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的形象性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形象性案例教学

王 越

[摘要] 西方经济学因其大量的函数公式、图表、字母、定律、模型及其“西方化”的抽象的语言,使许多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人尤其是初学者感到困惑,从而产生畏难心理。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广泛应用使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更具体化,改变了学习者的畏难心理。案例教学法的形象性让学习者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形象性 经济学教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尤其是其长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图表、诸多的定理、模型及过于理性和“西化”的语言,使学习者倍感枯燥乏味、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的普遍应用,使抽象的理论和现实的经济现象结合起来,用具体的事例去解释枯燥抽象的经济理论,让其变得更具体和更易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要想使学习者产生学习西方经济学较高的兴趣,案例的形象性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案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形象性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一词的涵义,英语原文为“Case”,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翻译亦不同,医学上译为“病例”,法律上译为“判例”;企业管理上译为“个案、实例、事例”等。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借鉴了国外的判例教学法的经验,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缺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是在当今经济类课程教学中被普遍应用且受到欢迎的教学方式。

2.案例教学法的形象性。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形象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维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形象思维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原指文学艺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上所具有的具体、生动、可感的特性。文艺作品和科学著作不同,它不是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方式反映客观现实,对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作理论上的阐明,而是采用形象的方式,把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融合为有机的整体,进行综合的反映。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形象性就是把文学艺术上的形象性的概念和其功能移植到经济学的教学中,即是选取形象性(具体、生动、可感)的案例并通过形象性的语言创设形象性的情景去解释枯燥抽象的经济学理论。

二、案例教学法形象性运用的例证

案例:创设形象性的情景对话,解释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现象。

案例目的:通过“情景对话”来解释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失业、市场疲软、贫富差距”等经济现象。

案例背景: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企业倒闭,失业增加,银行惜贷,消费乏力,市场萧条。以下人物各有烦恼,纷纷以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无奈。

案例人物:工人、农民、大学生、工厂厂长、商场经理、老外、经济学家等

情景对话:

商场经理唱:“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消费者)”。

工人甲唱:“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工人甲继续唱:“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处,这条路(就业路)究竟多少崎岖多少坎坷路”(明天要下岗了)。

工人乙唱:“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早已下岗了,等待上岗呢)

农民唱:“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收入微薄,没钱买东西)。

商场经理说:看来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不是一个人啊。

工厂厂长唱:“产品呀商品啊送到哪里去呀?”(产品挤压,卖不出去)

农村干部唱:“送给咱农民亲兄弟呀”(农村还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呢)!

厂长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此时经济学家站出来。

经济学家对厂长唱:“该出手时就出手啊,向灾区的百姓伸援手啊”!

看到经济学家,商场经理和工厂厂长纷纷咨询他:“你是经济学家,你说说银行的个人存款每年都在增加,老百姓为什么不拿出来去消费呢?”经济学家没说话,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组数字:20%:80%,80%:20%,看到纸条上的数字,大家都紧皱眉头,不得其解。连老外也禁不住插嘴:“whats meaning?”经济学家一本正经道“中国改革开放30年,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基尼系数2005年达到0.456,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20%的富人拥有80%的银行存款,80%的穷人才拥有20%的银行存款,富人该消费的都消费了,而穷人想消费却没有钱,即使有点钱还要生存,以备养老、买房、看病、孩子上学及应对突发事件之需。”听经济学家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商场经理和工厂厂长面面相觑,不约而同悲情的唱道:“我爱的人已飞走了,爱我的人还没来到。”此时站在一旁的老外若有所思,问经济学家道:“中国的下岗和外国的失业有区别吗?”经济学家道:“没有区别。”老外道:“那为什么叫‘下岗,而不叫‘失业?”经济学家稍思片刻道:“我们叫下岗是暂时的,还会上岗的。”老外迷惑地看着经济学家:“这不是废话吗?我们失业还可以再就业呢!”突然,已失业多时并始终没有机会插嘴的大学生略带伤感并很自信的唱道:“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至少我们还有梦……”

需要说明的是,此案例是我自编自导自演,我扮演“情景”中的每个人物,亲自“唱”出每位人物的心声,在课堂上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效应,使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支持我,课后有学生说没想到老师的歌唱得那么好,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消费、银行存贷款、贫富差距、企业困境等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并请部分学生发言,最后我一一做出解释和点评。俗话说“说的没有唱得好听”。老师在课堂上唱歌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另类和轰动的事情,况且又扮演不同的角色唱了好几首歌,彻底引爆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思绪完全进入了情景对话之中,加上案例很具有现实性,涉及的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学生对我所提出的问题思考很深入,讨论很热烈,发言很积极。我趁热打铁,及时给学生布置几道思考题:(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和成因分析;(2)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和对策研究;(3)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扩大内需;(4)假如你有10万元,你敢创业吗?要求从这四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成论文,对这些经济热点问题和话题进行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和研究,作为本次课的作业。课后一学生说,这堂课是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堂课,她说:“没想到枯燥的经济学也能上的像音乐课和语文课一样,形象的案例形象的表演和教材知识点的完美结合等于一堂完美的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在很多学生看来深刻、枯燥、乏味的经济学来说,教师们应该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求变、求新上下工夫,坚决突破一成不变、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掌握经济学知识,理解经济现象。

参考文献:

[1]辛宪.西方经济学形象导读[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6.

猜你喜欢

形象性案例教学
歌唱中的形象性和语义性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增强诗歌语言形象性摭谈
论电视新闻评论的形象性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