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焦点·难点

2009-06-16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来源资料官员

◆以深化改革应对金融危机难题

——2009年是中国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决不能动摇对改革的决心、松懈对改革的努力。在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同时,如何尽快推出并实施“一揽子”改革,集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建立与发展型阶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短期和中长期兼顾、标本兼治的新路子,走出一条以内需为基础的发展新路子,是方方面面对下一步改革的热切期盼,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正确方向。(资料来源:3月30日新世纪周刊)

◆为潜在的通胀重临做好准备

——随着各国政府的刺激措施逐渐生效,接下来环球经济似乎将踏上一条通胀之路。尤其是在放宽银根措施产生作用,银行开始按较正常的利率水平借贷时,中央银行未必能够从市场上快速吸收多余的流动资金。有五大主要因素显示,未来通胀可能会再次升高:一是环球银行利率大幅下滑;二是各国央行向市场大量注资;三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四是财政刺激规模空前;五是政府开支亦将推动总体需求。我们应该为潜在的通胀做好准备。(资料来源:3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

◆官员凭什么拒绝接受采访

——继前段时间有位官员恶狠狠地反问记者“为什么官员要公开自己财产”、“为什么老百姓不公开呢”,海口规划局又有官员恶狠狠地反问采访的记者:我们领导凭什么要接受你们的采访?根据政务公开的相关条例,除非法律规定的例外,政府其他信息应该向社会公开,你不公开,记者有以采访权要求其公开的权利,所以官员们要接受采访。中央多次强调要尊重媒体的舆论监督,官员们粗暴地拒绝采访,就是粗暴地拒绝舆论监督。(资料来源:3月30日扬子晚报)

◆全球最赚钱的中国企业为谁赚钱

——随着许多上市公司的企业年报近日陆续公布,一系列“最赚钱”纷纷映入国人眼帘:中国工商银行25日公布,2008年度实现税后利润1112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银行。中国石油年报显示,2008年度实现净利润1144.31亿元,虽比上年少赚300多亿,但仍保住了“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称号。稍早些时,中国移动公布,2008年盈利1127.93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电信公司。理论上,上述三家巨无霸中资企业都必须将利润尽可能回馈“全民”。但依据财政部2007年发布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像中石油、中移动这样的央企,需向政府上交的分红仅是其利润总额的10%。至于工商银行这类金融国企,其具体红利征收办法,则还根本没涉及。如此微薄的分红现状、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办法,使得这些企业很难“为全民赚钱”,而更只像是在为他们自己、本部门本行业赚钱。(资料来源:3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汇源不是圆明园兽首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尘埃落定,各大网站纷纷推出调查。比较发现,绝大多数网民赞成商务部这一决定。这一收购事件对网民的吸引,令人想起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一个是拍卖,一个是收购,一个是想买进来,一个是想卖出去。看起来都是在国际自由贸易的名义下进行的,然而其背后却牵连着如此复杂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民众坚定地站在“自家”政府的立场上。但无论是收购汇源,还是圆明园兽首拍卖,都需要掌握复杂的关于国际环境、历史背景等专业知识,才可能对其中是非做出好的判断。(资料来源:3月26日时代周报)

◆土地成本高,政府理应先割肉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说,如果算上税费,政府从房价中分得的份额远超70%,这比全国工商联说的64.50%还高出四点五个百分点。政府从房价中分得的份额究竟是多少?对于房企老板们的挑战,民众的存疑,政府不能再沉默下去,而应尽快站出来,“公开澄清”,这样不仅可以自证清白,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应有之义。将真相和盘托出,还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赢得民众的信赖。如果真的是64.50%甚至70%,那么对于虚高的土地价格,政府应该先“割肉”。 (资料来源:3月25日中国网)

◆收费还贷竟是无障碍的谎言

——《中国青年报》3月23日发出长篇报道:燃油税开征后,山西全省没有撤除一座二级公路收费站。山西省交通厅称,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除,大概需要16年,今年将撤除104座,但没有时间表。贷款修路,只要还贷未完,就要不断收费。举一个例子,刘家堡汾河大桥收费站,贷款726万元,收费6年后,审计为共收1317万元,还款30万元。平均算算,每年要收219万,只能还上5万元。按照这样的还贷法,乐观预计就是五六代人才还得完,民众为这726万元的贷款,要交多少钱呢?(资料来源:3月27日现代快报)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全国国土厅局系统“征求意见”。在新增的49条新规当中,最受人关注的住宅70年大限到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替换了原来表述明确的“无偿自动续期”,预留操作空间的用意明显。房屋产权70年后延期是否有偿还是无偿表明政府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是否愿意藏富于民,是否愿意从根本制度上更严格的保护私有产权不可侵犯。物权法之所以历经多重磨难,就是在如何认知私有财产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既然科学发展观中重点突出以人为本,那么我们就更应该藏富于民,更应该旗帜鲜明的保护好私有财产,更应该将私有财产和国家财产一样认定为神圣不可侵犯。(资料来源:3月24日经济观察报)

◆经济大环境对社会稳定的负面传导效应逐步显现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社会稳定的负面传导效应已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劳资、借贷等债务纠纷增多。二是经济领域的困难带来新老矛盾叠加。特别是社会心态复杂,一些人心理失衡,偶发事件引发的直接利益和非直接利益冲突,容易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三是社会治安的压力增大。受经济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等案件、多发性侵财类案件以及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将更加突出。四是国家安全形势复杂。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这一实践中的难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资料来源:3月23日北京日报)

◆如何监督地方债的使用?

——2000亿地方债发行方式浮出水面。财政部表示,地方政府债券的期限为三年,利息按年支付,要严格控制安排用于能够通过市场化行为筹资的投资项目,不得安排用于经常性支出和楼堂馆所项目建设。发行地方债券要用于民生,如何监管,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立体化监督体制,具体讲,一方面,构建法律监督机制。倘若在法律监督上跟不上,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很可能演变成危机,在国外,一些地方政府因发行债券而破产的例子,并不鲜见。与此同时,架构信用评级监督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完全中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来对地方政府的债券发行进行评级。(资料来源:3月22日大河网)

◆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任重道远

——官员财产申报是反腐败的核心环节。这一点已经许多国家证实。官员财产制度公开化,如同摸着石头过河,阻力不小。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党的事业兴亡成败,事关民心所向。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建设任重道远;中国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道路有多远,客观讲,这是要看中国政府的决心,以及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否敢于直面“阳光的照耀”。 (资料来源:3月30日中华工商时报)

◆有多少部门“遇网上质疑尽快解释”?

——今年温总理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座谈会讨论过程中,大家对城镇登记失业率很有意见。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4%,而政府工作报告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6%。温总理当时说:“社会劳动保障部该赶紧上网,或者你们赶紧开发布会,你们来说明,别等着我来发话你们再去做。今后各部委都这样,只要网上出了个什么东西是需要解释的,你们不用请示我,你们赶紧上网去解释,别把问题拖成一个不得了的大问题!”总理的“遇网上质疑尽快解释”,在当前看来,确实很有针对性和及时性。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要求,不妨作为考核人民是否满意政府部门工作的“硬杠杠”之一,有关监督部门不妨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细则来规范此项工作。因为,这是一个网络化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透明、负责政府的必然选择!(资料来源:3月27日上海商报)

◆农村不是大学生就业缓冲地带

——北大教授于鸿君在新华网上撰文提出“每年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和‘村官”等,每批期限安排2年,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特殊补贴每人每月4000元左右”,“期满可以返回重新参加毕业分配”。200万大学生下乡,对缓解如今的就业难肯定有用,但是两年后呢?他们还是会重新加入就业大军,同师弟师妹们争抢饭碗。上山下乡只不过是把农村当成了解决就业难的应急之需和缓冲地带。只是匆匆过客的大学生们,能在农村安心工作吗?又能够给农村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变化?(资料来源:3月30日广州日报)

◆须正视农民工结构性失业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厅长刘友君近日表示,广东省初级以上的技术工人紧缺,岗位供求比例是1∶1.2,而普通农民工找工作难度较大,岗位供求比例是1∶0.8。广东省这种“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的现象,在经济学里被称为结构性失业。要解决农民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长期看需要完善劳动力市场,逐步取消城乡户籍制度以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然而这些举措牵扯面广泛,且属长远规划范畴,“远水解不了近渴”。从短期看,有效的办法应是:完善农民工培训市场,提高农民工素质。完善农民工培训市场远没有完善劳动力市场那么复杂,同时,相较于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完善培训市场所遭遇的阻力也会小得多。(资料来源:3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

◆政府改革难在哪儿?

——经济改革每走到一个关口,改革政府的诉求就愈强烈。过去30年,政府改革曾几度启动,但改来改去皆不尽如人意。政府改革的困难,在于政府当事人对改革既无动力,又无压力。前几次改革,基本上都是撤庙赶和尚,以精简机构为重点。设身处地想,政府一旦撤并机构,意味着现在某些官员就要下岗。这等切肤之痛的事,谁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呢?近些年,学界对官员的“铁交椅”口诛笔伐,群起攻之,可学者中又有多少人肯放弃职称终身制?学者的终身制不肯废,坐机关的怎肯轻易丢饭碗?政府改革要有作为,必须另辟蹊径,重找突破口。改革政府,并非仅有机构改革一途,比改机构更重要的,是政府的角色定位。当前政府的突出问题,是职能错乱,是政府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了一大堆。(资料来源:3月23日中国经济网)

猜你喜欢

来源资料官员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丘琼山巧对官员
图表
图表
图表
“搞”艺术的官员们