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

2009-06-16申葆嘉

旅游科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方法论现象学科

最近读到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刘住,2008)。这本书对旅游学学科的体系框架、前沿领域及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了有一定深度的分析和评论,为我们反思工作中的得失、考虑前进的方向起到有益的作用。

这本书分三章:第一章“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内容包括旅游现象基础研究的几个主问题,如研究进展、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学科体系等;第二章“旅游学学科的前沿领域”;第三章“旅游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第一章为重点,其余两章只作概述。

该书第一章主要涉及旅游学科的基础问题。从学术整体看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立足点,即把旅游研究放在社会科学领域内来探索,而不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行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同时,把国外的学术活动和国内工作放在一起来研讨,在分析比较之中,更可以明显地感知到我国旅游研究工作的缺失。

在“旅游现象的定义”一节中用了“旅游现象”一词,这进一步说明了这本书研究的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旅游现象”,因此本书把国内旅游学界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概括为:经济活动说、社会现象说、文化内涵说、心理体验说和动态发展说5个观点,并且把亨泽克尔——克雷夫的定义作了剖析,认为这个定义是最完整、最符科学规范的定义。

第三节把“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分成两个部份来讨论。对于当前国内旅游学界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有这样一段论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的一些《旅游概论》的教科书,绝大多数以旅游现象中的旅游服务诸行业为对象,因而使大多数《旅游概论》写成了单纯阐述旅游服务诸行业活动的种类、表现形式、组织方式和发展要素等问题的入门课教材,失去了作为旅游现象宏观层次理论探讨的学科基础理论教材的性质,而陷‘部门经济范畴。”这个评论,指出了30年来影响旅游高等教育和学术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早年对高等旅游教育定位和办学条件方针的失误,以致有识之士发出了“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的质难(注: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旅游学刊,2008(5):13-17。)。关于旅游学的研究任务,该书认为,所谓学术研究的任务,是对作为社会综合现象的旅游活动的研究,以探究和阐明这个现象的内涵和外延,亦即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导致的各种关系和现象,认知旅游的性质、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行手段、运动规律以及对接地与旅游活动本身带来的影响等专门知识。这个认识与国内旅游学界所持的流行看法不同,国内看法据作者所指,“较多学者认为,旅游学研究的对象,或者是从活动的角度界定为‘六要素论,或者是从旅游综合体的角度界定为‘三要素论,因此认为旅游学的任务就是克服‘旅游障碍、‘解决问题”。显然,从微观现象中的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是不能阐明旅游现象的内涵和外延的。

“旅游学研究的方法论”一节分列“旅游学方法论的现状”和“社会学方法论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两个问题。纵观30年国内旅游学术刊物所载文献,具有一定方法论基础的作品为数不多,不仅旅游学方法论的系统陈述少见,文献中讨论方法论问题的也是极少数;即便有过谈论,也是如作者指出的那样“带有”硬嵌入式的原学科烙印。作为旅游学方法论,应该是一个与旅游学理论体系相一致的逻辑思维演绎的陈述系统,必须严格反映旅游学的特征。旅游学术研究中借用其它学科主要是社会科学重要分支学科的方法论,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这种借用不是语言的拼凑,而应是思想的融合。书中提到目前国内旅游学界在方法论的演绎上存在着“经济史观-辩证逻辑揭示”和“多学科整合-结构逻辑揭示”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关于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都已经历了百年以上的发展,具备了比较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在考虑方法论时应该是首先的选择;文化人类学、发展经济学、超个人心理学、符号互动论等也值得考虑。

本书第五节提出了“旅游学研究的方法、技术和途径”问题。作者把国内旅游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指出了“研究规范的缺乏”、“对外国文献陷入盲目引进和形式化引用的误区”、“定量研究中的形式化”以及“实践调查的科学性较弱”等问题。如果从历史和现实背景上去思考问题、我们很容易地作出这样的判断:根基浅薄、心情浮燥、急功近利是当前学界通病。判断虽然有点唐突,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也有人作了有益探索,作者举出了“社会现象研究的经验方法和逻辑方法”和“旅游研究中的特色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两个例子。“逻辑实证主义”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思想体系,基于孔德的实证论哲学思想,因此称之为“经验研究”方法,对于旅游学术活动来说应该更加注意学习和理解。

“旅游学学科体系”一节是结尾,探讨了“主体-手段-客体”模型和“客源地-途径地-目的地”模型、国内学界“旅游经济活动说”和“旅游社会现象说”两个学科体系以及关注重大问题研究的“中国实证学派”,分别用“旅游学学科树”和“旅游研究体系模型”展示。事实上,受旅游学术研究滞后的影响,谈论学派问题似乎还早了一些,因为还拿不出一个具有自己方法论系的旅游学基础理论体系和主要分支学科基础理论体系,就成不了学科,更难以形成学术上的派别。本节中还列入了多幅关于旅游学科体系的框架图,是一特色。

第二章对1999—2005年间旅游学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作综述。目前我国旅游学基础研究层面上有两本专著,一本是以逻辑实证主义-新实用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旅游学原理》(注:申葆嘉,刘住.旅游学原理.上海:上海学术出版社,1999.),另一本是基于新实用主义方法论的《基础旅游学》(注: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二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基础研究较多以论文的形式讨论一些范围较窄的个别议题,规范缺失,很难形成体系,不能不影响到旅游学科的形成。2001年《旅游学刊》6期连载的《对旅游社会学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一文是近年来难得看到的旅游学主要分支“旅游社会学”专业基础理论文献,是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国外两本重要的旅游人类学专著被翻译出版(注:张晓萍,何昌邑,等译.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第二版).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宗晓莲译.旅游人类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这是一件好事,虽然译文和编辑还有些问题可以商榷。其实就本书列出的旅游学学科前沿领域而言,除了旅游学所体现的旅游学基础理论陈述系统外,最重要的而且应该加以特别关注的,是旅游经济学和旅游管理学。我重视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宏观管理学,是因为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都跨越了旅游现象全部,对它们的研究与旅游现象运动的整体过程有关,结果将影响全局。第三章讨论了4个研究热点:旅游规划研究、旅游市场研究、旅游影响研究和旅游产品研究;在最后的旅游产品研究中,又分列了18个产品项目。

本书第一章谈的是学科总论,第二章是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主要分支专业理论基础,第三章应该是旅游学学科体系的第三个层次的应用理论,不过现在第三章中已经列出了规划、市场、影响到和产品4个应用理论项目,但是在产品应用层次中又加进了产品专题讨论,好象与本书的研究对象稍有偏离。然而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旅游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几乎都来源于旅游实践,从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到某一区域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界定,都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因此,本书就在于将“旅游学科研究热点按照旅游规划、旅游市场、旅游影响、旅游产品等实践中急需应用的角度进行展开,分析这些旅游热点产生的前景、呈现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热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提示,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业界制定政策或略提供依据。”这一做法,我想比把热点问题按常规写成论文要好得多,因为每一篇专题研究大都安排了比较研究,其中包括研究方法、资源条件、发展趋势和问题评论等内容,更象是资料性的评论,附有大量参考文献,对研究者是极有价值的信息。

(供稿:南开大学申葆嘉教授;责任编辑:梁保尔)

猜你喜欢

方法论现象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