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化学学科教学中加强STS教育的探讨
2009-06-17杨振曦
杨振曦
[摘要] 社会的发展,引发教育的改革,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求使得在高等化学学科教学中加强化学与技术、社会相联系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就其必然性做了论述,也对加强化学与技术、社会教育的途径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师化学学科 STS教育 教学
当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化学教育工作者们已意识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STS教育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入了这一元素,并占有一定比重。在化学课程改革的社会调查及分析中,也发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的需求主要反映在化学与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贴近社会生活的化学知识。这虽然是针对中学化学课程内容的选取与构建的一个调查,但对高师化学学科内容的选取同样有所启迪。我们的高师化学专业,为社会培养化学师资,是否更应该加强关于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相联系的知识的教学呢?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更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问题。
一、高等化学学科教学中对化学与技术、社会相关的知识的教育现状
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必然波及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大量应用化学人才,是当今化学教育的主旋律。可见现代化学教育不应只是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将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可是,现在的高师化学教育并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从化学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多为传统课程
这不仅是化学学科如此,在现在的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跨学科课程和通识性课程很少,有的学校几乎没有。而高等化学学科的课程设置,从建国以来一直是四大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再配合相应的课程实验。近年来,虽然大学化学课程在不断进行新的改革尝试,可最终还是这个框架,知识学习的顺序有所变化,仍然过分强调学科结构,忽视化学应用、社会意义,忽视技能的培养,几乎没有专门开设的化学与技术、社会的课程对化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这使得大多数化学专业的学生知道化学与社会息息相关,却仍然不能把化学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常常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事例无法做出准确的解释。
2.书本知识相对陈旧,教师讲授知识理论居多
现在我们学习的化学教科书上的知识许多是科学家多年前的研究成果,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方面确有提高,但对化学的新近研究成果却知之甚少,对化学技术的应用知识,教师有时也难以把握,较少引入新知识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相关内容。
这样的学习,导致许多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虽学了不少化学理论知识,却不会运用,仍然无法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不少选择化学专业的学生,曾经因为中学时对化学的好奇,知道化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想要了解其中更多的奥秘。可是大学的学习理论知识居多,难免觉得枯燥无味,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大大降低。我想这是高等化学工作者们不愿看到的,也与高等化学教育的初衷有些违背。而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相联系的知识的教育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高等化学学科教学应有的一部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也是必然的。
二、加强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相联系教育是高等化学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
1.加强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相联系教育是STS教育观的体现
STS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即科学、技术、社会) 教育是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社会问题等背景下形成的教育思潮。STS 教育是以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科学技术决策,能够了解现代化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能够应用科学技术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公民的教育形式。它要求科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注重渗透技术教育,以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特征,理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价值。STS 教育主张在科学技术的全面教育中优化科学素质教育,在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即让化学学科教学与技术、社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的实践价值。这样既可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懂得化学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整体、综合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加强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相联系教育也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要求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急剧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原来各门学科之间的界限已经打破,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内部出现了许多交叉和边缘的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也日益加强,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现代高等教育要求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化学是自然学科的一个分支,需要科学系统的学习;另一方面,现在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开发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科学也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已不能靠单一的科学去有效地完成。如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等问题,都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既要考虑技术、手段的层面,又要考虑社会因素、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需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协同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所以在进行化学学科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此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至于作出危害社会发展的事。
3.加强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相联系教育是化学学科自身发展需要
化学与衣、食、住、行、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现代化学更是朝着多学科渗透,与环境学、生物学、物理学相互交叉融合,把更多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用以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
化学的发展,决定着我们的化学教育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化学学科需要的化学人才,如今化学与我们的技术、社会密不可分,那我们在进行化学教育时就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教学。
4.加强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相联系教育也是学生自身的要求
学生对化学充满好奇,在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后,更想了解化学在真正妙用,对我们的社会技术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之一。如果加强化学与技术、社会的教育,就可以更高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热爱化学专业,增强专业自豪感,产生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也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再者,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仅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运用实际的能力十分重要,学生也深知其理,希望增长知识面,学得更多实用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高等化学学科教学中加强化学与技术、与社会相联系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
课堂教学的渗透是实施化学与技术、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化学与技术、社会教育的渗透是否有效将在某种意义上决定此项教学改革的成败。此处的课堂教学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很大的拓展,但其实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并不冲突。在新授课、习题课、实验课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社会、技术内容(阅读材料、插图、选学内容、小实验),又要努力捕捉进行这方面教育的时机,尽可能的渗透其内容,要切实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以便能及时反映化学及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
2.开设专门课程
现在,化学知识的普及被广泛关注,对非化学专业开设了诸如《化学与社会》、《消费者化学》之类的选修课。那么,对高等化学学科教学针对化学专业的学生,同样可以开设这样的专门课程,供学生选修。课程中讲理论的知识可以更少,因为化学专业的学生对基础化学的理论已经掌握,多加入与技术、社会密切联系的知识,把日常生活甚至更高深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入课程中,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开设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围绕某一个专题,由教师或专家进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应用并关注社会的发展。因受教学时间等诸因素的制约,有些STS 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不易讲清楚,而教材中又没有或较少提及,但又应让学生知道,并且学生对这些内容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专题讲座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也可以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这样便于及时对社会上的某些科技问题进行讲授。专题讲座往往从科学、技术的前沿出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把学生的视野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基础化学延伸到现代科技前沿。专题讲座的课题、内容、观点、方法都应体现科学性和趣味性,主讲人要根据课题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讲座的具体内容、讲授方法,并要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内容的选取应该既高于课堂要求又适合学生水平,要做到深入浅出、生动具体。
4.鼓励学生多做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大学课堂的教学是有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平时很少给予关注,但与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多做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参与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如海洋环境的保护、绿色洗涤与绿色化学技术、新型金属材料、化学电池的开发应用、能源危机等, 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些实际问题的调研并提出可行性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磊,王祖浩等.化学课程改革的社会需求调查及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2,(4).
[2]孙涛.师专化工课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大学化学,1999,(6).
[3]刘创.STS教育对高校课程改革的启示.中国大学教学,2004,(1).
[4]成永志,游波.在中专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4).
[5]贺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6]徐光宪.21世纪化学的前瞻.大学化学,2001,(2).
[7]哈文秀. STS 教育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