种规模的趣味型程序竞赛。这样,学生们每天在充实和快乐中大步地前进,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2.3改革选课制度
在现有学分制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课,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按照现在学分制的要求,攻读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要通过14门专业必修课,9门限定选修课,然后才是任意选修课。数年前才发展起来的学分制是非常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其优势。学分制使成绩优异者三年内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也可称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我们在现有学分制的基础上减少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数目,由原来的21门减少到10门,余下的课任学生自由选择。这种制度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可给学生的个人爱好留下更大的余地。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埃里奥特曾强调高等学校要给予学生三个法宝:一是给学生学习上选择的自由;二是使学生在所擅长的学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三是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行为转化为自主的行为,使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中解放出来。遵循这样三条原则,我们的教学计划势必修改。因为现在的“必过课程”太多了,前面的课还没有学懂,后续的大量必修课就来了。学生要念大量的书,准备大量的考试,于是他们感觉不自由,学习也就不自觉了。如果考试反正都过不了,那还不如干脆旷课。这样最终导致成绩一团遭,及格率极低,若又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如此恶性循环实在太可怕!而减少必修课是打开这种恶性循环的一把钥匙。
在必须通过的课程减少之后,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还应该加强基础课。比如“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应该增加课时,增加学分;或者是单独开设同步的实践课。我们的重点是让学生打好基础,然后可以从容进入实践阶段。其次是我们的考试也不能设置高门槛,只要学生愿意学,真正在学,有收获,有进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100%的及格率呢?如果某学生一年级就挂了几科,接下来他能往上学吗?他会乐意去学吗?他又能够学得好吗?减少了必修课,成绩升上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了,自觉性才可能提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个性才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2.4进行教材和实验条件的改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方面我们在这次实践教学改革中,针对现在所用的所有教材进行了调查,特别是实践教程。不是太合适的,通过与任课教师的讨论,决定更换教材。很不适用的,直接淘汰。如果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我们凭借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自己编写教材。现在在编的教材就有:王秀贵老师的《数据结构实践教程》;郑金华老师的《人工智能实践教程》;曾映兰老师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另一方面我们正在建设自己的一系列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包括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数据库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等。同时我们不仅在学院内部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还在校外建立广泛的实习基地,与各类企业进行合作。
3结语
以上这一系列措施正在逐一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湘潭大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湘潭大学独立学院领导的支持和亲临指导。在近两年的教学改革进程中,我们的学生受益良多,进步很快,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衣俊卿. 用新的质量观引导和深化高教改革[EB/OL]. [2002-8-14].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ommon.web/ DocViewSummary.aspx?docid=119053&leafid=14379.
[2] 吴军,李桃红,景朋森.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08):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