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引人思考
2009-06-18凌鼎年
凌鼎年
在文艺界有高雅艺术与草根艺术之说,在文学界有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说。在某些人眼里,雅与俗,层次不同,泾渭分明,其实,雅俗问题历来说不清,因为衡量雅俗,各个朝代、各个历史阶段有各种标准,当时的俗,很可能成为后来的雅,《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就是从俗走向雅的最好例子。而且,我国还有“大雅大俗”的说法,很发人深省。
据我知道,在日本,通俗文学是被称之为大众文学的,也即它的受众面更宽泛,接受度更大,换句话说,乃为普通读者所喜闻乐见。
近日,我读到了王琼华的4篇小说作品。我没有见过王琼华,但我知道他是以写微型小说为主的作家。以我看,王琼华的这4篇作品属于雅俗共赏的小说作品。说通俗,是其故事性强,情节曲折。轻松好读;说其雅,是其故事背后有内涵,有引人思考的东西。
《怎么没把自己当好人想》作者用第一人称写,显得真实,至少给大部分读者像真的一样的感觉。这篇既可当官场小说看,也可当社会小说读。手法上是先抑后扬,一步步把自己逼向死角,逼到没有退路,几乎成了个人人痛恨的腐败之官,用上海话说乃捣浆糊官员。读这样的故事,看主人公受心理煎熬,读者有读者的快感,对主人公之遭遇有一种“活该活该”的快感;作者则有作者的愉悦,因为他把读者引导到了他设计的阅读歧路上去了,以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最终阅读效果。
《最后一碗黄豆》讲述的是创业与败家的故事。我们当地有句老话谓之“筷头上出忤逆”、“慈母出败儿”,意思是太溺爱,太娇惯,孩子往往不成材,还可能变成败家子。故事中这家的儿子就是这样一个又赌又嫖的败家子,这故事比起先锋、前卫的生活,也许俗了点,但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足够我们反复咀嚼的。我想那许许多多独生子女的父母,以及隔代喜欢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们,读读这样的作品也是不无裨益的。
上面两篇是近现代题材,后面两篇系武侠题材,这也说明王琼华创作的路子很宽。这样的作家会有后劲。
2002年时,我主编《中国武侠微型小说选》,因为微型的武侠小说少之又少,我给一百多位作家朋友寄发了约稿信,结果多位名头不小的作家最后告知:武侠微型小说写不来。有的虽然交稿了,却不是真正的武侠微型小说,可见在一二千字的篇幅里,要编一个江湖恩怨故事。且有武有侠有情,还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可是典型的戴着镣铐跳舞啊,但王琼华却把这舞跳得轻轻松松,跳得姿态华美,给人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感觉。
通常,武侠难免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但《心仪剑》却写得情深深,意绵绵,文字表面写的是剑,是武,文字内里写的是爱。是情。铭心刻骨的情,感天动地的情。因为这不是夺命剑,不是追魂剑,而是心仪剑。何谓心仪?我想应该是两心相悦,敬重有加吧。于是作者借虚构人物的嘴说出了:懂心才能懂剑,剑法随心生的哲理之语。故事里人物手中之剑,方能舞出心之所想,心之所念,从而那剑法让女人记住一辈子。剑法能技压群雄,武林独步,当然是一种境界,但剑法让你心仪的女人记住一辈子,难道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读《心仪剑》,会有武侠以外的诸多启迪与收获,这样的作品比那种晦涩难懂的所谓纯文学作品要有价值。
《宝剑出鞘》粗读之,似乎作者更讲究故事性,其实在一波三折的情节背后,有作者的用心,王琼华想告诉读者的远不是一个帮主传位的江湖故事,也不是宝剑出鞘,人头落地的感官刺激,他想传达给读者的是故事外的思索:即传贤还是传子?也许老帮主已意识到了什么。但没有决断,以致留下终生遗憾。读这样的作品,让读者想得很多很多。
总之,王琼华的通俗文学作品俗而有底蕴,俗而有品位,引人入胜,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