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研究

2009-06-17杜鹏举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

杜鹏举

【摘要】独立学院存在着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它们在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各有特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分别是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对学生会与学生社团进行对比和分析之后,可以加深对这两种学生组织的认识,对于正确引导两者的发展,协调两者的关系,发挥两者在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合力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 正式学生组织 非正式学生组织

独立学院自1999年在我国出现,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已经发展成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很快,其在校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独立学院里的学生组织也在不断增多并且成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重视学生组织的发展,对学生组织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何为独立学院学生组织

组织具有两重性,一个是动词的意思,一个是名词的意思。本文所说组织是名词的意思,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项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组织机构,是综合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效用的载体。它包括对组织机构中的全体人员指定职位、明确责任、交流信息、协调工作等。

那么,根据组织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独立学院学生组织,独立学院学生组织就是独立学院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利益需求,如受教育和研究探讨专业知识、锻炼身体和文化娱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发挥个人特长和能力、解决心理问题、结交朋友等而建立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整合了各种资源的载体。

二、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

独立学院学生组织按其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

1.正式学生组织

正式学生组织是经过有计划的设计,将组织任务分配给各层组织成员,作出系统的综合,并由一定的规则和章程来支持职责,强烈地反映出学生管理者的思想和信念的学生组织。其成员并不一定重视或接受学生管理者的社会、心理及行政的假设。

正式学生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经过规划而不是自发形成的;(2)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目标;(3)讲究效率,协调地处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4)具有层次,分配角色和任务、影响组织成员之间关系;(5)建立权威,组织赋予各层领导以正式的权力和责任,下级必须服从上级;(6)制订各种规范的规章制度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使组织行动具有一致性;(7)组织内个人的职位可以相互替代。如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等。

2.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学生组织是相对于正式学生组织而言的,它是指由于学生某种共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该种群体内成员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带有明显的心理倾向,即多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建立起来。其成员心理上相容,相互了解深刻,人际关系密切,感情交流频繁,认同感、归属感和群体促进作用较强烈,并且每个成员都自觉遵守群体的规则,没有什么强迫性。

非正式学生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组织的建立以人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思想,相互喜爱,相互依赖为基础,是自发形成的;(2)组织最主要的作用是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3)组织一经形成,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规范可能与正式组织目标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发生低触。如学生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同乡会、生活中的同学小团体等。

3.正式与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相互影响

积极方面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成;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成员间能力与成就的差异;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获得组织的稳定;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沟通工具;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等。消极方面主要体现为非正式组织可能阻碍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等。

三、学生会与学生社团比较

学生会是独立学院里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代表,而学生社团是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代表。下面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实际为例对它们进行比较和研究,深入分析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异同。

1.学生会

学生会组织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现有院级学生会1个,成员达500人之多;下设10个系(部)级学生会,学生会成员达到1600多人;学生会成员人数占全院学生人数的22.9%。

我院虽然是新生的一所独立院校,但受创办高校传统的影响,其学生会与创办高校的学生会一样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依照法律、学校规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从学生会的性质上看,学生会以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己任,协助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及纽带。学生会作为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不仅有服务同学的责任,更有协助校方的义务,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桥梁”作用上。由于“桥梁”的特征,决定了学生会组织的“自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他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相结合的特征。学生会成立的原始动机就肩负有振兴祖国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其既是学生的一个群众性组织,也是学生的一个政治性组织。

从学生会组织活动的特征上看,学生会活动的导向性较强,自主性有限。学生会在服务同学、维护同学具体利益的同时,积极配合共青团的中心工作,在广大同学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生会的重大活动往往与某段时间内党政工作中心和团的工作重点相互响应。学生会的有关活动一般具备主观上的社会现实意义,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活动的现实意义。其活动的开展可以表述为以下过程:设定主题——把主题融入活动——活动开展——达到实际教育效果。另外学生会活动注重的是对全体的引导。

从学生会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方面看,学生会因其存在的历史比较久远,其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内部系统比较成熟,造成学生会成员对组织本身的固有传统继承较多,开拓创新较少。学生会组织成立的原始动力——报效祖国,决定着学生会成员从来都不仅仅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而是从整个国家、社会的大局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学生会组织“自治”与“他治”兼有的性质特点和“桥梁”特征,使学生会成员已经习惯从两个维度、两个方向、两个整体来思考问题,并努力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中最大化地使广大同学意见和校方意见统一起来,这充分锻炼提高了学生会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学生会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运行机制也对其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外部因素,如团委的指导意见,往往起主导作用的潜在运行机制和部分高校逐渐把学生会作为团组织的下级准行政单位,造成学生会成员心态上“对校方负责”优于“对广大学生负责”,层级观念高于民主精神,社会化程度高于个性特征,而这正是造成近几年来学生会在学生中威望和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会长期接受党的领导和团的具体指导,使学生会成员在政治路线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化程度普遍较高。总之,学生会成员政治上比较成熟、协调能力较强、思维比较严密、做事比较周全,但民主观念缺乏、个性色彩不浓、行为相对保守。

2.学生社团

作为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学生社团在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并且发展迅猛。我院从2004年正式成立至今虽然才三年时间,但其数量已由原来校本部影响下不足十个发展到现在的四十个,社团成员达2500多人,占全院学生人数的35.7%。

学生社团是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自愿组成的非正式学生群众性组织,属于志趣性学生组织。

从学生社团的性质上看,它虽然也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查,但其更注重依据自身特点来发展。学生社团的最大特征可概括为以兴趣为基础的“志趣相投”,并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治”特质。学生社团成立的原始动机主要偏向某种兴趣和爱好,较为轻松和随意,其既是一个学生的群众性组织,也是一个学生的个人兴趣组织,成员加入的目的主要是丰富生活、完善自我,是学生注重完善自身、发展个性的体现。

从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方面看,学生社团活动的自主性较大。社团往往是按照成员自身兴趣开展活动,并不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管理单位如团组织和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只是提出建议,并不给予具体指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个意义设计、融入载体和释放的过程。学生社团也不像学生会那样注重整体效果,而是注重的是对局部需求的满足。

从学生社团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方面看,学生社团成立的历史比较短暂,其性质、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内部系统也带有不成熟性,这就造成学生社团成员对固有东西继承较少,而开拓、创新的东西较多。学生社团组织生成的原动力——兴趣爱好,造成学生社团成员更注重从自身感受和兴趣出发考虑问题。兴趣爱好与动机、信念、价值观同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这就为学生个性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社团的“自治”特质造成学生社团成员思考的一维性和单向性,这在有利于社团成员主体性发挥的同时,使之缺乏复杂环境锻炼下的成熟性。相对于学生会注重权力话语权(主席比部长有话语权,部长比一般部员有话语权),学生社团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运行机制,决定其成员在社团中话语权的取得必须凭自身的实力,也就是说,具有较强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的成员才能获得社员的拥护和支持,这使得社团成员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民主、平等、和谐等现代观念不断强化。学校党委和团委对学生社团的宽松管理,也易造成社团成员思想的相对政治边缘性和主体自由性。与学生会成员相比,学生社团成员个性特征明显、民主观念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做事方式灵活,但政治意识不强、自我观念过浓、协调能力不足。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两种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

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是独立学院中各自独立的两种组织,其在组织生成和活动方式、组织性质与运行机制、组织功能与运作规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并由此形成了两个组织中成员的不同特征。

促使两种组织联手,使两者在新时期独立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和育人中发挥合力,共同推动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两种学生组织的合力作用丰富校园活动,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

在独立学院普遍扩招后,学校各方面的准备难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加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既重视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又重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多载体、多手段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社会需求。

2.注意做好两种学生组织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非正式学生组织因为自身发展不够成熟,其发展也存在较多的困难,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比正式学生组织更加严重。很多消极对抗型的非正式学生组织都是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和有效地处理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加强对学生组织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3.加强对两种学生组织的正面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和引导

独立学院应当根据自己学院学生的特点,不但加强对正式学生组织的正面教育,对一些重点非正式群体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引。通过对两种学生组织的科学指导,一方面,使两者都能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使两者的目标和活动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4.着重做好两种学生组织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不管是正式学生组织还是非正式学生组织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正式学生组织的核心人物一般是民主选举和学校意志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的,在群体中更多的体现的是组织权利。所以要侧重加强其个人魅力等领导艺术方面的培养。做好了他们的工作就会更好地发挥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核心人物是自发产生的,在群体中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目标或规范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们是群体的“精神领袖”,所以要侧重加强其规范化和原则性的培养。做好了他们的工作就会带动非正式学生组织这一大批人。

5.引导两种学生组织开展与创造特色办学相结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了使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独立学院在办学中应采取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重点提高学生在某方面的技能。正式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是独立学院推行特色办学的主渠道,而发挥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如社团、学习兴趣小组等,则是推行特色办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推行特色办学与非正式学生组织活动相结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一个平台学习到书本中无法涉及到的内容,而且这些活动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者,要依据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各自的特点分类指导、科学管理,促使两个组织联手,共同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共同推动独立学院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管理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7-282.

[2]方蔚琼,徐燕玲.略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51-52.

[3]李德东.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1998,(1):34-35.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职业匹配的独立学院就业体系构建
独立学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