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与改进高校两级党校管理的有效途径探析

2009-06-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

李 俊

[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党校机构设置、管理和教师队伍、外部环境和培训对象出现的新变化以及目前高校党校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两级党校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重点要完善高校两级党校体制建设、加强高校两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化高校两级党校的教学改革和加强高校两级党校的软、硬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 高校两级党校 有效途径 党校培训

高校党校是全国党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高校党校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阵地”、“熔炉”和主渠道作用。随着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扩招后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党校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和问题。本文就如何办好“校中之校”、“院中之校”的高校两级党校,发挥其最大的辐射作用,进行了探析。

一、高校党校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1.高校党校机构设置和管理、教师队伍的变化。随着高校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受机构职数的限制,党委独立机构——党校办公室逐渐转变为挂靠在党委组织部或党委宣传部,实行合署办公或直接由党委组织部或宣传部负责,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党校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党校校务委员会也是如此。从党校教师队伍构成上看,已由少数专职党校教师和多数兼职党校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逐渐转变为兼职教师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授课时间也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具有明显的兼职性。

2.高校党校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国有企业改制、大批工人下岗、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去土地、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之间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无疑影响了大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意识;同时,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扩大了接收信息的自主权,增强了受众信息发布能力,出现了使舆论导向更加困难的局面,这些情况客观上给高校党校的思想教育增加了难度。

3.高校党校培训对象自身的变化。首先,党校培训对象数量激增。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不断增加,党校教育培训对象的数量急剧上升。据调查,全国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人数是扩招前的2倍~3倍。其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在层次上出现多样性。由单一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转变为中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任干部培训和后备干部培训班,等等。最后,在改革开放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中,受国内外文化思潮的影响,学生、教师和干部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二、高校党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改革创新力度不大

近年来,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党校工作的文件,但部分高校党政领导对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抓好学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不出乱子就行,对党校的改革创新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党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随意性较大;二是党校教育投入不够;三是部分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体制、机制和教学改革创新力度不大。

2.管理不规范,办学针对性不强

目前,部分高校在党校管理制度建设和具体操作上存在明显差异,制度建设明显跟不上。在学生的培训中,党校教学对象包括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等不同层次的学员,由于要完成培训任务,把不同层次培训对象如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安排为一个培训班,培训班班型较大,学员的理论基础、思想修养、工作能力均参差不齐,学员需求各异,培训方式统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不同需求。

3.教师精力投入不够,教学效果和理论成果水平不高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党校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相对独立稳定的专职教师,绝大多数党校教师都由马列主义教学部的教师或党务、行政干部兼职的。这些兼职教师由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钻研党校教学内容。二是对任课教师的培训缺乏相应的机制,使党课教学内容、手段等难以与时俱进。三是党课授课酬金相对较低或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党校的课程由于没有纳入学校和院系统一的课程设置,不进入教学工作量,党校的科研也不计入科研工作量,这些因素促使党校的教学效果和科研理论成果水平不高。

4.干部参加党校培训出现认识误区,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干部、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和学科背景较高,他们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有的在国外著名大学留学过,基本业务素质较高,从而对党校培训学习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认为能以干代训,参不参加党校培训不重要,常以工作繁忙为由不参加培训,参加培训也往往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在改革开放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大环境中,受国内外文化思潮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对待入党问题存在一些担忧的问题。一些学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影响,把入党仅当成荣誉和任务,对入党为什么、入党后做什么,缺乏理性认识,表现出一定盲从性;有些学生将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力、找到一个好工作的途径,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将追求进步、积极要求入党的愿望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言与行有一定的反差。这些情况在客观上加大了高校党校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校两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1.准确定位,明确分工,完善高校两级党校体制建设

准确定位是办好高校党校的前提。党校是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校中之校”,是起到高校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的“阵地”、“熔炉”和主渠道作用,党校教育也是党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的领导体制是办好高校党校的保障。学校党委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必须要有常设的领导机构,设立兼职的常务委员会,设校长、副校长,教务长。一般来说,党委书记兼任党校校长,党委组织部或宣传部作为党校的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党校工作;院系二级党校校长由各院系总支书记兼任,组织员兼任院系党校分校工作人员。

明确分工是办好高校党校的基础。为解决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方面面临的繁重压力,确保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质量,在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建立党校院系分校。学校两级党校要明确分工。学校党校主要任务:一是培训高校中层党政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二是培训教工、学生发展对象、教工党员;三是专、兼职党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四是根据党委的部署,举办高级知识分子、中青年业务骨干政治理论专题培训班;五是开展高校党建的理论研究;六是指导和协调党校院系分校工作。党校院系分校主要任务:一是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生预备党员培训;二是教工、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三是教工、学生党员培训。通过这些工作,逐渐形成学校党校为中心,党校院系分校相匹配的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教育培训格局。

2.加强高校两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党校教学的主体,是办好两级党校的关键。一是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培养党校教师的重要性,从学校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较高的职称和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教师、党务行政干部作为学校两级党校的兼职教师;二是应从校内聘请一批有影响的学者、专家和领导干部作为党校兼职教师;三是要注意加强校内兼职教师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授课效果;四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对党校教师的授课和科研给予相应的报酬或把党校的课程纳入学校和院系统一的课程设置当中,计入教学工作量,党校的科研也计入科研工作量,以减轻他们的的后顾之忧,这不仅体现组织的关心,最终目的就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3.深化高校两级党校的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是两级党校的中心工作,也直接影响两级党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党校教学必须长抓不懈。一是创新两级党校培训形式。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可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如可采取系统讲授与专题研讨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和校内学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尤其是发挥高校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建立“网上党校”,为党校教育打造新平台等形式。二是丰富和完善两级党校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可安排不同培训内容。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应着重抓好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深他们对党的认识,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和信念。党员干部培训,应特别偏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育,夯实“理论基础”,培养“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想”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三是改革培训考核形式。培训结束时,要对学员进行考核,填写《党校学习小结》,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可采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学习论文、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考核方式,并结合出勤率,综合考核。建立党校学习档案,并作为学生和干部入党、晋升的重要依据。

4.加强高校两级党校的软、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一是要完善高校两级党校的规章制度,使各级党校工作能从招生到考试考核、从培养到教育都有规范的制度;二是学校党委应将各院系分校建设作为院系领导班子、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干部、优秀班子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学员的追踪考核制度,规范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行为,强化其党性锻炼,考核结果作为入党、提干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硬件建设。一是要保证高校党校必要的办公费、差旅费和任课教师讲课费的投入;二是要保证党校院系分校必要的支出和评优奖励支出;三是提供必要的两级党校的活动场所,加大多媒体和计算机的建设等。

参考文献:

[1]王永萍,田国胜,姜勇.新时期高校党校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2]罗朝明.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党校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效益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