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路径选择

2009-06-17吴艾玲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

吴艾玲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郭河镇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调查后进行分析总结,重点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乡镇组织;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F320.1 [HT5H][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3004905

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几年来,农村乡镇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如何发展?我们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赴2007年被巢湖市评为精神文明“十佳”镇的庐江县郭河镇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郭河镇位于皖中腹地,地处庐江县西北部,面积约125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对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庐江县郭河镇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全力构建和谐郭河,其组织的基础和关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所取得成效也是显著的。

(一)以镇村两级组织建设为根本,打好新农村建设持久战

郭河镇党委政府始终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加强镇村两级组织建设。该镇党委在加强镇组织建设过程中,始终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合理定位,明确职责,协调关系,互为依托的组织建设为原则。正是明确了两者的关系与职责,使得乡镇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极其重要的基础和关键作用。村级组织是农村最基层组织,也是乡镇组织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加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党员民主选举把那些有能力的党员选进领导班子,也可以在全乡镇范围内进行选拔推荐将优秀者选上来,然后可在村级组织之间交流使用。其次,依托阵地教育,提升村级组织建设能力。即以理论阵地开展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以法律法规阵地对党员进行普法教育,提高他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阵地对党员进行农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创业增收致富能力。

(二) 以农产品加工经营模式为龙头,延长产业链和产品价值链

近年来,郭河镇党委政府在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针对本镇是农业大镇特点,坚持“农业产业化:高扬龙头”的理念,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经营模式作为突破口,全力推进镇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合同契约、利润返还等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和发展了一大批养禽专业户和大户,使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这既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也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12月,由安徽宝祥食品有限公司和12个农户发起的庐江县首家禽业专业合作社——庐江县“宛溪家香”禽业专业合作社在郭河镇正式成立。该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郭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而且延伸产品价值链,大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成为该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三)以强化组织领导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

该镇党委政府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从强化组织领导和着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抓起。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镇党委政府和各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镇政府与村签订了责任书,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同时将示范村庄整治工作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为了实现村庄整治规范化、科学化,该镇专门聘请庐江县建设设计研究院设计村庄建设规划,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操作,现已完成了一半以上的整治任务,其成效明显。其次,始终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来抓。先后建成一批农业基础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并发挥重要作用。

(四)以招商引资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主导,增强新农村建设实力

该镇党委政府把“工业强镇,挺起的脊梁”作为全镇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在巩固发展原有工业企业的基础上,突出抓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促进该镇经济发展。通过外出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等灵活多变的方法,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 000万元。已有多家规模企业在此落户,签约及在谈的仍有多家。其次,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镇政府聘请合肥工业大学的专家设计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集镇工业区”,工业集中区工业大道直接连通沪蓉高速和合九铁路,区位优势突出,多家企业均已在此竣工投产。

(五)以规划集镇开发蓝图与引领文明创建为目标,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

该镇党委政府大力抓新集镇的开发建设,邀请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集镇进行规划设计,科学制定一系列内容全面、目标长远的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的规划思路,通过一年多努力集镇各项建设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其次,该镇在大力推进文明创建过程中,以“全市精神文明”十佳镇为载体,在全镇开展规模较大的镇容镇貌治理活动,一个富有现代文明新农村集镇的雏形已初露端倪,进一步提升了该镇新农村建设品位。

二、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一)村级组织建设薄弱,难以承担新农村发展的大任

在乡镇组织建设中村级组织建设处于最基层最重要的环节,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然而,郭河镇村组织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难以承担建设新农村大任。一是组织建设薄弱,整体素质低,结构不合理。该镇村组织建设中党员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近年来农村中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年轻人纷纷离乡离土外出谋求发展,直接影响组织建设所需干部队伍培养选拔,组织队伍建设可谓是后继无人,村组织建设的后备力量严重缺失。加之原有组织领导班子人员老龄化和部分人员也涌入打工潮流,致使村级组织建设呈现组织力低,战斗力弱,影响力小的局面。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差。由低素质干部队伍组成的村组织,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举措必然显得无所适从,既无组织创新能力,也无组织管理驾驭能力,这无疑直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力度不够,部分组织还没有真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致使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四是村级组织建设缺乏保障机制支撑。农村税费改革后集体经济薄弱,村组织活动缺乏应有的物质条件保障,很难为群众办一些实事,提供一定服务。同时组织中干部队伍也不稳定,这与没有建立有效的政治和经济保障机制有着直接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其政治前景难有突破发展,其经济收入低下难以实现家庭致富和养老保障。正是组织建设缺乏有效的政治与经济的激励保障机制支撑,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身”不到位,“责”不到位,“心”不到位。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承担大任。

(二)镇村债务负担重,影响农业投入和制约经济发展

到2007年底,该镇及行政村债务仍然大量存在。目前,这些债务还不能得到有效化解。镇政府及行政村每年都要从财政收入中支取相当一部分来偿还债务,这使得本来就不充裕的地方财政收入无疑是雪上加霜。免征农业税后,乡镇的基础财力更显薄弱,财政缺口加大。靠市、县财政所拨付的款项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正常运转。尽管该镇党委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但是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加之该镇远离县城,且地形多为山区和丘陵,这种区位劣势也给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无形加大投入成本,致使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显得薄弱,这些因素导致该镇经济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在新农村建设中难有作为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依然根深蒂固,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注重眼前利益,很难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该镇同样存在这种情况,这不仅与他们传统观念有着直接关系,也与他们的综合素质偏低有关。据该镇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该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0%,初中文化程度占5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可见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同时广大农民对自己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只要政府要求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就行了。这些目前都是乡镇一级组织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乡镇组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素质,转变传统观念的基础和关键。

(四)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难得实惠

郭河镇是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目前该镇的农业经营仍然以粗放型为主,精细加工能力较低,产业化经营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尽管当前该镇政府大力引导帮扶农民将农产品与畜产品精深加工,以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大多仍停留在初级阶段,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也较弱。虽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该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很小,功能较单一,结构也较分散,只将现有的农产品和畜产品进行推广,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链条短,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广型、农产品深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目前还没建立起来,且大多是依靠政府组织成立的。由于小生产意识的存在,组建这类组织会涉及经费、精力、时间等问题,完全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几乎没有,全部由财政专项资金来扶持组建,结果使得大量农户经济体仍游离在组织之外,其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乡镇组织如何扶持和引导农户经济体尽快建立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是当前加快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掣肘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目前郭河镇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镇卫生院医疗条件落后,缺少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低,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群众就医看病难的问题仍为突出。科技文化教育由于县乡财政困难,投入严重不足。多数村几乎没有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在地处偏远的村,还没有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目前,该镇农村养老保险基本还没启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很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滞后,已严重掣肘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我们通过对郭河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认为,该乡镇组织在推进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乡镇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核心,着力构建乡镇组织建设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农村各级乡镇组织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开展工作,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应该进一步以乡镇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为指导,着力构建和创新乡镇组织建设新体制与新机制。首先,要构建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新体制。乡镇党委和政府在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必须按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新体制。即构建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村党支部为基础,以乡镇政府为重点、村委会为依托、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的互存互依齐抓共管的新体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证。其次,创新“三级联创”活动新机制。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是把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的有效机制。乡镇党组织在“三联创”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既要实现(县)市组织的目标要求,还要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可见乡镇党组织负有承担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使命职责。因此,乡镇党组织在“三联创”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按照“创”的原则和目标要求开展活动,而且要有所“创”新。从本地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本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制定创建规划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完善推进措施可操作化,落实责任不搞形象化,考核政绩不搞形式化,以此提升创建整体水平。通过“三联创”机制有效开展和不断创新,必然会“联”出农村基层组织整体建设新水平,“创”出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二)树立重农强工并举兴镇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

我国农业弱质性显现农业发展的薄弱性,这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实现无疑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重农强工并举的兴镇理念,才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坚持重农理念。坚持重农理念,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始终以农业为基础,把“农”字放在突出位置,不得有任何动摇。因此,乡镇组织应依据这一理念,根据不同乡镇的农业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根据不同乡镇的资源和区位,发展市场主导优势产品和创造符合农业标准化品牌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根据乡镇不同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条件加以整合发展和创新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只有坚持和依据重农理念,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才能在不同乡镇得以巩固,从而实现整体地位巩固和提升。其次,坚持强工兴镇理念。就是要求乡镇组织在坚持重农理念基础上,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为依托,做到农(业)工(业)两翼齐飞携手发展。(1)利用本地工业资源优势打造镇工业基础。各乡镇组织在发展工业强镇兴镇过程中,必须根据本地现有和潜在的工业资源优势与乡镇工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就地利用资源就地发展,真正把乡镇工业发展建立在本地资源优势上。(2)利用农业资源打造具有农业特色的工业。强镇兴镇的工业发展应紧紧围绕本地农业原材料和初产品开发,建立具有农业特色的工业,这样可通过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最大限度达到农业资源整合。(3)利用两种资源发展乡镇工业。走强镇兴镇工业发展路子,必须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即学会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资源,以此建立工业资源互补的合作型工业企业。再次,理性认识重农强工并举的强镇理念。坚持重农强工并举的强镇兴镇科学理念,是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思想。重农强工并举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发展。通过并举大大提升两者的依存度,改变过去那种厚此薄彼的做法,这将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并举是对资源最佳整合配置,在整合中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在整合中做大做强乡镇工业,并以此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并举不仅为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发展平台,也为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创造条件。因此我们更加理性认识重农强工并举强镇兴镇理念的科学内涵,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理顺思路。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质,是农业作为一项产业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产业的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其主体和形式具有丰富多样性,能够突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四个关键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率,增加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收入。因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着力点。郭河镇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着力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给我们带来深层次思考:首先,应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多元化。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仅采取以“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经营模式,而市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等多元经营模式还没有加以综合运用,显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局限性,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实行多元化经营模式相结合的机制,这是对新农村建设着力点的提升。其次,构筑完整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该镇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看,其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四个关键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四环节中加工稍强其他环节较弱的情况较为突出,就加工环节而言也是以原料加工为主且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构筑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不断提高各产业链中产品科技含量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质的提升。再次,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组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然形成各种不同的经济主体,而这些经济主体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往往是各自为政,小而散、散而弱,无法组织强大的力量开展有效竞争,也无市场话语权。对此,乡镇组织不仅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更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尽快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合作(协会)管理组织,通过合作(协会)组织协调农业产业化中的各方面关系,改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散弱”、“市盲”和“无语”状态。乡镇组织要予以高度重视,并成立一个专门领导机构,主要职能是加快组织和引导农民产业协会的兴起,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并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四)化解镇村债务,轻装上阵建设新农村

目前镇、村都普遍存在历史遗留的大量债务,这对新农村建设无疑带来诸多困难,对此乡镇组织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和采取相应对策,轻装上阵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拓宽债务化解思路:一方面实行债务分类多渠道化解。根据中央、省级关于化解镇村债务政策精神,对历史遗留的债务状况进行分类清理,依据债务类别,争取中央、省级以及县级财政支持化解部分债务。另一方面乡镇自身化解和与债权人协商化解相结合。除上级政策予以化解的债务外,剩下的债务乡镇组织应采取自身化解和与债权人协商化解相结合的办法。如减少乡镇部分公共开支及不必要的建设开支进行逐步化解,对由高息形成的债务应主动与债权人协商让息化解。其次,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力争上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立足乡镇财政投入。作为乡镇一级组织应积极组织财力加大农业投入,并依据财力状况量力而行原则,投入操作本着不在急于求成,而在操作有方。再次,要组织民间投入。乡镇组织在加大农业投入问题上要充分调动民间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本着动员引导和有利见效的原则,积极组织民间财力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同时还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所带来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通过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五)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发挥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主体作用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乡镇一级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乡镇组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一方面通过社会大力宣传,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觉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其次,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新型农民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当前亟待培养一批在市场经济中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人才,这是乡镇组织责无旁贷的职责,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乡镇组织:一是把农村中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组织起来,并拿出一定的经费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或请专家培训指导,或直接送到有关院校代培,使他们在培训中提高技能和经营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二是充分利用本乡本土实用人才,发挥他们一技之长,使之成为农村创业带头人。三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大胆招聘和引进人才,使他们在经济发展某一方面成为中坚力量。并通过他们把农民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六)建立上下联动的组织对接机制,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也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因此乡镇组织在实践中必须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组织对接机制,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首先,保证组织政令畅通必须与上级组织实现对接。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社会事业的推进和发展,乡镇基层组织必须与上级组织实现有机对接。一可使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乡镇基层得以贯彻落实,二可使党和国家对农村社会事业的财政扶持经费得以落实到位。通过对接不仅能更好吃透用活上级组织有关政策精神,而且能更快提高基层组织驾驭农村各项事业建设能力,从而为上级组织政令畅通和贯彻提供组织保证。其次,从实际出发必须与乡镇组织自身职责实现对接。乡镇基层组织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发展和推进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乡镇组织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要求和其职责有机对接起来。这就要求乡镇组织以其职责根据国家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以及本地实际情况,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统筹规划本镇社会事业发展蓝图,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分轻重缓急加以操作推进。在推进中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也不可搞形象工程,老老实实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在从基层抓起,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再次,从农民承受能力与要求和村级组织实现对接。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与推进离不开村级组织和广大农民配合与支持。因此乡镇组织在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时必须紧紧依靠村级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村基层的承受能力以及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从支持扶持协调入手,从宣传引导试点推广着眼,以宏观监管微观服务为落脚点,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公共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此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探析电商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与促进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