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以职业指导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9-06-17张黎娜刘兴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张黎娜 刘 芳 刘兴冉

[摘要] 随着“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当今的高校毕业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面对新形势下就业方式的转变,必须把握大学生毕业前的心理变化,以职业指导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职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想教育、毕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把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特别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离校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帮他们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各种准备。

因此,笔者对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思想特点及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但诚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当今的高校毕业生参与竞争、接受挑战的思想正在逐步形成,他们通过积极参加招聘会等形式推销和展示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部分毕业生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在自荐书上做起手脚;还有的毕业生出现违约和毁约的现象,不仅影响其他学生就业,还使学校名誉受损。毕业生就业时种种不诚信的现象,透视出当今毕业生诚信意识欠缺,忽略了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

二、自我价值观念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大局观念相对淡薄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的选择,同时,又十分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他们深感个人能力和学识的重要性。为了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理想,部分毕业生过分考虑自身需要,一味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个人职业理想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社会需要有机结合,缺乏大局意识。此外,部分毕业生组织观念淡薄,在校期间不关心集体,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三、思想活跃,情绪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明显不足

在即将由学校踏入社会的转折时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工作岗位的不确定性、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由毕业所带来的婚恋问题,都会对毕业生的思想状况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有些毕业生能够结合社会的需要对个人的预期目标做及时的调整;而另外一些毕业生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过分忧虑、烦躁、紧张等种种不良心理状态。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夕的思想情绪较为敏感,加之生活阅历较浅,认识问题不成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考虑今后自己的择业问题、婚恋问题和人生发展方向问题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误区和障碍。

四、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对策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毕业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求,找准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以满足毕业生内在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以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顺利找到就业岗位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工作。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毕业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高校毕业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联系在一起,教育他们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过程中来实现个人价值,要正确处理国家发展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灿烂的人生。

2.加强高校毕业生生涯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第一,引导毕业生正视现实,转变观念。高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形势,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和社会要求,客观分析自身实际情况,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第二,是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当前,高校毕业生正处于新旧世纪交替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发展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应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保持务实的择业心态和就业目标;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职业选择,既着眼与当前又考虑长远,既考虑个人利益也兼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教育学生自觉投身到最艰苦的地方和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3.加强对毕业生的公民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

努力培养高校毕业生的诚信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标尺,倡导毕业生在社会生活中规范思想道德与行为,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毕业生争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公民。

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毕业生中需要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知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等,全面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4.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针对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形成的挫折、郁闷、烦恼、焦虑、自卑、怯懦、失落和冷漠等不良思想情绪和心理障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面对面谈心、在线交流、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及时进行认真疏导,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我、正确定位,正确对待就业中所遇到的种种不正之风和某些不合理现象,勇敢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5.加强毕业生法制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法律自我保护能力

在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将面对一个法制的社会。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提高毕业生的法律意识,聘请法律专家、相关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求职到就业、从工作到日常生活,对可能需要的法律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指导,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经辉.关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2]年大琦.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10).

[3]雷随斌.论大学毕业生思想教育内容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4]徐国才.适应新形势,加大毕业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力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0,(35).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