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泊秦淮》英译文的经验纯理功能分析

2009-06-17李红艳

社会科学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原诗译文过程

[内容摘要] 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功能角度出发,对杜牧的《泊秦淮》一诗及其六种英译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分析表明,对同一经验的看法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过程来体现,但是不同类型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具体意义和意境却有所不同。这种对译文进行的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理解原文和译出更好的译文有很大帮助,并进一步证实了黄国文教授提出的功能语言学在古诗英译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关 键 词] 《泊秦淮》;经验纯理功能;, 功能语言学。

[作者简介] 李红艳,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研究。

杜牧的《泊秦淮》一诗,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诗人借陈后主的亡国教训,来讽喻唐朝廷的荒淫无度。

一、纯理功能

纯理功能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概括为三大纯理功能:概念纯理功能、人际纯理功能和语篇纯理功能。其中概念纯理功能又进一步分为经验纯理功能(以下简称经验功能)和逻辑纯理功能。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经验功能主要是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界各种事件的描述,包括对现实世界(如:事物、事件或情形等)和对内心世界(如:思想、信仰或情感等)的看法。语言反映我们对实际的看法,这就涉及到了动作、事物、属性、时间、地点、方式等环境因素和其他情形。经验功能由多个语义系统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及物性系统。它的作用是把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若干个过程表达出来,并指明过程所涉及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根据活动或事件的性质,韩礼德(1994)区分出六种主要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韩礼德还认为,在存在过程与物质过程之间有一种关于天气现象的特殊的过程,称为气象过程。

二、《泊秦淮》原文的分析

《泊秦淮》的原文是这样的: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角度对《泊秦淮》一诗的原文主要过程的分析如下: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物质过程

②夜泊秦淮近酒家:物质过程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心理过程

④隔江犹唱后庭花:言语过程

在确定了过程类型之后,下面就来确定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在①两个物质过程(两个“笼”)中,涉及到的两个动作者分别是“烟”和“月”,两个目标分别是“寒水”和“沙”。 在②这个物质过程中,“夜”是环境成分,表示时间;动作者是隐性的;“泊”是过程;“秦淮”是环境成分,表示地点;“近酒家”是对“秦淮”的补充说明。在③这个心理过程中,“商女”是感觉者,“不知”是过程,“亡国恨”是现象。在④这个言语过程中,说话者“商女”是隐性的,没有出现,“唱”是过程,“隔江”表示地点,“犹”表示方式,“后庭花”是说话内容。

三、《泊秦淮》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黄国文教授在《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一书附录部分共收集了五种的《泊秦淮》英译文,即罗志野译、王大濂

译、许渊冲(1998)译、许渊冲(2000)译、杨宪益和戴乃迭译(为了方便,下文将分别简称:罗译,王译,许译1,许译2和杨戴译)。另外,在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中找到了N.C. Doo译的《泊秦淮》(下文简称Doo译)。下面将对六种译文的过程类型和参与者及环境成分进行经验功能分析和比较,以探讨这六个英文译文跟原文的契合度。

1.“烟笼寒水月笼沙”。在原诗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作者分别用“笼”字来表现两个物质过程。在六种译文中,五种译文(王译,许译1,许译2,杨戴译和Doo译)都用了物质过程,其中Doo译不仅用了物质过程is cloaked by, 还运用了隐性的关系过程。许译1、许译2和杨戴译中的物质过程用了不同的动词来体现:veiled/ steeped(许译1), veiled(许译2),is shrouded/ bathed(杨戴译)。但这三种译文中物质过程的动作者均为“寒水”和“沙”:cold water/shores(许译1), the chilly water and sandbars (许译2), the chilly water /the sand(杨戴译)。在这三种译文中,原诗中的目标成了译文中的动作者,而原诗的动作者则译成了环境成分:in mist/in moonlight(许译1); in misty moonlight(许译2); in mist/in moonlight(杨戴译)。而王译通过一个主动动作is caressing和一个被动动作is embraced两个物质过程,动作者和目标与原诗保持了一致。因此从过程类型和参与者看,王译与原诗最贴近。

Doo译中的物质过程动作者是mist,目标是chill water,跟原文契合度很高,关系过程的载体是the sandy beach,属性是luminous。值得一提的是Doo译中出现了两个环境成分tonight,in the moonlight。但表示时间的环境成分tonight估计是出于音律的考虑,因为从语义看纯属多余。

罗译用了两个关系过程,而且第二个关系过程中is没有出现,是隐性的。载体分别是the mist和the moonlit,属性分别是so cold, so bright。似乎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原文的意境,因为原诗中“寒”是修饰“水”的而译文中so cold却成了the mist(烟)的属性。另外,moonlight的属性so bright是原文中没有出现的。原诗中的对象在罗译中则成了环境成分over the river/ over the sand。

2.“夜泊秦淮近酒家”。六种译文均用物质过程,用表示“停,泊”含义的动词来体现:moor(罗译,许译1,许译2,杨戴译), anchor(王译), tie(Doo译),都体现了原诗中“泊”的含义。然而动作的参与者却不同:罗译、许译1、许译2、杨戴译的动作者是“I”,王译的动作者是表示复数的“we”, 而Doo译的动作者是物“my boat”。而此诗是诗人杜牧在游秦淮河时听到歌女唱《后庭花》时有感而发所写的,因而用“I ”与原诗更贴近。Doo译中的动作者是物my boat,但由my可以推测出此处的人是单数的“I”。罗译除了物质过程外,还用了个用is体现的关系过程,跟物质过程moor平行。在这个关系过程中,载体是 a wineshop, 属性是near。

原诗中“夜”是环境成分,表明“泊”的时间。六种译文均把它译作了环境成分:at night(罗译,王译,许译1,许译2,杨戴译),for the night(Doo译)。“秦淮”是环境成分,表示地点; “近酒家”在原诗中是作为修饰成分,对“泊”的地点“秦淮”做出进一步说明。五种译文(罗译,许译1,许译2,杨戴译,Doo译)均把“秦淮”当作环境成分,其中有四种译文(许译1,许译2,杨戴译,Doo译)把“近酒家”均译成了“秦淮”修饰的成分。值得一提的是,王译把by wineshop 作为环境成分表示地点而along the Qinhuai Canal 作为wineshop的修饰成分出现,跟原文所强调的重点似乎不一致。王译把 “秦淮”译为Qinhuai Canal,而其余5种译文都是以river(Doo译没有明显体现)出现,但相传秦淮河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所以王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处值得争议的是“酒家”,究竟是一家还是多家呢?有五种译文认为是多家:wineshops(王译, 许译1,许译2),taverns(杨戴译,Doo译)。只有罗译认为只有一家,用了单数a wineshop。据传在唐代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所以用复数与原诗所体现的景象更契合。

3.“商女不知亡国恨”。原诗采用的是心理过程,“商女”是感觉者,“不知”是过程,“亡国恨”是现象,“亡国”是“恨”的修饰成分。从过程类型看,四种译文(王译, 许译1,许译2,Doo译)用了心理过程,且都由know来体现,跟原诗的契合度很高,很好的体现了“商女”的无知。而罗译和杨戴译用的是关系过程,分别用are 和has(隐性)来体现。从句法角度看,王译是一个名词短语,作为下一句的主语;这个名词短语含有一个由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从句是一个心理过程。而许译1则是一个由where引导的依赖小句,与上一句构成主从关系。这个小句的感觉者songgirls又是下一句的说话者。

从参与者看,四个心理过程的感觉者都是“商女”: some singsong girls(王译),songgirls(许译1),the songstress(许译2),the song-girls(隐性,Doo译)。“恨”则用不同的名词短语来表示:sorrow(王译),grief(许译1,许译2),the shame(Doo译),但用grief更能体现出亡国的痛苦。“亡国” 这个修饰成分也有不同的表达:of a nations fall(王译),of conquered land(许译1),of the captive king(许译2),of their kingdoms doom(Doo译),王译和Doo译与原文契合度最高,表明国家没落衰亡,而不是被征服conquered/captive。

罗译的关系过程中,has是隐性的,是属有的关系,载体是the singing girls in the merchants ship,属性是(no)sense of the conquereds spite。但此处in the merchants ship是原诗中没有出现的信息,从语意角度看是多余的。

杨戴译的关系过程中,载体the singsong girls是原诗中的感觉者。属性是ignorant of the tragedy of a lost regime,但用tragedy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原诗中的“恨”。

那么“商女”究竟是一个还是多个呢?除许译2外,其余五种译文均用复数,表明唱歌的歌女是多个。因为当时这里是繁荣的娱乐场所,酒家不止一家,因而歌女肯定也不少,因而从这个角度看,用复数更加贴近原诗的含义。

4.“隔江犹唱后庭花”。原诗用的是言语过程,说话者是隐性的,但可以推测出是上文中的“商女”,说话内容是“后庭花”。六种译文都运用了言语过程,而且均由sing来体现,跟原文的契合度都很高。说话者在罗译、王译、许译1中是隐性的,但可以推测出分别是:the singing girls(罗译),some singsong girls(王译),songgirls(许译1)。许译2中说话者是she,指代的是the songstress; 杨戴译中的说话者是they,指代的则是the singsong girls;Doo译的说话者则是第一次出现的the song girls.

六个言语过程的说话内容都是“《后庭花》”,但表达方式却各不同。有四种译文(罗译,王译,杨戴译,Doo译)把说话内容“《后庭花》”当成专有名词直译:Blooms in Backyard, a love song(罗译),the decandent song “Back Court Flower” in hall(王译),the Backyard Flowers(杨戴译),The Back-yard Bloom(Doo译)。但罗译和王译分别对这个专有名词添加了注释(a love song, the decadent song),在保留原诗特色的同时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后庭花”这一典故。许译1的说话内容是songs composed by a captive rulers hand,这里意译很好地把这一典故所包含的意义传达给了读者,但是却未能把原诗的含蓄美体现出来。许译2的说话内容是his song of Parting Spring.

原诗中“隔江”是环境成分,表示地点。四种译文也把它译成了环境成分,然而所用的介词却不同: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out of sight(罗译),by the riverside(许译2),beyond the river(杨戴译),across the river(Doo译)。虽然Doo译把这个环境成分放在了前面的小句中,但却是与原诗含义最贴近。罗译用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也很好的表达了原诗的含义,但out of sight却是原诗中没有的信息,出现在此恐怕多是出于“音美”的需要。王译和许译1没有体现“隔江”这个环境成分,缺失了原诗中的信息含义。另外,王译中的环境成分in hall的出现也应该是为了“音美”,因为从语意角度看是多余的。

原诗中“犹”环境成分,表示程度,跟前面的“不知亡国恨”形成照应,体现出商女的无知,也表现出诗人的无奈和痛苦。有四种译文(罗译、王译、杨戴译、Doo译)用still来体现这个环境成分。从语意的角度看,这四种译文都契合原诗的意境。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 )[M].London : Arnold. 1994.

2.Thompson,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Arnold./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6/ 2000.

3.陈 橙:“从关联理论翻译观看《泊秦淮》一诗典故的英译”,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4.杜 牧:《泊秦淮》,N.C. Doo 译.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中外文化交流》(英文版)1996年第6期。

5.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载《外语与外语研究》 2002年第5期。

6.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许兆真:“杜牧《泊秦淮》赏析”,载《修辞学习》2001年第6期。

8.张健稳、闫玉芬:“《江雪》英译文的经验纯理功能分析”, 载《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原诗译文过程
峨眉山月歌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弟子规
改诗为文三步走
弟子规
弟子规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译文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