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困境与对策
2009-06-17朱蕾
朱 蕾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目前,它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
[关键词] 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 困境 出路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的共识。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之一。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困境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的困境
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表现在:其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成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就是心理健康。有不少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德育的一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加强德育就可以达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其二,把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混为一谈。把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甚至心理疾病堪称品质问题和思想错误。例如,有的教师把学生性格懦弱、自卑看成思想不求上进;把有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等等。这种把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概当做思想问题来处理的做法会严重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例如,在《狼来了》的学习中,从德育角度来看是为了教育学生诚实,不说谎。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寂寞的顽童演出的恶作剧。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恶作剧会招致的严重后果,进而引导学生去积极寻找排遣寂寞的好方式。
2.缺乏良好的外部条件的困境
(1)课时不足
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的保障是重要的前提之一。对云南省楚雄市城区四所小学近8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43%的学生很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有44%的学生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有13%的学生不喜欢这门课。上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的占73%,有一些帮助的占20%,完全没有帮助的占7%。调查证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然而经调查,很多学校并未开设这门课。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却经常受到排挤,课表安排一周有一节,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两周上一次课。到了期末阶段就不上了,被占用复习其他科目。这将导致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得不到保障,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时间,只是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自行安排”这种不够具体的要求往往得不到真正的重视。
(2)缺少必要的活动场所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规定的教学方法,但它的教学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和领悟。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体验法、讨论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等。这需要有一个与平时上其它科目不一样的环境。比如,桌椅板凳的摆放、一些必要的设备等。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就在本班教室进行,一些活动很难顺利成功地进行开展,受到一定空间上的限制,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体验是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没有体验,活动中蕴含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活动的设计就将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就无法达到。在组织活动时应给学生的体验过程留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在体验中获得的感受。
3.教材建设的困境
教材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例如,楚雄师院附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较多。目前,他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上课时,老师给学生发“三生教育”的课本,下课后又收回去,使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都很模糊。同时,对刚接触这门课程的一些教师来说,他们还没有教学经验,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该如何进行教学,而能为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的教师用书也很少。主要表现在:教材的价值取向偏重社会需求和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内容上,有的教材按学科体系设计,涵盖所有心理学基础知识,理论性、系统性太强。书上经常留有不需学生操作的具有固定结论的作业。教材编写者多来自高校,由于对小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教材内容经常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材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这样的教材对于专业素质和能力缺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来说,是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4.专业教师缺乏的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辅导理论。在发达国家,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工作者,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学校心理教育的资格。
在我国,尽管目前一些地方已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研究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多是兼职教师,一般由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担任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和班主任等人来担任,学校迫于形势的需要,杂拼乱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教师既不知晓心理学专业知识,也不懂心理辅导策略与技巧因而难以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实效。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品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进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后,国家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或错误的认识还在严重地影响甚至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或将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是心理专家和医生的事情,或简单地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这种认识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开展或不能向纵深推进。
因此,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大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使得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其次,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各项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也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给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必要的课时及必要的活动场所
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要保证开课时间。每周安排1课时,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进课表,无特殊情况不得侵占,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有一些特殊要求,比较理想的场地是一间可以自由移动的椅子和桌子,以供讨论时用,座位固定的教室不学生调整座位,进行活动和围起来小组讨论。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配备计算机、摄像机、投影仪等设备以保证活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因而学校应当给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一些必要的活动场所,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更有效的开展。
3.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材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依据,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因此,要加强心理健康康教育课教材的建设,尤其尽快编制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教师用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材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教材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第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原则。教材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第三,符合现实性原则。内容的选择必须以现实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第四,符合活动性原则。强调通过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要进一步优化教材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4.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队伍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6000~7500名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相对而言,如果我国5000名学生需要配备1名专业人员,以全国两亿多小学生来计算,至少也要4万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精通业务、自身心理健康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有必要规范师资管理,采取专业教育与系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任课教师缺乏的问题。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它学科一样都需要本体的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培训,取得一定资格的教师才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目前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经过十几年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就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和进行相应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小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文娟.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6).
[3]侯木英.注入新活力突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的困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2).
[4]黄蓓华,魏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研究意义[J].文化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