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主义的哲学贡献

2009-06-18王野林

管理观察 2009年36期
关键词:道德观主义伦理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生态主义哲学贡献的意义在于:以生态整体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证明万物皆有其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解放了非人类自然物的主体权利,建立了生态平等主义价值观;在论证了人类道德关怀领域扩大的实质,是人类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的不断升华的过程之基础上,建立了和谐统一的“大自我”生态伦理道德观。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 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道德观

二十世纪以来,生态主义思潮全面、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思辨理性和新世界观的发展,它的哲学贡献的意义集中地体现在:生态整体自然观和生态系统观、生态平等主义价值观、和谐统一的“大自我”生态伦理道德观三个方面

一、 生态主义的自然观

纵观生态主义各流派的自然观,其共同之处是将整个自然界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形成所谓的生态整体主义(ecological holism).

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奠基人利奥波德从生态学的视角把自然比喻为由不同的生命器官组成的机能性整体,认为世界根本不是分为各自独立存在的主体和客体,人类世界与非人类世界之间实际上也不存在任何分界线。因此,在本体论上,生态主义坚持一切实在基本上是动态的、易变的、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和相互依赖的,形成一个所有生命物种和自然环境相统一的大地共同体,这种自然观和类似的思想的哲学意义在于:

1、与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不同,生态自然观的本质就是是“整体主义的”(holistic)。而中国古代虽

也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更是明确了人类是自然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整体论的生态自然观的超越之处在于,其以生态学的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使整体论的自然观找到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生态学以食物链、竞争、互利共生、生态系统的代谢功能等概念范畴论证了生物种群、群落和其生活的环境互相之间不断地进行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论证了每一个有生命的“螺丝和齿轮”对大地的健康运作之不可缺少性,进而证实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整个生物圈作为一个生态共生体的客观存在。

2、生态主义自然观的另一个超越是其有理有据地重新设定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使人类从自然之主宰、宇宙之中心,重新回归到自然之子的平等成员的位置。人不再是主宰,而是平等的部分;这不仅彻底超越了旧哲学的还原机械唯物主义的二元对立的自然观;也修正、丰富发展了工业文明背景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之不足。

二、 生态价值观

生态主义各流派尽管用词不一,表述各异,但承认自然物皆有“内在价值”、“固有价值”是其共同特征,用泰勒的话来说,就是:一切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人类,都有内在目的,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

这种新价值观的哲学贡献意义在于:

1.数千年来,人类中心主义是所有主流传统价值观的共同本质,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一切价值原点和价值判断的依据,一切非人类的自然物的价值只表现为对人的有用性。而生态主义价值观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与偏执,揭示了自然万物之价值均有外在的工具价值和内在的天赋价值两个方面。

生态价值观首先揭示了,工具价值不仅表现为自然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有用性,而且也表现为对于所有生命万物的有用性。这本身就是对价值的新认知。

除此之外,自然物更首先具有不依赖人而存在的固有的内在价值,自然界每一个有生命的或者具有潜在生命的物体都具有某种神圣的或内在的价值,这种自然的内在价值包括人类已经所知的、可以理解的和还不可知的尚未领悟的其对于自然物自身以及生态系统的存在、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2.生态主义思想家对价值的内涵、外延还做了一些创造性的新定义,生态思想家认为,价值就是自然物身上所具有的那些创造性属性,这些属性使得具有价值的自然物不仅极力通过对环境之间的主动适应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协同进化也使得大自然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得到增加,使得生命朝着多样化和精致化的方向进化;用生态主义思想家罗尔斯顿的话说:“价值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能够创造出有利于有机体的差异、使生态系统丰富起来,变得更加美丽、多样化、和谐、复杂”。

3.在上述基础上,扩展了内在价值的含义及多样性,并揭示了“系统价值”。

罗尔斯顿认为,生态系统也是价值存在的一个单元,没有它,有机体就不可能共存。而且他认为共同体比个体更为重要,因为它们相对而言存在的时间较为持久。共同体的美丽、完整和稳定包括了对个体的持续不断的选择。

从上述及其他思想家论述,都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一个网状组织,在其中,“内在价值之结与工具价值之网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生态系统拥有的是所谓“自在的价值”,而不是“自为的价值”,既它不一定是价值的所有者,尽管它可能是价值的生产者。一句话,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还存在着第三种价值——系统价值。

生态主义价值观彻底颠覆了数千年来,“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总体上超越了旧有的思维定势,极大地启迪了人类的心智,为自然界中新的价值发现打开了大门。

三、生态伦理道德观

生态主义认为,人类之外的其他自然物也具备获得道德关怀的资格,因而,人对这些自然物也负有道德义务;伦理道德应由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展到处理人与大地以及人与在大地上生长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生态道德观是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必然延伸,其伦理哲学的贡献意义在于:

1.生态主义道德观解放了非人类的自然物,还原了大自然本有的权利,使无限的自然物从道德的客体转变为道德的主体,而将没有道德自觉意识的道德主体(动物、植物)引入伦理学范畴内,是对人类伦理思辨能力新的挑战,这极大地打开了人类伦理思辨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空间。

2.生态道德观全面唤醒了人类的心灵深处的道德良知,这是人类道德认知的一次重要升华,这大幅度地拓展了人类的道德视野,表现为:生态伦理观不但突破了人类狭隘的功利主义道德视角,把人类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从短期利益扩张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利益、扩展到代际关怀;更重要的是把道德意识、道德权利、道德判断从人间扩展到“荒野”,把道德关怀从人类扩展到了非人类自然存在物。

3.生态主义思想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道德关怀扩大的实质,是人类道德自觉的不断升华。

人类是大自然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而唯有人具有自觉道德意识,这使其必然成为大自然的代表,因而人类的“自我”意识就应该也必然会从“小自我”升华为(地球共生体)的“大自我”;所以人类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也必然应该包含对整个大自然生态的关注。人类道德关注对象的不断扩大之过程,实质上是人类道德自觉不断提高和升华的过程,是“大自我”不断自我实现的过程。

H.罗尔斯顿说:人是高贵的物种,而“高贵的身份使人有更多的义务”

总之,生态主义思潮是建立在人类对其生存命运的反思之上,这种反思的现实性、紧迫性使其思辨空间广阔而深刻,这是我们必须不断进行哲学探索和哲学总结的领域。

参考资料:

1、《哲学走向荒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刘耳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环境伦理学》、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沙乡年鉴》,奥尔多•利奥波德,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雷毅,深层生态学论纲,《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深生态学:一种新的环境价值理念》,王正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4);

作者简介:王野林,男,西安市行政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工商管理学学硕士

猜你喜欢

道德观主义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新写意主义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近光灯主义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