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探讨

2009-06-17吕校春李玲莉黄玉瑄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科技竞赛工程教育机械工程

吕校春 李玲莉 黄玉瑄

[摘要] 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在高等工程教育体制下,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对如何依托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工程教育 机械工程 创新能力 科技竞赛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规划管理人才。机械工程教育肩负培养在21世纪发展我国高水平机械工业人才的重任。做好高等机械工程教育是工科院校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学术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围绕“应用型”这个定位,就是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本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简单课堂教学就能完成的,要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来培养,目前,学生还不能参加到真实的产品设计开展中,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术团体组织了一系列学术科技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的根本意义在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动手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一种科学研究。他们在参与竞赛时会遇到很多科学和非科学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学会正确和善于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与导师、同学合作协调的人际关系能力,这比得到任何奖项都重要得多。

高等学校要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培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创新的基础是全面掌握本领域的相关知识。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只有多读书,才能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的基本情况,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而不至于被淘汰。只有全面掌握本领域相关知识,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能精髓的基础上,敢于对书本上的知识产生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要善于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运用知识,善于对已知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或“转换”,从而萌发新的构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新”注重知识的积累的同时更注重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注重个人创新素质的培养。

二、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概况

1.学术科技竞赛的种类

学术科技竞赛根据竞赛主办者不同,科技竞赛可以分为三种组织形式,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厂商三种形式。

教育部、团中央等政府机关部门都组织了一系列学术科技竞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挑战杯”竞赛是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旨在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各个大学展示科研、教学能力和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以及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

国内外的一些社会团体和单位,为扩大其在行业领域内的影响力,也纷纷涉足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如中央电视台组织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了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

目前,国内外著名的企业、厂商为扩大自身影响,推广企业产品并为企业储备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纷纷举办科技竞赛(大学计划),为参与学校提供一定的赞助,通过帮助国内各高校建立实验室,支持在校学生完成相关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并提供大量完整的设计方案,使更多的在校学生掌握其产品技术,为其产品的推广做好准备工作。如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凌阳大学计划、微软公司的IMAGINE CUP微软全球学生大赛等。这类竞赛水平、影响力有较大差别,需学校逐一甄别,后附各类竞赛简介可供参考。

2.学术科技竞赛的级别

根据竞赛的性质、影响、参赛范围等因素,又可将学术科技竞赛分为以下级别:

国际级:由国际学术团体或国际社会团体主办、在世界范围内有众多大学参加、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如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

国家级:国家教育部、团中央等组织的全国性竞赛,参与高校多,影响力大,如“挑战杯”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

省部级:由省教育厅、团省委、国内学术团体或社会团体主办、有较多大学参加、有社会影响力的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相关的竞赛由省挑战杯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

校级:由学校主办或由数所院校联合举办、面向全校学生举行、有利于促进高素质人材培养的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此外由学校主办,院系承办的一些单项竞赛,如机械结构设计竞赛、跳舞机器人设计竞赛等。

三、加强机械工程专业学术科技竞赛工作的思考

1.建立学生科技竞赛库,加大竞赛培训力度

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正规赛事,为此要专门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每种比赛进行筛选,对赛事进行认证。选择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赛事建成竞赛库。对这些竞赛予以经费支持、指导培训、场地支撑等服务,而且对竞赛获奖表彰奖励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

2.竞赛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注重课程设计环节自主设计的训练,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进行课程设计,如选择楼梯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题目作为机械原理课程得课程设计,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类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倡专业教师已实际的科研课题为背景,设定主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作品,参加各类竞赛,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解决机械工程问题得能力。

3.提倡组建本科生创新团队,切实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鼓励本科生采取项目化运作,组建团队的方式开展创新竞赛活动,形成梯队优势,保证参赛作品的准备时间和延续性。学生参赛团队项目团队的构成应该是:一个拔尖的学生,五到十个队员,一位指导教师。组建团队的队长,需要联系做项目的同学,联系指导老师,组成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做到能力互补,经常交流。一个创新团队应该像是一个交响乐队一样,个性突出,优势互补,形成完美的组合。学校也鼓励不同学科的同学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提倡知名教授参与作品指导,提倡以专家指导小组方式对作品进行指导,对作品的定位,关键技术等进行把关。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实行导师制,延伸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的时间与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建.浅议机械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宋又廉.改革机械工程教育加强设计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8):23-25.

[3]刘龙,宋书中,陈岩.以“挑战杯”为契机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3):43-44.

猜你喜欢

科技竞赛工程教育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校企合作机制的新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独立院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