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历史研究及借鉴

2009-06-18刘永岭

管理观察 2009年36期
关键词:办学职业经济

刘永岭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职业教育泛指一切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传授或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狭义上的职业教育是指以传授或培养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中直接相关的职业中的技术技能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知识、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经济发展体系中,职业教育的比重逐年提高,也是推动经济的发展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由于国际竞争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受到重视,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为了保证我国的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务必认真的学习其它地方、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学习他们的精华,得出优秀的结论,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一套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需要在不停地发展。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在寻找一套适合自身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将通过实例来阐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一些观点:

一、 长江三角洲”的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地域范围最广、分布密度最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连绵区域。随着国家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正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长三角”占了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的三分之一,全国百强县半数以上都分布在这里,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41所(不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是由许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密切交互联系并连成城市,而共同组成的巨大的都市空间形态。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意味着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的深化。在经济、社会、城市等各方面的作用下,长三角城市群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选择区域;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世界科技新浪潮将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的影响,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换代会越来越快,长江三角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体化也是必然的、适合的。

从“长三角”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意识到需要有种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由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都对专门的技术人才要求更加严格。即使是同一层次的专门技术人才,也需要不同规格和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综合,技术教育向人文社会领域扩展,最典型的体现是现代服务业。

2.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培养形式的多样化。

3.高等职业教育的终身化发展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的缩短、产业结构调整及更新换代随度快。从而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适应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按区域经济统一规划布局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配置,加速整合与重组,并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开发区经济新一轮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为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政府、企业纷纷加大了职业教育 (含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力度,比如走创建职业教育园区的道路,走校企合作,或者学校和企业联手走集团化道路,这些发展模式为开发区人力资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文中以苏州工业园的发展、经验来具体说明: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成功的借鉴了新加坡、日本、德国的职教经验,与企业紧密合作,成为培养技术人员的摇篮。一是组建董事会,充分利用外企管理优势,由董事会根据需要,为学院大政方针进行决策和监督,从根本上保证学院的办学方向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二是形成优秀的老师和顾问团队,充分利用外企人才优势,要及时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去调整学院专业设置,根据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技能和技术市场的变化,相应的对专业课程及课程内容的调整提供咨询和建议。三是利用外企设备优势,建设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职教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四是利用外企技术优势,为学院培训一批技术过硬的师资力量,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从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通过校企合作这种办学模式,学院也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一是企业开展“订单式”教育,开设定向班,学院按照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为企业定向培养员工。二是企业按照岗位需求开发培训课程,提升企业人才素质,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学院通过走访、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等方式了解到企业需求,然后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面向企业发布。

校企合作使得资源聚合这促进了双方共同的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也能够带来企业所渴望的人力资源,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各种职业教育资源;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合理性,抑制浪费;有利办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双重属性,她能够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纵观世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台湾的工业和商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农业劳动力大量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类型的转变给台湾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台湾职业教育很有特色,在办学理念上,宣传“终身教育”观念,强调以“重学力”取代“重学历”让受教育者明白职业教育跟大学的教育的不同,但是是同等重要的;在毕业方式上,实行学分制管理,使学校的学生可以采取“随时进出”和“零存整取”的方式完成学业;在办学方向上,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的个人条件,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这跟毕业上实行学分制是相呼应的;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传统美德教育,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

台湾职业学校管理方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在学校管理上,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这种注重家长参与的管理方法,既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管理教育的认同,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在课程、培训和学习上的合理规划;在教学管理上,更是结合实际,注重因材施教,主要是台湾教育局为了那些在初级教育阶段就没有升学欲望的学生,或者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无法完成正常学业的学生准备的。为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的潜能,实行因材施教理念;在学生管理上,注重以人为本,老师跟学生是平等的,但是学生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

在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上积极发展、投入上相对加大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也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办出特色和水平,坚持按照市场需求走产学结合、内外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办学运作模式的多样化,更加合理的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闲置。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行业性、区域性、时段性和外向性等特征,由过去的自我发展为主,变为现在的以社会需求为主,逐步建立,经济多元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发展格局。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人尽其职,物力人力得到最大力度的协调,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抑制人才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培养外企灰领的“西点军校”——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记实[N].中国教育报,2003年06月14号

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析 游玉桃,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 第10期

3.从比较的视角探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陈剑芬,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年 第04期

4. 民办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探析 张勇,冯建民, 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 第05期

猜你喜欢

办学职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爱的职业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